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联系宋代特殊的时代环境,我们发现禅宗给杨万里“诚斋体”带来了超然无碍的禅意情趣。杨万里通过对禅的体证,将禅宗随缘放旷的情怀引入了其诗歌的创作,化解了时代给诗人带来的价值困惑和精神危机。“诚斋体”的禅趣具体表现为空明的人生境界、随缘的生活态度和幽默的审美情味。  相似文献   

2.
牛汉“文革”时期的诗歌创作,不仅凝结了他本人的命运与痛苦,也表现了特定年代诗人的精神世界。四十年代与“文革”时期相比,牛汉诗歌创作中的主体形象的改变体现了诗人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文革”时期的诗歌创作强化了生命意识,充分揭示了“文革”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艰危处境以及他们坚韧不屈的精神反抗。  相似文献   

3.
皎然之所以成为诗歌史上以"诗僧"命名僧人诗歌创作群体的第一人,归因于他僧人本位的身份意识.这种身份意识突出的表现在皎然的诗歌理想、诗歌创作和诗学著作中,蕴含着其处于唐代三教争衡和禅宗内部宗派分化的历史背景之下,立足僧人本位对诗、禅关系的深入思考.这种思考对"诗僧"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助益之功,诗僧的创作更是为"诗唐"增添了别样的风貌.  相似文献   

4.
作为盛唐的三大诗人之一的王维与佛教禅宗有着不解之缘。由于母亲的影响、仕途坎坷及亲人的离世,王维不可避免的受到佛教禅宗愈来愈深的影响。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王维素有"诗佛"之称,他的诗歌创作中的佛光禅影就是受到佛教禅宗影响的表现。这些渗透着佛光禅影的诗歌阐述了佛教禅理和王维的禅居生活并营造出了禅境,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之所以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王维的艺术思维与佛教禅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诚斋体"与"活法"诗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万里“活法”作诗的艺术实践与吕本中的“活法”诗论不谋而合。“活”的主张与实践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新方向,也是“诚斋体”的显著特色。“活”的精神体现在诗歌语言、艺术构思、思维方式以及艺术体验等各个方面,它的实质是对诗坛凝固、僵化风气的矫枉。“诚斋体”表现形式上的俗化倾向,亦“活法”之一方面,正是其艺术个性所在,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宋代周必大罢相之后与杨万里交游甚密,两人互相致词酬唱,创作了大量可供考证的篇章.这些交游之作表现出他在杨万里影响下的诗歌创作论:从创作发生论看,高举“触物感兴”说;从创作效果论看,提倡自然淡雅,超然闲适;从创作过程论看,主张学而悟而非偏重于悟,讲求辞达.  相似文献   

7.
杨万里主张"师法自然","感物而发、触兴而作","冥搜万象、物为我役"的诗歌创作方法,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重要性,反对"立意"在先的应"赋"之作,更反对"赓和"之作。杨万里的诗歌创作论来源于其丰富的创作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南宋孝宗年间,诗歌创作大盛.杨万里提出“近代风骚四诗将”,在中兴四大诗人之中,杨万里以他的清新活泼的“诚斋体”成为了“诚斋,执诗坛之牛耳”,他自觉地创新,自觉地超脱,是“诚斋体”成为了宋调转型的代表,能够体现宋诗的自我转变成就.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先生将宋诗“活法”看作是宋代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对于杨万里的“活法”钱钟书先生有着较高的评价,笔者通过举例分析钱钟书先生的观点,并且对比杨万里、陆游诗歌不同评价来印证钱钟书先生对杨万里诗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谈杨万里诗歌创作的活法,不能满足于吕本中的解释,而应该深入一步去挖掘它的特殊内涵。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作为独特的诗法,杨万里的活法,既是观察认识生活的方法,也是选材构思的方法,还是艺术传达的方法。其基本要求一是透脱,二是快。实质上,用“捉诗”一词来概括也许要比活法更准确、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杨万里诗歌的研究,多关注他的政治诗和写景咏物诗,少有人提及他的童趣诗。其实,童趣诗恰恰是最能体现杨万里创作的最高成就的诗歌。有鉴于此,文章试图通过对杨万里童趣诗的解读,以彰显杨万里的儿童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杨万里的儿童心性、人生哲学和理论兴趣对其此类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深受禅宗影响,其作品往往有较浓的禅味,或者喜欢在作品中使用禅宗或佛教典故,加上其用典灵活隐晦,往往让人难以得其真意。如果典故本意未明,就不能准确地理解黄庭坚的作品。古代注家在这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仍有可商榷之处,本文以具体例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称誉的诗人。崇尚心性空灵的禅宗境界在其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以至有些诗臻于“字字人禅”的境地。也正是这样一位“诗佛”,他内心的虚静使他将自性、物性、佛性、诗性都融入到澄明静美的大自然本真体验中,从而获得“自然”的圆满、和谐。可以说这恰恰触摸到了中国山水诗的本真性,是大乘佛教的圆融与中国本有的“天人谐和”理念的巧妙化合,在山水诗歌的艺境创构上的诗性体现。本文试从王维的人生哲学、诗歌创作、审美体验三方面来论述他的山水田园诗的本真性——和谐。  相似文献   

14.
废名的诗歌创作曾一度被人遗忘,但是作为废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不应该被忽视。在其诗歌创作中存有大量的佛禅思想的影响,导致其诗歌由于阐发哲理、佛禅思想较重而难于解读。在难于解读的背后,体现的却是废名要在理想之国度中建立一个美好的禅境,并以此来引导自己在现实之中负担的沉重却又淡泊的现世人生。  相似文献   

15.
吴梅村深受当时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氛围与家庭环境影响,信仰佛教,为寻求解脱与僧人交往。禅宗对梅村诗歌影响包括:山水诗作中对禅境的追寻;以禅语入诗;成就最高的两类诗中吸收禅宗思想(空幻观、宿命观、自悔救赎),使诗歌呈现出悲壮美。  相似文献   

16.
张说是北宗禅的修习者,也是将北宗禅与诗歌创作结合起来的实践者和提倡者,表现在文学上,即是对诗歌内容的"禅理"和诗歌情感的力度与蕴藉特点都有着特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佛学思想对苏曼殊的诗歌影响巨大。受“苦”的理论的影响,他写出了许多悲凉凄清的苦情诗;受“菩萨行”观念的影响,他创作出了充满激情的革命诗篇和悲切的爱国诗篇;受“色”“空”思想的影响,他最终冲破情障、勘破红尘;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他的闲适诗境界澄明虚静,富有禅意。  相似文献   

18.
加里·斯奈德自幼便与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终生身体力行,笃信禅宗。他不仅是一位现代化的隐逸诗人,而且吸收和借鉴中国禅宗思想,内化成其自身的禅宗观,并以此来观照人生、社会和世界。禅宗是他的生命之源,也是他翻译和创作之源。本文从禅本义的角度探讨了斯奈德的寒山译诗及其诗歌创作的诗禅意趣。  相似文献   

19.
宋仁宗朝诗人宋祁,在居士禅盛行的时代,其作品呈现出明显的禅悦倾向.北宋政府对佛教限制性利用的政治态度是这种倾向赖以形成的文化语境;奉儒作吏的宋祁,受到时代风气的浸熏,其禅悦意识渗入到诗歌创作中来,表现出当时居士禅的文化意义:禅悦与审美——宋代文人的心灵安顿之途.  相似文献   

20.
彻庸禅师一生精研佛理、工诗文,才华横溢,著述丰厚,与当时文士名流陶珽、陶珙、陈继儒、董其昌、王锡衮等人交游唱和,儒释互证,被后世公认为云南明末清初的禅宗泰斗,同时也是云南地方文化史上较为罕见的个案。在对其生平履历、师承渊源进行梳理辨释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其诗歌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以便引起世人的关注与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