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代西方人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感性的人到抽象的人,再到自然的人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理性主义人学和自然主义人学表现出来的。但二者都只是执着于人的本质的不同侧面,并没有真正揭示出人的全面本质。只有马克思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超越了近代西方人学,确立了人之存在的现实基础——实践,并以此为出发建构了“总体的人”的人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以人为本"人学思想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解读。从人学的视角来看,邓小平在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以“人民是目的”、“人民是主体”、“人民是准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以人为本”人学思想。研究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面、深入地了解被公认为在现代西方人学思潮中影响较大的萨特(Jean-Paul,Sartre)人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予之以科学的判析.进而或对其中提出的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问题予以马克思主义的解答,或批判地借鉴其中可资借鉴的思想见解.这对于构建“以完整的个人及其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不无积极意义。萨特把人--物关系作为其后期人学理论的基础问题之一予以着力探讨,确实抓住了人学基本论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他关于人与勃在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交互关系、相互依存”的思想.则既有其值得我们重视的、闪烁着唯物主义和辩证理性之光的深刻见解,又有其自身思想方式和理论观点上的值得置疑之处。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创造性地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点全面审视和考察人,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第一次对人及人的问题给予了完整科学的理解,是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实践地把握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它与传统人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创造性实践。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对当前理论界人学研究的反思,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揭示了近年来人学“热”的理论与实践缘由;第二部分介绍并论述了西方“消解人的主体性”的观点和对我们的启示;第三部分指出建构人学理论的可能性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而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质问,也是对唯物史观发起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挑战。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现实的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人学辩证法。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萨特"人学空场"的指责,对恢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原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人的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确立毛泽东人学思想在中国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积极探索毛泽东人学思想研究的新途径,对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忘“人的全面发展”的大目标,又立足于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阶段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构科学的人学理论,关键是为其确立一个总体性方法论。马克思以前的哲人们未能科学地揭示人的本质,目前理论界对人学研究所陷人的困境,关键在于没有或没能运用实践思维方式去思考这一问题。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本特征,只有自觉地把它运用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之中,才能科学地理解人的属性,准确地揭示人的本质,由之才能建构真正传达出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人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略论消费的哲学维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把消费问题的研究放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野中,才能对消费进行深入的研究。消费研究的本质是人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是属人、为人、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对“人”及“人的问题”的深刻理解则很难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从“现实的人”的存在、本质及发展入手,反思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的主要原因:在原则上,忽视人的主体地位;在目的上,片面强调社会本位;在内容上,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在方法上,偏离人的目的性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回归“现实的人”及其生活世界,才能实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观的确立,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向的人学理论。这种理论是对以往哲学的批判和逻辑发展,使哲学真正回归到现实人本身。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研究和考察人,对人的问题作了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形态,对当下我国人学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学思想的价值取向,自产生起便是人类亘古恒新的课题。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目标,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的发展方向。通过马克思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解读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人的重视,有助于我们深化认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完善马克思人学学说,更好地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包容性、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思考21世纪教育现代化的走向,学术界无可回避地面临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重心和内在逻辑究竟是什么?尽管对此所给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坐标来求解上述问题的实质,则无疑是其中正确的选择之一。 一、“人学”原理:透视教育现代化“本质”的理论坐标 用“人学”透视教育现代化问题,人们会发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不是别的什么而正是人的现代化。其实质乃是以教育这一文明方式奠定我国国民人格“现代性”的基础,逐步实现整个民族传统观念及素质的现代转型。本世纪初,克雷其马尔(…  相似文献   

14.
德育:人学的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学的视界透视德育,是指德育把人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德育以人学世界观为基点,对德育实践进行深刻、生动的探索、思考、总结,让真实、大写的人突显于德育之中。而德育树立人学世界观考量的标准有:第一,对人的“生存实践性”的正确理解;第二,对人与社会、人与道德、把握人与把握物这三种重要关系的人学理解;第三,把理解与对话作为德育的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20余年带给国家的巨大社会经济成就,以及全球“经济一文化”一体化的国际大环境,已使共和国的社会发展观念、发展目标、人的观念、意识、心态、需要等都产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及人,对人性、主体性、现实生态、现实生活样法儿等诸问题的关注程度、期待指数都越来越高。人已成为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人学思潮已成为时代的回响和主题。用人学世界观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那么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确就是一门应用性的人学,并且至少可在三个层面上反映它的人学特质。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学,应该是实践的唯人主义和情感论的整合实践系统。它的基本观念和方法是通过情感品质的健康发展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学视野中的人是指在特定社会关系中活动(劳动)着的主体。就其内在本性而言就是“自律的人”。个体实现由可能的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向现实的人(人学意义上的人即自律的人)转化的最有效途径是教育。在教育中,只有学生自律机制的建立,才能对所有的教学活动和要素具有统摄作用,对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有着重要的组织作用,即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生自律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对这一命题的研究已经很充分,并且写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科书。正是这一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的研究基调。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人也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就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表现形式,是人表现和实现现实生活的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形式”。人的表现形式既有根本的一面也有动态的、多样的一面,人的存在方式的根本性与多样性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深刻揭示了人的价值追求和人的价值实现,是人的价值得以有效实现的指导思想。只有充分认识到人的主体价值的方向性、人的价值实现的内涵、人的价值实现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才能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人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把人作为主体,以完整的人及其本质、存在和历史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自觉地实现向人学的转向。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学术根据和现实基础,是对哲学、人的科学和当代实践发展趋势自觉反映的必然结果。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紧相伴随,当代中国的人学比较集中地研究了一系列关科中国发展方向的前提性和基础性的重要问题,主要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的主体性、人的能力建设和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全面发展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推进着中国现代化的建设。重视和加强人学研究,可以促使人们特别中各级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和“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行以开发人力资源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在制度创新、文化建设和组织管理中体现对人的关怀,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实行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80年代初算起,人学在中国已沐30余年风雨,人学理论范式由“实践论”向“系统论”转换呼声渐起。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造诣颇深的高清海和钱学森两位前辈人学思想的对比、分析发现,钱学森从“系统论”视角解读人的范式完全能够为高清海“精神是人的奥秘”和人具有类生命即精神生命的论断提供逻辑支撑,从而突破并超越传统从“实践论”范式理解人的单一思维模式,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创新提供理论补充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