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燕娟 《教师》2010,(33):74-74
阅读是情感的有效载体,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过程,从本质意义而言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全面的体验、深刻的感悟等心灵活动,让心灵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自然释放出个性的真情。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善于架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深处,才能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体验到文本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那么教师该如何组织、促进学生的阅读?我认为关键在于着力创设对话情境,精心构建课堂对话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发现文本的意义,感悟文本的情感,并在对话的过程中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是建构意义。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多重对话关系的中心是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所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5.
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行为就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思维碰撞的心灵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除了这一交流之外,还有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这种对话是围绕文本来展开的。这种对话交流的结果,一方面是读出作者,体验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意志、观念,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文本对话,就要求读者把阅读文本看作是和活生生的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流的过程。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思维的碰撞,使读者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达到感悟和体验。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文本对话,就要求读者把阅读文本看作是和活生生的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流的过程。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思维的碰撞,使读者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达到感悟和体验。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进行零距离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真正展示个性,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这种阅读有生命的激情,有学生和文本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这种阅读张扬学生个性,显现学生灵性,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阅读应成为教师和学生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丰富自我与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更应重视学生独特的感情体验和人生感悟。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三者对话,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应得到有效的尊重。情感体验是伴随着阅读全过程的,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是促进文本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凭借,情境渲染和品读悟情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生字,理解生词。3.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及大海的温柔和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阅读应成为教师和学生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丰富自我与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更应重视学生独特的感情体验和人生感悟.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三者对话,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是值得深思与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个性化阅读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阅读,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有更多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可以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这  相似文献   

13.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行走于文本"世界"之中,与作者对话,与文本中人物对话;心灵与心灵碰撞,情感与情感激荡;感受人文思想温暖的阳光,沐浴人格魅力的雨露,体验精神家园的构建和洗礼,使之也能成为文本阅读者的一次幸福旅行,这是语文教师追求文学类文本教学的一种境界。作者认为,文学类文本教学通过内容确定、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语文教学的新理念。阅读教学之重要,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作为语文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中释放出个性灵动的真情对话?笔者认为,阅读是情感的有效载体,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中包含着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四种对话关系,本文拟就后三种对话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矛盾”对话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活动实际上是读者通过心灵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因此,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至少包括:(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获得思想启迪;(4)享受审美情趣。但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强调意义的获得(即读懂了什么),使得对话仅在认知层面上进行,难免会变得枯燥与…  相似文献   

16.
赖斌 《语文天地》2013,(13):64-6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对话式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注重教师、学生、文本间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的心灵走进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就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的特质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感悟、体验,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传承优秀的文化,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心灵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和感悟文本的实质内涵,最佳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是学生"修炼"的主阵地,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立足课堂,把语文阅读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我认为,语文课的灵魂就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它包括阅读兴趣、阅读领悟、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动等。情感是阅读的灵魂,坚守阅读的灵魂,让学生用阅读滋润心灵。意境濡染心田,朗读触动灵魂。要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意境,这样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意境中自觉地走进文本所构筑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新的教学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阅读,作为一种对话,实际上就是作者与读者凭借文章所进行的一种情感交流与心灵的碰撞。它需要阅读主体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对文本意义的解释与建构。这不仅要追索或还原文章的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