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 《粤大记》是明代郭棐私撰方志之一,他还主持纂修过《广东通志》、《岭海名胜记》、《岭南诸夷考》、《四川总志》、《右江大志》、《宾州志》、《夔州府志》、《夔记》等书,是一位在史学领域颇有成就的学者。《粤大记》是记述明代万历及万历以前广东概况的一部史志,尤其以记载广东农民起义与名人传记为详,内容十分丰富。该书在历史上只刊刻过一次,流传甚稀,现海内仅存一部,至为珍贵。此书原为清末南海曾钊所藏,书上钤有“面城楼藏书”印记,后归番禺徐信符所得,抗日战争以后,徐氏“南州书楼”藏书散出,部分珍善本流落在香  相似文献   

2.
广东地处祖国的南疆,国防的前哨,是开发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先行点,“两个文明”的窗口,为国内外人士所瞩目,因而整理旧的广东史志,编修新的广东方志皆有独特的意义。一、广东方志概况: 历代修有专门的广东史志,而内容最翔实者莫过于广东方志,最早有关广东的记载,追溯到战国时代。此后有东汉杨孚著《南国异物志》《交州异物志》(原书已佚,辑存《岭南遗书》),隋朝樊子盖撰《岭南地图》,无名氏撰《广东图经》。此外还有《南裔志》、《交广春秋》、《吴越春秋》、《琼海方舆》等,虽已佚亡,但都不失为方志之祖。但其中史料最多的《广东通志》,现存最早的是明嘉靖十四年戴璟修的《广东通志初稿》四十卷本;继有嘉靖四十年黄?修的七十卷本;万历三十年郭棐、王学曾、袁昌祚撰七十二卷本;清康照三十六年金光祖修三十卷本;维正九年郝玉麟修六十卷本,  相似文献   

3.
《粤大记》,明郭架编,三十二卷,万历晚期刻本。此书海内外仅存两部:一部为我馆收藏,一部为日本东京内阁文库收藏。我馆原缺卷一、卷二、卷三十至三十二,共五卷,日本藏本原缺卷一、卷二十六至二十八四卷。一九八三年与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交换影印卷二、卷三十至  相似文献   

4.
《元主始末志》是一部署名明朝文史大家王世贞的稀见文献。这部书在很多文献目录中有所著录。近年来,随着王世贞研究的一步步深入,有少数学者将《元主始末志》在大体上做了分类和馆藏查询的研究,尚未有学者关注此书真实情况。本研究通过对《元主始末志》抄本的研究,发现此书实为明代焦竑《献征录》第120卷《四夷》和明代《粤大记》《黄萧养传》的合集抄本。《献征录》《四夷》因为内容涉及女直及西域部落,在清代被列为禁毁图书目录,存世较少。《元主始末志》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民间秘密流传的“伪装书”。  相似文献   

5.
一、谭莹与《粤雅堂丛书》《粤雅堂丛书》乃伍崇曜所辑刊。伍祟曜(1810—1863)原名元薇,字良辅,号紫垣,商名绍荣。广东南海人。据宣统《南海县续志》所载,他的父亲"多财善贾",相当富有。伍氏承其家业,经营广州十三行的"怡和行"。曾被清政府授予钦赐举人、候补郎中、候选道、加布政使、荣禄大夫等职衔。同时,他又乐于捐赈、捐饷、均摊、假货,不可胜计,但他身后享有盛誉的,却是刊刻秘籍巨编。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招揽人才,校刻古书。其延同邑谭莹为辅导,先后汇刻了《岭南遗书》、《粤十三家集》、《楚庭耆旧遗诗》等,所刊刻之丛书为南粤之首。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粤雅堂丛书》。  相似文献   

6.
一广东的海外贸易起源很早,据《淮南子》记载,秦始皇经略南越,番禺(今广州)已是犀角、象齿等物的集散中心。到了汉代,番禺也是这些特产的集散地。集散于番禺的商品大都是从海上运输来的。最早、也最明确记载广东海外贸易的是《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  相似文献   

7.
李博 《图书馆杂志》2022,(1):122-127
一般以为,《辉县志》自明至清凡修七次,其中明万历、天启二志仅孤本残存。实际上,河南省图书馆藏万历志为补刻本,其补刻至少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后,而所谓天启志并不存在,国家图书馆藏四卷残卷实为万历志之崇祯补刻本,相较前本,其中并有剜改,各方志目录、善本书目的著录均有待订正。从万历《辉县志》两种补刻印本可看到,志书历次重修之间存在诸多小型修补,这些补刻后印本也是方志纂修链条的一环,在编目和利用时应加注意。  相似文献   

8.
李波 《兰台内外》2023,(29):61-63
万历《青州府志》现存足本众书目记载不一,概括起来有三个足本,分别为国家图书馆藏本、河南省图书馆藏本和暂存台湾地区的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藏本。经比堪梳理,对万历《青州府志》足本有新发现,一是国家图书馆并未收藏此志,系众书目将“北平”甲库本误作“北京”“国图”所致。二是甲库本非万历刻本,是不同于康熙十二年《青州府志》的另一种康熙刻本。三是河南省图书馆藏本是目前所知唯一的足本,并且是初印本。  相似文献   

9.
黄荫普先生,字雨亭,广东番禺人。自幼修学好古,有志蓄书。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时,每课余即往图书馆阅览,并常往琉璃厂买书。及留学英美,目覩见各大图书馆所藏我国古籍甚多,感概至深。回国后遂刻意搜罗典籍。承张元济、陈叔通、李拔可、孙伯恒诸老辈指授,得闻版本之学。先后得粤中藏家徐信符先生等人散出之广东文献。其后搜书之志益坚,虽节衣缩食亦所不计,所得珍贵版本日多。1940年徐信符为其《忆江  相似文献   

10.
知识林     
香港地名的由来香港地区历史悠久,但“香港”作为地名出现在史籍中却比较晚。迄今为止,已发现的记载香港这一地名的历史文献中,时间最早的是明朝万年间郭所著《粤大记》一书。该书所载《广东沿海图》中,标有香港以及赤柱、黄泥涌、尖沙咀等地名。关于“香港”地名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因贩运香木而得名。此说始于本世纪40年代永言的《香港地名考》一文。他认为:名曰“香港”之小海港,以运香木出口而著名。二是因泉水甘甜而得名。最早提出此说的是英文杂志《中国丛报》(ChineseRepository)1843年8月…  相似文献   

11.
赵古农与岭南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的栽培植物历史悠久,汉唐以来就名闻中土,令人传颂不已。唯独记载岭南植物馆专谱专志,撰者寥寥,流传下来的更为罕见。清代赵古农所撰《槟榔谱》、《龙眼谱》及《菸经》,就是传世甚稀的三种岭南栽培植物专书。赵古农,方志上无传,其事迹见于清末民初吴道镕所撰《广东文征作者考》卷九: “赵古农,原名凤宜,字圣伊,一字巢阿,番禺人,诸生,勤于撰述。南海林青门茂才辉,康熙闻人,著《岭海剩》四卷。未百年莫有举其姓氏者。古农购得断烂稿本,为审定刊行之。其古谊不易,及多此类。著有《抱影吟草》、《阙疑殆斋录》六卷、《骨董二编》四卷、《玉尺楼赋  相似文献   

12.
粤雅堂(南海) 业主伍崇曜,原名元薇,字紫垣,南海人。邑廪生,以赈捐赐举人,后加布政使衔。家富于财而喜结交文人,且致力于搜书、藏书、刻书。筑“远爱楼”为藏书之所,构“粤雅堂”为辑书校书之地。伍氏刻书,重视乡邦文献,偏好孤本秘笈,内容涉及经、史、子、集、丛书,凡传统学科之门类都有。所辑刻各书,错讹脱夺极少,雕版精良,形式大观。尤以辑刻《粤雅堂丛书》为人称誉。不愧为清代广东乃至全国著名的刻书家之一。伍氏的刻书活动,从道光十一年(1831)起至同治二年(1863)止,持续了三十余年,前后辑刻达二百多种,二千余卷。所见有:《粤雅堂丛书》三编三十集一百八十五种一千三百四十七卷。(17)(20)《岭南遗书》六集五十九种三百四十八卷。⑨⑩(17)(20)《楚庭耆旧遗诗》三集七十四卷。(15)《粤十三家集》十三种一百八十二卷。⑨⑩(20)《金文最》一百二十卷。⑨《舆地纪胜》二百卷。⑨《西湖书院重校史论丛编》四种十一卷(清)刘口辑。(20)  相似文献   

13.
万历《新会县志》,一般著录为万历三十七年(1609)刻本。笔者通过对国家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本的研究,认为该志当成书并刊刻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国图本是崇祯间增刻本,后经清人抄补。复旦本为顺治十六年(1659)补板重刊本。  相似文献   

14.
章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正式设立章丘县以来,纂修《章丘县志》凡十数次,由于年代久远及战乱等原因,至今存世的仅有明朝弘治、嘉靖、万历和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年间的《章丘县志》,清朝光绪年间的《章丘县乡土志》以及1992年出版的新编《章丘县志》 为充分发掘历史古籍,为现实各项工作服务,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章丘市档案馆将馆藏的和多方征集搜集到的明朝嘉靖、万历和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年间的《章丘县志》以及清朝光绪年间的《章丘县乡土志》,经过精心修复扫描,制作成光盘电子版,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15.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古代战略位置重要.1912年以前,南阳共修县志四种,分别为明《(万历)南阳县志》、清《(顺治)南阳县志》《(康熙)南阳县志》和《(光绪)南阳县志》,其中万历、顺治时期所修县志现均已亡佚.本文从编修者、编修时间及内容等方面对亡佚旧志进行考证.《(万历)南阳县志》由隆庆辛未(五年,1571年)科进士程逊于万历三年(1575年)编修,虽内容简略且未加“旁搜远稽”,但该志创修之功不可没.《(顺治)南阳县志》由崇祯己卯(十二年,1639年)科举人李本泽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至十六年(1659年)编修完成,其中部分内容可能触犯了清朝统治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徐绍启(1879-1948年)字信符,原籍广东番禺,生于英德.清光绪二十四年(1989)岁考,为学使张冶秋器重,录为博士弟子员,与叶恭绰、陈融等同年;二十六年(1900)肄业于学海堂菊坡精舍.三十年(1904)与陈融、朱执信等组织"群志社",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明代修撰的江西郡县志数种,所纂提要颇有疏误。取嘉靖《广信府志》、万历《饶州府志》、天启《赣州府志》、崇桢《清江县志》四书提要著录中涉及有关修撰人、成书情况以及诸郡县志乘修纂源流等方面的疏漏舛误,略作补苴辨订。  相似文献   

18.
在明代,方志得到较大的发展,各省、府、州、县普修志书,正如张邦政在万历《满城县志·序》中所说:“今天下自国史外,郡邑莫不有志”。在陕西,以被称为“尚简派”代表作康海的《武功县志》、韩邦靖的《朝邑县志》影响最大,史料参考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9.
清人所著《续通典》与《明史·职官志》等史籍对于明代户部山东清吏司带管全国盐务的起始时间表述模糊,给后人造成了一定的误导,错将整个明代或宣德十年(1435)后作为户部山东清吏司带管全国盐务的时期。将《明神宗实录》与万历初期户部尚书王国光所纂的《万历会计录》等史料对于明代户部十三司的职能变革的记载进行结合,可还原明代户部山东清吏司职能扩充的过程,从而得出明代户部山东清吏司带管全国盐务的起始时间应为万历三年(1575)。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录明代修撰的江西郡县志数种,所纂提要颇有疏误。取嘉靖《广信府志》、万历《饶州府志》、天启《赣州府志》、崇桢《清江县志》四书提要录中涉及有关修撰人、成书情况以及诸郡县志乘修纂源流等方面的疏漏舛误,略作补苴辨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