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们说编辑的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此话是褒是贬?不管它!反正要真地做好一件漂亮合体的嫁衣,并非一桩容易的事情。设计、裁剪、缝制,哪一道不蕴含着学问,所以我说,注意:编辑“学”,编辑工作蛮有学问并非故弄玄虚,虚张声势。谓予不信,请读《实用编辑学概要》(俞润生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以下简称《概要》)。将编辑工作的实践上升到“编辑学”的理论,加以总结、研究和探讨,是《概要》的一个显著特点。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编辑是一门学问”。认为建立编辑学对促进、繁荣出版事业有重要意义,现在是条件成熟的时候了。《概要》阐述了编辑学作为研究文化积累的性质,指出“编辑学属于文化范  相似文献   

2.
党大恩编著的《学术期刊与学术论文》,尽管书名不叫《学术期刊编辑学》,但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它的写法,却都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精到实用的学术期刊编辑学。 “学术期刊”,顾名思义,“学术”是内容、内涵,“期刊”是外壳,是载体。“学术期刊编辑学”,是打造学术期刊的一门学问,他的打造者则是治理这门学问的编辑人员。好的编辑人员,是治理这门学问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研究编辑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学科——编辑学,据考证,第一次出现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系1956年在翻译苏联专家К·И·倍林斯基教授著的《书刊编辑课教学大纲》时,由于翻译不太准确,误将“书刊编辑课”译成了“书刊编辑学”。但作为真正有意识地把“编辑学”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是80年代初以后开始的。即使是这样,“编辑学”作为一门学科名称,也是首先在我国出现的。从那时起,在我国编辑出版界便掀起了“编辑学研究热”,至今可谓硕果累  相似文献   

4.
近期的编辑学研究:点与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学研究,也许并不能说是发轫于80年代,然而却不能不说是自80年代才兴盛起来。编辑学一词,虽然已初见于50年代的书籍,但编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也是在80年代才奠定的。其主要标志有三: 一、不仅出现了大批编辑学论文,而且出版了一批以“编辑学”命名的书籍。如《实用编辑学》(1987)、《编辑学论稿》(1989)、《编辑学通论》(1989)、《书籍编辑学简论》(1989)、《科技编辑学概论》(1989)等。并成立了“中国书籍出版社”、“书海出版社”等以出版编辑、出版书籍为主要任务的专业出版社。还出版了一批专业杂志如《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编辑学刊》、《编辑之友》、《出版科学》……多种。  相似文献   

5.
边集 《出版科学》2004,(2):20-20
文集一类的书,难免流于杂,读阙先生的《编辑研究文集》却没有此感。这是一部研究编辑原理、编辑实务乃至研究编辑学的专著。《编辑学理论纲要》是全书的“纲”,其他相关文章是“目”。从其他相关文章中可以找到《编辑学理论纲要》中许多观点形成、发展的轨迹;《编辑学理论纲要》则是作者  相似文献   

6.
略论编辑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来,编辑学在我国的研究林林总总,生机勃勃。已经出版的以编辑学命名的著作至少已有50多本,发表的论文最少可以千计,其内容涉及编辑活动的历史和现状的方方面面,材料收集、整理的规模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类排比的经验研究,已经达到急需对有关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与创立等问题,用唯物辩证法从整体的理论水平做出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概括。只有这样,才能使编辑学的理论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创立,取得决定性突破和进展。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编辑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这是编辑学的研究和编辑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首先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在关于编辑学研究对象问题的理解上,众说纷纭,歧见甚多,至今还不能说真正得到了完满的解决。编辑学界的老前辈、编辑学研究的带头人之一邵益文先生曾经把这些众多的歧见概括和总结为具有代表性的五大类(每一类中仍至少还有3种~5种不同的理解和说法,详见邵益文所著《中国的编辑学研究》一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1页~27页)。第一类是“过程说”,即认为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编辑过程”。第二类是“原稿说”即认为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相似文献   

7.
关于编辑的学问,是应该把它视作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学科而命名为编辑学呢,还是应该把它视作指导操作的方法而命名为编辑法或编辑工艺学,这一问题,通过近几年来的研究和讨论,已经在出版界、学术界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应以前一种方式看待和命名。编辑工作“有术无学”的传统误解,已经得到彻底的澄清。但是,编辑学要成为货真价实的学科,光靠“宣言”是不够的,还须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才能真正站稳脚跟。“一步行动,胜于一打纲领”的名言,在这里也是适用的。编辑学要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必须同任  相似文献   

8.
读者心理与编辑心理的研究,无疑是编辑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不少有志于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出版界同仁,亦已对此发表过精辟见解。如王国忠同志在《关于编辑社会学的一些探讨》一文中,把“研究读者心理”、“研究编辑心理学”作为编辑社会学所要探讨的问题(见《编辑学刊》创刊号);胡光清同志在《编辑学研究什么》一文中,将“编辑心理意识问题”作为编辑主体研究的内容之一(见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本文试对读者心理与编辑心理的  相似文献   

9.
“编辑”到底有没有“学”?有,是什么? 没有,为什么?从已经出版发表的论著情况看,这方面研究的论文和著作不少。同时根据我们从事编辑工作的实际来看,“编辑”是应该有“学”的。但在所接触到的相关编辑学研究的论著中,似乎说服力很强的东西较少。最近,读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的张积玉先生的《编辑学论稿》,不禁喜出望外: 这确实是一本夯实“编辑学”学科的好书,因为它至少让我们第一次从理论上明确地、全面而系统地知道了“编辑学”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杨勇 《今传媒》2006,(10X):30-31
“编辑学”一词虽然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但真正从事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却是80年代初期开始的。当时,研究者恨不能在一夜间建立起编辑学科,以适应编辑无学的现状。于是,编辑学“框架”林立,各种“理论体系”不断涌现。在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之初,这种活跃状况本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一些近乎“玄学”理论的出现,反倒让人对编辑学的确立产生了疑虑,符合我国国情、适用于指导编辑工作实践的编辑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编辑学理论到底如何形成呢?应该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张积玉先生撰著的《编辑学论稿》从一个侧面提供了创建编辑学的路径和方法,这就是从编辑学实践出发,注重总结、研究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总结历史的经验,探寻规律性,构建编辑理论体系,从而为建立编辑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编辑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是理论科学,还是应用科学,或两者兼而有之?编辑学纯粹属于社会科学,还是一门边缘学科?编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究竟是哪些?编辑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它的理论体系应该如何构思,它的基本框架如何?编辑学的客观规律是哪些,编辑的地位、作用如何?它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是哪些?如何认识编辑学的中国特色?这些问题是广大的出版工作者、编辑人员,特别是出版科研的同志普遍关心的问题。你如果想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请你阅读《编辑学论集》。它使你了解当前我国研究编辑学的情况,并和你一  相似文献   

12.
杨小复 《编辑学报》1993,5(3):131-136
编辑学研究对象的确定是构建本学科的基础。作者通过对编辑活动的分析,提出了“出版化”编辑现象的概念,并认为编辑学研究的对象是“出版化”的编辑现象。同时认为把编辑学研究对象说成从“编辑工作”或“信息过程”,则前行失之狭窄,而后者又嫌宽泛。编辑学是一门研究“出版化”编辑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编辑人员,尤其是图书编辑人员,究竟应该以何种专业为专业?应该达到怎样的专业水平?出版界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编辑人员首先应该专于编辑学,专于出版学。这种专既是博于各种学科之上的专,又是所有编辑人员并不因人而异的专”。因而,这是“一个最重要的专”(阙道隆、徐柏容、林穗芳《书籍编辑学概论》第四章第119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版)。这种看法是很值得商榷的。诚然,如同教学人员必须了解和研究教学法、教育学一样,编辑人员也必须了解和研究编辑学、出版学。但是,编辑人员所编辑的图书,主要的和大量的毕  相似文献   

14.
阙道隆先生在《编辑学理论纲要》(《出版科学》2001年第3、4期)中指出,编辑学的学科体系“由编辑业务、编辑史和编辑理论三部分组成”。“编辑业务、编辑史是血肉,编辑理论是灵魂,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谈到编辑学的研究方法时,阙先生指出,它“有三个层次,即指导方法、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编辑学属于应用科学”,“应用科学常用的社会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普查)、个案研究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等,对编辑学研究有重要作用”。我十分赞同陶先生的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5.
林穗芳先生在<编辑学刊》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编辑’和“著作”概念及有关问题》一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点:“作为著作方式一种的‘编辑’和作为出版工作一部分的‘编辑’代表不同的概念。”这个论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解开了在编辑学、编辑史的研究中纠缠不清的一个死结,把一个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的混淆概念的错误纠正了过来,从而大有助于明确编辑学和编辑史的研究对象。编辑学也好,编辑史也好,研究的对象都是作为一种专业工作的“编辑”;从事这种专业工作的人称为“编辑工作者”,其中卓有成就的称为“编辑家”。如果把作为一种著作方式的“编辑”和作为一种专业工作的“编辑”混为一谈,那么编辑学和编辑史的研究对象就会成为一笔糊涂账。  相似文献   

16.
祝愿与期望     
1999年第1期刊物刚才收到,内容很丰富。刘杲同志对编辑学的高见,对阙道隆同志所写《<编辑学理论纲要>构想》、林穗芳同志所写《撰写和完善<编辑学理论纲要>需要探讨的一些问题》、逸士同志所写《从电子出版物的编辑活动想起》等佳作的评论,高屋建瓴,言简意赅,读后大开茅塞。编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应该受到广泛重视,报刊、图书编辑也应参加讨论、研究,把自己的经验、实践提高到理论高度加以总结。《出版科学》提供宝贵篇幅,是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史可以证明,一门学科要得到发展和成熟,都需要有学术讨论;而学术讨论的促成和组织,又最能显示出编辑的作用和价值。以推进编辑学建设为宗旨的《编辑学刊》深谙此理。它所展开的关于“编辑”概念的讨论已被事实证明:关系到编辑学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的确定和学科体系的建构牵动着学科建设全局;决不是“从概念出发”,搞脱离实际的概念之争,而是从现  相似文献   

18.
在《编辑界说之比较》、《编辑特征与编辑区分》二文中,本文作者已经论定编辑的特征就是“收集材料、整理成书”从这个意义上说来,编辑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一个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理应成为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在编辑学建设中,整体地认识和对待研究对象,有可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学科基本问题,从而为编辑学的发展奠定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编辑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有两大范畴,一是编辑史,一是编辑基本原理。编辑史是对编辑活动的纵向窥视,主要研究编辑活动发生发展的历史,并从中总结出某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以作为建立编辑学基本理论体系的基础。编辑基本原理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可称之为“编辑学概论”。编辑学概论是对编辑活动的横向探索,主要研究编辑学及编辑活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揭示编辑活动的性质、特征及其内部和外部规律,大体包括下列基本范畴:一、编辑学  相似文献   

20.
张yu  刘刚 《编辑学报》1990,2(3):133-137
从科技期刊编辑的历史、特点、规律等方面看,应该创造科技期刊编辑学。但作者认为,从当前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现状看,在理论上尚不具备建立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科技期刊编辑学基础理论研究未引起足够重视;研究缺乏有效的组织,尚未形成“集团效应”;研究缺乏“智力碰撞”和“智力协作”;缺乏学术带头人,未形成学派。建议:提高对基础理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引进相关学科理论,建立学科方法论;建立学科体系框架;制定长远规划,明确主攻方向;发挥学会“无形学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