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王洋 《文教资料》2010,(22):93-94
先秦是中国军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时期,各个时期的军事制度在军队领导权、兵种及兵役制度等方面,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军事制度与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的密切联系,同时社会政治形势,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对军事制度、战争规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代欧洲国家间联系较为紧密,国家间竞争较为激烈,这种国家竞争给近代欧洲各国带来了巨大压力,并促使它们在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通过创新和互相学习不断取得进步,社会快速发展,并最终使得适应更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各国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晚期,欧洲火药武器发展迅速,枪炮技术不断改进。从13世纪欧洲人知道火药,到16世纪各种重炮和火枪的使用,短短三个多世纪,欧洲人便取得了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军事技术优势。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欧洲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实践,另一方面是文艺复兴带来了观念与思想的解放。对中世纪晚期欧洲火药武器与军事技术发展的探讨,是理解近代欧洲兴起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4.
中法战争之前,云南由于交通阻隔,信息不通,政治、经济和文化落后,处于封闭的封建社会中。战争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外来的压力之下,云南政府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开始变被动为主动地引入和借鉴西方的制度文明。政治制度、军事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和警察制度的引入对云南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最为深远巨大,它加快了云南社会向近代化转型的进程,是云南向西方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英格兰军事制度有别于西欧其他国家的封建军事制度,既能够体现国家整体性,也有利于整个自由民阶层参与军事事务与国家管理,并形成了较欧洲其他国家更完整的军事技战术体系。这套特色鲜明的军事制度,在社会层次、政治体系乃至经济经营方式等诸多层面影响了英格兰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军事史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0月在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召开。军内外百余名专家学者到会并提交了近70篇论文。代表们以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为讨论主题,同时研讨了近代国防、近代军队建设与发展、近代军阀、近代后勤、近代战争作战指导、近代战术演变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鉴于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中比较薄弱的部分,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把它作为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主题。关于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史的断限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系指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80年间各阶级和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著述  相似文献   

7.
晚清推行洋务运动后,随着军工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新式枪炮逐步装备部队,清廷开始向欧洲军事强国派遣军事留学生以解决新型军事人才匮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驻外使臣全程参与了旅欧军事留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在安排学习、考察学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留学生的推荐使用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驻外使臣的躬身参与促进了晚清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加快了西方近代军事技术的引进,并初步确立起驻外使臣参与留学生管理的制度,对近代中国留学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代广西边境口岸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这与军事战争因素有着直接的或间的关系。本文试分析军事战争因素在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所发挥的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世界进入近代以来,战争和军事一直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大焦点。英国是世界军事强国,海上霸主,中英交往以来,中国完全有机会观察和了解英国军事文明的先进性,但是,统治集团不肯正视中英军事科技方面存在的差距;广东地方当局更千方百计讳饰与歪曲英国军事威胁及其侵略性,这造成鸦片战争前清廷对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军事文明及其所引起的战争规律变化的无知,直接导致鸦片战争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战争往往会导致政局动荡,人员伤亡,经济破坏。但是,战争有时也是一种机遇,它能除旧布新,推动社会制度变革环境变化,促使社会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战争所需的军事开支可以视为一种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在经济发展出现危机时,战争带来的消耗能弥补社会总需求的不足,刺激消费,缓解失业。战争对美国的推进作用尤其明显。一、美国历史上发生过三次本土战争:独立战争、1812年的反英战争和南北战争。战争使美国推翻了旧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1775—1781年,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相似文献   

11.
《孙膑兵法》的理论贡献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膑兵法》在中国军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与《孙子兵法》可称为军事理论的双璧。它是中国古代系统总结战役理论与实践的开山之作,引领了冷兵器时代战略战术变革的方向。《孙膑兵法》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以"谋划"换空间的战争指导思想、以"造势"为核心的战役理论体系、以"延气"为目标的治军理论和"贵人"与"强兵"并举的军队建设思想,这些对今天的信息化战争和军队建设均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农民起义出身的朱元璋,在军事征伐中非常重视利用敌军的档案信息,为己方取得好的战果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明王朝以后,他注重通过加强文书档案建设和改革工作,一方面汲取前朝失败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全面加强了皇权对全国的统治。  相似文献   

13.
旅欧以来,曾琦从一个新闻记者的视角,对比中西国防差距,从中国自身的国情出发,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战争威胁,提出了"飞潜政策"、"军国民教育"和"防日反苏"的国防思想,虽因曾氏本人阶级立场的特珠以及自身认识的局限而略显僵化与滞后,但其中仍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三国时期的水军与水战在军事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水军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兵种,在魏、蜀、吴三国的发展各不相同。水战则对三国鼎峙的格局影响颇深,众多的战例使我们得以揭示其特点、影响因素及各种战术战法。  相似文献   

15.
辽朝与后唐的定州之战发生于辽太宗即位之后,是辽太宗践行武力入主中原政策的一次试探。定州之战的导火索是后唐王都的反叛,辽朝出兵援助王都进而引发了辽朝与后唐的武装冲突,最终以辽朝兵败而结束。辽朝兵败的原因有出兵非时、军队补给不稳定、中原人民的反抗、地形限制等多种因素。定州之战对辽朝与后唐政权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战后的辽朝与后唐的政治格局和社会面貌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孙膑兵法.势备》既是一篇阐述兵学理论的经典,又是传承创新的精华。《势备》以宝剑、弓弩、舟车、长兵为喻,阐述作战指挥中阵、势、变、权四原则的重要性。剑、弓、舟、兵是其语言的外壳,阵、势、变、权是其理论内核,造势、蓄势、任势、用势是其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17.
西魏大将贺拔胜提出的“内先协和,顺时而动”,是理解关中本位政策的钥匙。宇文泰执政时期,其政策基本是按照这八字方针实施的。“顺时而动”是对字文泰不顾与东魏的实力差距,急于求战的批评,教训来自河桥之战和邙山之战的失利。两次战役的失利也暴露出武川集团内部的摩擦。“内先协和”就是先巩固好内部团结。贺拔胜无疑强调武川集团内部的协和,宇文泰基于在关陇社会的经验,更加强调武川系势力和非武川系势力的融合。从大统九年之后字文泰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行为综合考量,关中本位政策是一种强调内部融合的政治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三国时代,《孙子兵法》备受重视。一方面被整理、注解和播扬,曹操的《孙子略解》在兵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被创造性地运用到战场上,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武将和文人皆推崇孙武及其兵法的风气,终于汇聚成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三国人韦昭的《国语注》和张子尚的《孙武兵经》,终于确定了《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的"兵经"地位。  相似文献   

19.
军民融合对军队科研单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是科学研究交叉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军队科研单位成果向现实战斗力转化的必然要求。国防科技大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融入体系、发挥优势,大力加强与地方政府、国防工业集团、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走出了富有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路子,对其他军队科研单位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建议军队科研单位从三方面着手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三是深化协同创新,攻克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日伪军虽然对此百般掩饰与歪曲,但在论及八路军的战绩、八路军的作战地区及兵力、八路军的游击战术以及八路军的素质及其与群众的关系时仍迫不得已地流露出一些无可隐讳的事实。这些事实从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八路军抗战功绩的一种反面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