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战争原因是领土、霸权/征服和争夺权力等问题。近低早期、降领土和霸权/征服问题外,宗教问题也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战争原因。主权时代,欧洲最重要的战争原因是领土问题和商业/航海问题。革命与民族主义时代,由于民族主义的兴起,民族问题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战争原因。20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战争原因是维护政权自主生存和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2.
欧洲中世纪时期"骑士精神"盛行一时,到了中世纪晚期逐步走向衰落,其原因在于采邑--庄园经济的衰落使骑士制度逐步瓦解;战争的平民化和雇佣军的盛行使骑士队伍萎缩;基督教的腐朽弱化了"骑士精神";不适应军事和战争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过程中,战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各国都致力于军事制度的创新,其明显的变化就是兵制由骑士制度转变为征兵制(义务兵役制)。军事领域所发生革命性变化,促使欧洲各国进行相应的政治、社会改革。当欧洲社会走入近代社会之后,战争也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欧洲大陆。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晚期,欧洲火药武器发展迅速,枪炮技术不断改进。从13世纪欧洲人知道火药,到16世纪各种重炮和火枪的使用,短短三个多世纪,欧洲人便取得了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军事技术优势。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欧洲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实践,另一方面是文艺复兴带来了观念与思想的解放。对中世纪晚期欧洲火药武器与军事技术发展的探讨,是理解近代欧洲兴起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恩格斯关于欧洲中世纪史的有关论述和研究成果作了评述。文章重点介绍了恩格斯关于中世纪城市的有关问题、西欧封建化问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问题、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问题,以及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盛期,欧洲天主教会发动了旨在进攻波罗的海异教徒的北方十字军。该十字军历时近4个世纪,相继征服了汶德人、立沃尼亚人、爱沙尼亚人、普鲁士人等。此间,西欧、斯堪的纳维亚的基督徒、波罗的海的异教徒以及东正教的罗斯人都卷入了战争。北方十字军对欧洲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将原始信仰的波罗的海地区纳入了拉丁基督教世界并重新定位了中世纪渡罗的海文明的发展方向;影响了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间的关系,成为东北欧地区种族矛盾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7.
波黑战争的起因、现状与前景南菁波黑战争自1992年4月爆发以来,至今已两年有余。战争的血雨腥风给波黑各族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诉不尽的苦楚。这场第二世界大战后欧洲最残酷、最惨烈的战争究竟是怎么打起来的?为什么久拖不决?西方国家为什么总是将其矛头所向对...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它是欧洲中世纪各种矛盾的集体清算,而17世纪分裂的德国则成为了国际矛盾的焦点.1648年战后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重新划定了欧洲各国的边界,有利于欧洲的和平和安定,形成了以国家主权原则为基础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个体系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有学者提出要超越这个体系的束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山海经》和《伊利亚特》是中西战争神话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两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由于化传统、人精神、地理环境等的巨大差异,中西战争神话在叙事规模、叙事体、形象构成等方面都形成巨大的反差,但在故事的叙事功能上却存在惊人的相似。又由于历史传承的路径不同,《伊利亚特》式的原始叙事模式对欧洲中世纪以后战争小说的影响不如《山海经》为代表的中国神话传说对中国后世战争小说的叙事模式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0.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发端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何以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而不是世界其他文明中心呢?这主要取决于大学的内在特征和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特殊背景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中世纪欧洲各种综合的社会历史背景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从时代背景出发,对近代早期(1492--1647年)欧洲战争的原因进行了归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94次战争的原因所进行的统计揭示了如下事实:在近代早期的欧洲,最重要的战争原因是领土问题和霸权/征服问题,接下来依次是宗教、争夺权力、民族、商业/航海、争夺殖民地、阶级压迫、政权自主生存、安全/均势、王位继承、荣誉/威望、抢劫财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德国地处欧洲的心脏地带,地理位置尤为重要,并且德国在实力日益增强的欧盟中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对国际事务拥有极大的发言权。“冷战”期间,联邦德国是美国亲密的战友,对外政策“唯美国马首是瞻”。冷战结束后,双方矛盾冲突不时出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德美两国发生的矛盾冲突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随着希特勒德国在欧洲的崛起,世界大战的危险临近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英国和美国曾经试图通过外交合作以及遏制德国的侵略野心并防范战争的爆发。然而,由于两国在对德问题上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美国始终不愿在欧洲承担政治义务,英国亦无法信任美国,最终导致合作以失败而告终,美国被排除于欧洲事务之外,而英国不得已走上了单独绥靖德国之路。这一结果无疑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4.
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就结束了,是不科学的判断。理由是:这种判断不符合冷战概念;冷战不只是针对东欧苏联;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大国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并未结束。理论和事实都表明:冷战的主客体条件具备,动力尤存,冷战未熄。  相似文献   

15.
1861年4月1日,美国内战前夕,对国际国内形势十分担忧的国务卿威廉·亨利·西沃德提交给林肯总统一份备忘录,要求联邦政府对欧洲发动敌对行动和战争,以期南方放弃分裂行动。林肯反对西沃德的变内战为外战的政策,主张集中全力打赢国内战争,以拯救联邦。西沃德备忘录的根本目的是创建一个和平的环境,全力以赴投入海外扩张,实现"太平洋商业帝国"的伟大梦想。  相似文献   

16.
1885年平狄危机是英俄在中亚和近东地区长期争夺的产物.危机使英俄几乎达到战争边缘.由于在欧洲外交孤立,英国政府放弃了以战争解决危机的初衷.平狄危机持续时间虽不长,对英国中近东战略及海峡政策却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北约政治协商制是北约成员国制定共同的对外政策,发挥北约社会职能的政治与军事联合实践,是北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北约政治协商制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基础在于战后欧洲冷战格局的变化,但其深层的原因还在于新形势下欧洲的国际合作实践(欧洲安全防御政策),美,欧共同的社会思想传统以及美国扩张性,对抗性的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巨大影响,北约政治协商制的形成是个动态的过程,在北约建立后不断发展,完善,北约政治协商制的基础充斥了不对等的力量对比,发展极不平衡,其政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北约在两极格局中作用的发挥,削弱了其在冷战对峙中的地位,最终危及其存在。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是一位通晓兵略的历史学家,他对战争和军队问题有系统而独到的理性认识.他的战争观是其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对战争起源、战争定义、战争性质及民族战争等有深刻的见解.司马迁的战争现直到今天仍有其闪光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9.
1999年4月24日,北约成员国华盛顿首脑会议正式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北约新战略概念.这是一份充分体现了美国在21世纪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的文件,其核心就是美国企图推动北约从欧洲走向全球,由“欧洲警察“变成“世界警察“.它标志着北约冷战后过渡时期的结束,体现了该组织根本性质的变化,即北约已由冷战时期基本上是防御性和地区性的军事集团,转变为扩张性的并带有全球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一发展,势将加强美国在北约的领导地位,强化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态势,导致国际局势新的动荡和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