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种修辞形式,公共修辞旨在回应修辞实践中的公共性问题,其主要特点是以公共利益为修辞目的,通过对文本或话语的策略性挖掘、表征、征用与转换,维护公共空间的协商性、批判性与对话性。社会舆论场域中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公共议题、公共话语、公共价值三个维度,相应地也就形成了公共修辞的三重内涵:一是公共议题的争议性呈现,即通过对事实的可见性生产,促使公共空间的问题与矛盾形成,以此激活公共空间的批判功能;二是公共话语的知识性建构,即在知识维度上构建出一种“介于之间”(in-between)的话语形式,其主要修辞策略是赋予事物认知以知识逻辑;三是公共价值的对话性倡导,即在文化维度上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对话与和解,从而建立公共空间理性交往的认同基础与共识基石。由于公共修辞的劝服或对话功能服务于公共利益取向,其主要“应用场景”是公共传播领域。  相似文献   

2.
"花儿"不仅注重言语符号本身的建构,更注重这种话语形式所产生的表达效果,透过这种修辞文本往往可以窥见其深层情感的体悟等。使用人本主义层次理论、格式塔异质同构理论、心理补偿功能与机制等心理学理论,解读"花儿"修辞文本,发现"花儿"修辞文本表现心理世界,心理世界影响"花儿"修辞文本。  相似文献   

3.
修辞幻象是语言制造的幻觉,广告是其典型形式之一。广告修辞通过语言向消费者承诺,引导人们走向语言营造的幻觉空间,这既是广告修辞以驱动消费为目的的“话语阴谋”,也是修辞幻象的魔力。修辞幻象与语言乌托邦、乌托邦语言、话语兴奋剂、审美幻象等相关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辨析这一组相关概念,可以减少跨学科对话的话语阻隔,使对话各方拥有一个意义共享的讨论平台。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高超的结构艺术与其思想内容相得益彰。它开创了科学论文的崭新样式,其结构体系和表达方式具有统筹兼顾的科学安排和整体规划。其思想理论遵循传统文化的思维规律,在结构系统上按"道法术"的不同层面进行安排。为了理顺各篇的基本理则,又根据以意为主、以理定形的原则进行部署,创造了六种基本的结构样式。这些结构形式简洁明快、丰富多彩,形成了均衡对称的整体格局,科学完美地反映了孙子的思维形式和理论内涵。在艺术布局上,孙子通过明确中心、突出重点的点题方式、过渡照应和名言警句的结构占位做到结构严谨、要言不烦。在科学定义、材料展示、节奏韵律和文字体量的把握上也都有许多过人之处。从而使其思想理论得到高度有序化的表达,成为东方兵学当之无愧的鼻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  相似文献   

5.
一场修辞运动包括话语所蕴含的幻象主题,社会群体的幻象链联以及话语所产生的修辞幻象。修辞幻象一旦形成,就会改变某一社会群体中人们的情感和态度,驱使他们采取某种行动。泛北部湾旅游形象塑造也是一场修辞运动,需要把旅游幻象主题寓于一定的话语材料之中,通过多种链联渠道,形成旅游修辞幻象,使受众群体产生旅游动机和旅游欲望。  相似文献   

6.
为完整准确解读《孙子兵法》十三篇主题,对各家论点做了综合述评,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框架分析等新理论新方法,以期在更高层面上化解分歧。《孙子兵法》十三篇体裁是科学论文,具有逻辑严谨、思想明晰的理论框架,其主题系列全面反映战争进程,按道、法、术三大层级构建学术体系,集中揭示了竞争制胜的一般原理,并可为新思维范式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7.
为完整准确解读《孙子兵法》十三篇主题,对各家论点做了综合述评,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框架分析等新理论新方法,以期在更高层面上化解分歧。《孙子兵法》十三篇体裁是科学论文,具有逻辑严谨、思想明晰的理论框架,其主题系列全面反映战争进程,按道、法、术三大层级构建学术体系,集中揭示了竞争制胜的一般原理,并可为新思维范式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8.
比彻的修辞形势理论对修辞形势这一概念作了清晰的表述。比彻强调修辞者需要通过适切的话语反应“动员”受众,使受众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参与到相关形势之中而成为改变现实的干预力量。如何实现“以言动众”正是适应修辞形势的关键。现当代修辞大家的思想洞见和美国反恐话语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此做了生动注解。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就是修辞,而传统的修辞概念已显得捉襟见肘——它无法涵盖越来越丰富而生动的文本形式和修辞现象。西方后现代主义修辞学研究已从传统意义的文本形式走向泛文本,从修辞走向泛修辞,其修辞概念已指向了文本和认知,有人甚至把修辞看成是“人类理解其环境的一种潜能”(司各特)。相对西方现代修辞学的研究理论,我国对修辞学的研究显然已经滞后于社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一直没有摆脱对传统文本形式和修辞经验的依赖。近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阅读与写作,汉语语法和修辞教学已逐渐淡出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忽略了最根本的语言文字教学,扼杀了最感性、最生动的文本修辞行为和修辞方式。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重新建构语文教学的价值和立场,必须从广义修辞学视野中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意义,必须从对语文的学科性重新认识的高度上来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0.
由命名词汇构成的"词屏"形成文本构筑与现实表征的途径和视角,成为特定社会符号语义场运作的组织概念与规约条件。在国际新闻话语中,不同民族文化视角的竞争性、替代性命名启动话语与权力的博弈,使能隐性劝服、凸显多义性和话语冲突。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心理修辞学认为,从言语毛坯到修辞文本的形成过程是修辞者心理活动的过程。人们的修辞行为受社会心理的影响,修辞过程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制约,修辞需要切合并能动地利用社会心理。修辞者在建构话语时,会受到社会心理的影响。因此,人们在理解话语时,也会析出修辞者话语中所浸润的社会心理成分,话语的理解也应该考虑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庸》升格是一场以概念重塑为实质的思想运动。从唐到宋,《中庸》的言说文体依次经历了汉唐注疏体、唐宋论说文、宋人笔记体三种主要类型。汉唐注疏体以"礼"为统,随文释义,不能自由言说概念;唐宋论说文可以自由言说概念,但在经世致用倾向影响下,其话语特征以命题为中心,对概念辨析形成牵制;宋人笔记体为概念重塑提供了最自由且最恰当的话语载体,《中庸》的独特思想价值遂得以凸显。此后,宋代《中庸》言说史呈现出注疏体、论说文、笔记体互补发展的局面,三者的话语特征也在交融中不断变化。从文体角度考察文本、命题、概念,或可成为唐宋思想史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辨析《三家巷》的主题类型、周炳成长的复杂性,可以揭示文本内部不同话语相互交叉、渗透、龃龉、矛盾所形成的复杂的话语场。同时,还力图说明是哪些话语因素形成了与历史语境的对话关系,从而使作品受到持续的关注,成为一个敞开的话语场。  相似文献   

14.
通过辨析<三家巷>的主题类型、周炳成长的复杂性,可以揭示文本内部不同话语相互交叉、渗透、龃龉、矛盾所形成的复杂的话语场.同时,还力图说明是哪些话语因素形成了与历史语境的对话关系,从而使作品受到持续的关注,成为一个敞开的话语场.  相似文献   

15.
视角是理解语篇、解决话语组织中"线性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新闻语篇结构中最常用的话语手段。为了在新闻语篇中达到视角效应,首先要运用系统功能语法中主位结构理论,使语篇具有主位化结构。其次,利用自然顺序和视点凸显话语者的意图、偏见和思想意识。最后,运用所有能有效控制语篇形式和内容的修辞手段起到视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形式背景中的概念来源于哲学,是由外延以及内涵共同形成的.为实现概念的发现、排序和显示的目的,德国数学家Will.R首次提出以形式背景为基础构建格理论的思想,该理论成为数据分析、知识处理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给出概念知识系统的概念,通过论证得到:形式背景与概念知识系统能互相确定,而且且建立概念知识系统与闭包系统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喻指是黑人文本中常出现的修辞形式。休斯在诗歌中常常借用一些非裔民俗传统中的经典意象,对其加以改写并赋予社会现实含义。文章借助喻指理论,分析休斯诗歌中的意象的双重含义,一方面体现诗人对美国非裔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也展示了非裔美国人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真实生存状态以及黑人独立坚强的民族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8.
从目的论角度探讨了宣传文本中修辞的翻译问题。宣传文本具有目的性明确的特点,翻译应当遵循目的性原则,使不同文本的功能在译语中得到再现。译者应当结合宣传文本的特点,对修辞现象进行恰当的翻译处理,带着修辞意识完成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9.
具体考察伊蕾、翟永明、唐亚平、海男等诗歌文本中与躯体意象相关的空间意象(房间意象、镜子意象、黑夜意象)和时间意象(死亡意象、母女意象).发现女性私设的话语体现了女性话语主体的自觉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但由于其缺乏对具体生存情境的展开而成为被悬置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有力途径。从“接受理论”视角来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的单一而未形成“期待视野”;语境复杂多变影响“读者消费”;受教育者接受能力不足导致“召唤结构”缺失;教育主体的话语能力不够影响了“第二文本”的产生。因此,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明确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充实话语内容和提升教育者的话语技能,才能有效克服以上短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