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为考察高职贫困生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对高职贫困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否具有调节效应,文章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江西省南昌市某高职院校毕业班贫困生和非贫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高职贫困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较非贫困生相比要大,同时心理健康水平较非贫困生相比要低;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与就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对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因此,高职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应受到重视;高职院校可通过贫困生心理弹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并减少因就业压力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人性论,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注重发掘、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具有启发意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拓宽贫困生心理教育的途径,对贫困生开展积极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做为大学校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自身独特的心理特征。通过对其心理的了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扶持,对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对培养贫困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促进贫困生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对维护校园稳定,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作用。以人为本,拓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途径,树立人性化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生在高校中处于经济弱势地位,他们面临生活、学习、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出现心理贫困现象。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西部某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测量,测量结果反映贫困生在强迫、敌对、偏执、精神病性与大学生常模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民族、年级、学科的贫困生在部分症状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贫困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贫困。为此,高校应从建立贫困生动态心理档案、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作用等方面入手,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危机的相关性,以河南省内三所高校的218名贫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卡特尔16PF量表、大中专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等方法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贫困生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在对贫困生心理危机的影响上,所起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人格特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因此,贫困生消极的人格特质对心理危机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7.
做好贫困生“心理扶贫”工作,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润志 《文教资料》2010,(1):176-177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出现不良心理的高发人群,是高校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关注焦点之一..本文对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的表现及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介绍了做好“心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指出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为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但这一体系中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方面出现缺失,成立专门的高校贫困生心理资助机构、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建立全方位的贫困生心理教育与咨询体系、开展贫困生的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和提高贫困生的心理自助能力都应包含在心理资助体系中。  相似文献   

9.
赵媛 《教师》2012,(23):119-119
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高校贫困生常常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的高校贫困生不仅在经济上贫困,在心理方面也日渐“贫困”,然而仅仅从经济方面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帮扶,实际作用并不大。因此,本文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干预进行探索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贫困生数量不断增加,高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高职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情况提出了高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职业教育和贫困生自身的特点,就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高职贫困生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辅导提出了具体措施,对进一步加强高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滇南边疆民族地区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随着高教各种体制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凸现。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贫困生的心理特点有着一般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共性也有其独特性。本研究以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对滇南边疆民族地区两所高校的762名“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显示边疆民族地区贫困生的躯体化、强迫等九因子得分均值高于国内18~29岁青年常模,且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因性别、家庭收入等因素而异。贫困生主要的心理症状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妄想症,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低。鉴此,应加大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助困育人环境的建设以促进贫困生心理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确解读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家庭、社会以及自身的不足等原因导致心理贫困,进而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成才。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同时,解决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对于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生具有自卑、自责、忧虑、过于敏感、过度严谨、倔强固执等负性人格特质。文章针对贫困生人格的现状和典型问题,从研究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原则出发,认为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应该遵循同质与异质相结合的原则、匹配性原则、积极性原则、无损伤性原则、提高心理复原力原则、全程性的原则,并提出认知重建型、情绪管理型、性格养成型、人际沟通型四种团体心理辅导类型。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贫困”问题日益突出,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特点是自卑敏感心理、焦虑困惑心理、虚荣嫉妒心理、封闭孤僻心理、过分依赖心理等五个方面。防止和克服贫困生“心理贫困”,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指导,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贫困生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等,全面地对贫困生进行帮助,使他们协调、综合、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自尊的渴望和强烈的自卑心理、对优异成绩的渴望和焦虑抑郁心理、对社交的渴望和自我封闭心理等,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确定解决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目标,提出经济扶困与心理扶困有机统一、通过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教育提高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等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在发展中对人才的选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一些高校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负面的心理,例如焦躁、困惑、恐惧等,这样的心理状态会影响高校贫困生就业。为了使高校贫困生能够顺利就业,缓解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高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实行贫困生心理帮扶政策,帮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就业。因此,本文着重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心理表现,以此论述了形成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探讨新时期下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思路进行研讨,从而使高校贫困生能够克服自身的心理压力,提升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贫困对贫困生个性的双重影响与因材施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对贫困生个性心理具有双重影响,既可以使他们形成特殊的优良品质,也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高校应全面、客观地把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根据贫困生不同类型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扶持措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经济拮据给高校贫困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带来心理偏差,使他们具有过度自尊或自卑等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消极影响.当今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后,逐步建立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的心理空间,帮助他们树立坚强向上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生工作要注重"双解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分析高校贫困生、贫困生扶助工作现状出发,以全新的理念提出了做好贫困生工作的策略,即必须做到贫困生经济和心理“双解困”,并详细阐述了做好“双解困”的具体方法,对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资本的有效开发与构建对于高校贫困生提高人生动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复原力以及培养乐观心态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指导贫困生合理制定职业规划、开展心理咨询,以及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防、助推功能来构建贫困生的积极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