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子 《新闻记者》2003,(8):13-14
近年来,名人新闻覆盖了我们的媒体。一个体育明星可以比娱乐明星更加频频亮相,一个商业明星可以不花一分钱地在众多媒体上直接或间接地推销他的魅力和产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有时代特色的现象。有关名人的任何消息都可以被称为新闻吗?如果不是,又如何解释他们占据了新闻媒体的大量版面?伏明霞和梁锦松恋爱、结婚是新闻吗?张朝阳和王石攀登珠峰是新闻吗?萨达姆的女儿要求去英国避难是新闻吗?这些充其量只是次要的新闻或混淆视听的伪新闻或娱乐新闻,但是它们越来越多地占据着新闻媒体的宝贵版面。我们的新闻价值和新闻品质正在发生空前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新鲜是新闻的生命,而写新闻要有新闻由头则是最起码的原则.因为,没有新闻由头的"本报讯"与其说它是新闻,倒不如说它是理论文章或工作报告更确切一些.新闻由头多种多样,而笔者则认为,"记者昨日获悉"不是新闻由头.  相似文献   

3.
杨若文 《今传媒》2007,(8):20-22
新闻情感信息的传播,以新闻事实与其承载的新闻情感信息所形成的刺激为起点.其刺激的对象,既有媒体人,也有受众.对于新闻媒体人的刺激所引起他们的情感反应,又通过新闻产品与播发者的表情而作用于受众.  相似文献   

4.
周浒 《新闻世界》2010,(6):116-117
照相机正在介入、组织和建构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公民摄影记者是指通过利用大众媒介和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用照相机、手机拍摄的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新闻事件的公民。他们所从事的新闻摄影活动即公民新闻摄影。公民新闻摄影有其自身的传播优势,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从事的社会职业而言,他们的一生基本是新闻工作者.他们对新闻、新闻传播现象的思考是相当深刻的.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的时候就提出了“报纸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的论断.他和恩格斯对于什么是新闻,以及如何认识新闻传播现象,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新闻策划范围一般是对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已知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有目的的策划或进行有根据的主动策划并参与新闻事件.作为一种新闻手段,新闻策划不能无限制地使用,否则将陷入曲解或夸大新闻事实等误区,对媒介本身带来伤害.  相似文献   

7.
马小林 《记者摇篮》2009,(11):91-91
新闻主播,是一个新兴的名词,它区别于传统的新闻播报员,也有别于现在的节目主持人。新闻主播,通常指在电视台、电台或互联网等电子媒体上报道新闻的人。不同国家对主播的定义或身份皆有分别。一些地区的主播,只负责照着稿读新闻,他们并不参与采访新闻及搜集资料的工作。另一种主播则会参与采访工作,但仍主要以较客观的角度讲述新闻。他们通常出身自记者,这样的主播在一些媒体被称为“播报员”在日本尤其较多。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是指新闻机构编制内或者经正式聘用,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并持有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新闻记者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具有职务上的权利;作为自然人,具有民法上的权利;此外,他们在劳动法和著作权法上也有相应的权利.分析研究新闻记者的权利,对于保证新闻记者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保障其新闻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大学生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他们包括各种校园媒体(比如校报)的学生记者、各社会媒体在校园中聘任的通讯员、特约学生记者、新闻专业的学生等。在这里我们统称为大学生记者。  相似文献   

10.
梁衡 《新闻实践》2009,(1):15-16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在他从业的38年中,有19年从事新闻管理,19年从事一线的新闻采编.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他还兼治文学、政治、科学吏方面的学问,都颇有建树.这样的阅历和知识结构使他在当代新闻学人中独树一帜.其学术思想有其鲜明的个性,既有政治高度,又体现新闻规律;既有宏观理论思维,又有微观层面的操作经验;虽是讲新闻,却洋溢着百科知识;虽是写新闻或做研究,却有散文式的语言.他在职期间,曾写下了许多富有真知灼见的业务手记,有一部分已经收入在业界流行甚广的"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作为两种不同的新闻类别,经常被新闻工作者或错误区分,或混为一谈.这不仅不利于记者高效的采写新闻,而且还易引发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定义、特点、题材、报道角度、价值取向、报道形式等详细分析,找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7,(3)
梁启超、于右任、李大钊、史量才是近代不同立场办报之人("报人")的典型代表,他们撰写的报刊发刊词分别表征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报人、资产阶级革命派报人、无产阶级报人、商业报(大众报)人的身份认同。这些身份认同体现于他们对于新闻真实性、新闻客观性、新闻价值、新闻自由、新闻法制和新闻道德的认识上。这些认同呈现为两种不同状态:报人的政治职业认同状态和新闻职业认同状态。两类身份认同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中国近代报人身份认同的如下历史事实:或直接或间接追求办报的政治或经济目的促生了认同的不同种类;新闻职业认同强调的是抗拒性认同和规划性认同;因为商业报刊遵循新闻规律办事,所以商业报人在身份认同方面更趋专业化,更符合职业报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13.
江坪 《新闻实践》2009,(7):69-69
做任何工作,关键在于树人. 从县级新闻网站的队伍来看,除少数业务骨干是从传统媒体转岗外,大多是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他们当中有些人不是学新闻专业的,对新闻规律知之不多;有些人虽然读新闻专业,但新闻实践时间不长,都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新闻网站要特别注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李宁 《新闻界》2006,(3):104-104,125
何谓新闻侵权?《新闻侵权法律辞典》对新闻侵权行为的定义是:“新闻单位或个人利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新闻电影等新闻传播工具。以故意捏造事实或用失实报道的方式向公众传播有损公民、法人及其他单位合法权益的不当内容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破坏了公民或社会组织的真实形象。降低对他们的社会评价,影响公民个人宁静的生活和尊严的违法行为。”按照民法理论和实践,新闻侵权属于民事侵权中的一般行为,但有其特殊性。新闻侵权除具备一般侵权的构成要件(即,侵权损害事实、加害行为的违法性、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闻有因果关系、行为人的行为能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以外,还具有特殊要件,即,侵权行为体现在新闻作品中、新闻作品刊播于新闻媒介并公开发表、刊播新闻作品的新闻机构具有合法性、新闻行为在新闻活动中有过错,同时具备上述一般要件和特殊要件才构成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作为记录历史、反映现实的新闻摄影,以其特有的功能,越来越受到报刊的重视和读者的欢迎。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处于前进中的新闻摄影,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或误区,制约着新闻摄影的健康发展。重使用,轻培养我国目前虽然有一支比较能战斗的新闻摄影队伍,但是,与时代的要求、报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它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中央或地方报刊,都先后从高等院校或社会上录用一批年轻的摄影记者或图片编辑。这些新闻摄影战线的新兵,文化、专业知识参差不齐,而且缺乏实践工作经验,按理说,有关部门应对他们…  相似文献   

16.
读者角度出发互动激发参与度从读者角度出发的新闻,会受到他们青睐和追捧。而与他们互动,更会激发他们的参与,冷线也就变成了热线。在以前,重庆市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几乎很少有人与媒体打交道。而记者对于这一块的报道也顿感头疼。在报纸或电视上,除了情人节或者五一、十一,很少有来自婚姻登记中心的稿件或视频片段。《重庆晨报》编委会觉得登记结婚和离婚的部门虽然没有什么新闻发布,但是并不等于没有新闻,婚恋嫁娶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有老百姓关心的新闻,关  相似文献   

17.
简明.简明的问题,已经在新闻写作基础要求中,在新闻笔法"简笔"中,做过论述. 对于语言的简练或简明,许多著名的人物几乎都有过论述.  相似文献   

18.
曾杰 《新闻采编》2004,(4):15-16
在电视上,人们时常会看到新闻发言人的身影,他们代表国家、政府或军队,就某一重要事件或介绍情况,或澄清事实,或表明原则立场,由于其身份特殊,新闻发言人往往能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如我国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美国军方发言人等等。或许是受此影响,国内有的省级政府部门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力图一统本部门的发言渠道,就政府工作直接与民众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传媒的尴尬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政府直接发言隐含着对传媒“代言”状况的某种不满,  相似文献   

19.
重视科学新闻提升期刊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哲  石应江 《编辑学报》2009,21(6):513-516
科学新闻源于期刊所发表的优秀论文.西方科学新闻传播有成熟的网络平台及从事科学新闻传播的媒体及记者.我国缺乏科学新闻传播理念,为此,作者建议从重视科学新闻和提升期刊影响的角度,树立科学新闻传播观念,组织发表有新闻价值的论文,培养科学新闻的撰稿人,构筑科学新闻搜集、发布平台,开设期刊(或主编)博客.  相似文献   

20.
论新闻道德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系、价值观念评判着别人的或自己的行为。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受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的新闻道德规范体系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是调节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处理好新闻活动中的各种矛盾,保证新闻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力量。它与新闻制度、经济活动方式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新闻道德的核心是怎样形成的?新闻道德与新闻制度有什么样的联系?新闻道德对利益谋取方式和行为是怎样认定的?这正是本所要论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