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邓小平在继承中国革命中诞生的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现实,运用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遭遇到的重大问题的一种理论创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思想,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理论形态和话语创新的模式为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一个典范,是我们当前理论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现代化思想又是一脉相承的两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旗帜。全面理解和把握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对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步伐,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的本质特征,这集中体现在: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二是在于其以毛泽东思想为直接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坚持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并且将这些理论和思想应用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实践中,开拓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时期历史任务的思想武器。因此,马克思主义原理在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应努力渗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梦思想的共同特征,也是将中国梦有机融入“原理”课教学的主要实现路径.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整体联系,在“原理”课教学中,可以从实践观、理想观、群众观、价值观四方面重点讲授二者之间的理论关联.整体性原则下教学内容的准确传授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积极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对中国梦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的邓小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目标、动力、过程及内外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创新,实现了我党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的提出在理论、实践、执政思想和思维等方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的实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和实践中相互推进发展。在中国梦重要思想形成、提出和实现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科学发展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最新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创新的党.理论创新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具体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兴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回答,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总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要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是这一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有其内在必要性,要将必要性转换为可能性还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具体的教学设计下功夫,探索出融合的教学经验,从而推广运用于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并被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再次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全部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指南。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深刻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坚定"四个自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袁冰岩 《教育探索》2006,1(7):73-7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实践中,认真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阐释其理论基础,申明其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渊源,便于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认识,明析党的执政理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试论邓小平教育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伟大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出现引导社会变革的伟大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教育思想),正是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的要求和我国社会变革的需要而产生的。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它是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略全局和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革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它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的理论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它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建设美好生活的指路明灯;它能有效地协调各种思想矛盾、引领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它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了新契机,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了新动力;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看,当前,需要推进两者的统一。为此。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以改革和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同时也为我们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如何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了光辉的范例。一要坚持二要发展,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也是邓小平同志创立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邓小平建设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国家,传统文化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也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去。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必要性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实现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当前具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我国历史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如何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好青年学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问题;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实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笔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来探讨新常态下基层党组织如何加强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近年高等学校新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它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的产物,是适应新时期培养合格人才迫切需要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针,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阐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它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