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自责,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过失进行自我责备。它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应该说人人都有,而且我们可能都曾经因为某件事做得不尽人意自责过自己,从事教育事业20多年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过失目睹得不少,但是很少看到或听到来自同行的自责,看得较多的,听得较多  相似文献   

2.
过失行为,是个法律用语,广义地讲过失行为是指过错,小学生的种种行为应属广义讲的过失。即他们没有遵守或破坏了他们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主要指校纪校规。用过失一词来表达小学生的各种过错,休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和感情,即不管学生行为的性质、危害如何,只要不触犯刑律,都在教育之列。我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将过失行为简单划分: 1.学生活动中表现的过失行为:上课“走神儿”;上课时做小动作;上课时干扰别人;不认真写或不写作业;厌学;考试作弊。 2.与同学关系:打骂同学;与同学斤斤计较;对同学“恶作剧”;过分干涉同学;早恋;打群架。  相似文献   

3.
坦率地说.教师的不少压力属于“庸人自扰”.比如对工作要求完美,对成绩过分追求.对学生要求苛刻等,都是缺乏正确的职业定位、钻“牛角尖”所致。须知.教育工作是育人的特殊职业.因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是不断犯错的人.才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如果你凡事都要求十全十美。工作中稍有疏忽或遇到学生违纪违规,就一腔怨气.忿忿不平。责备完自己再责备他人,心理岂能平和?  相似文献   

4.
应变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从学生方面来看,大致有三种:1.学生在纪律方面的过失;2.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错;3.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处理不当,必然扰乱教学秩序,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以正确的态度和高超的技巧来处理这些意外情况。对纪律方面的过失要纠正;对学习方面的差错要指明,并给学生以热情的鼓励;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所体现的创新精神要充分肯定。无论是哪种情况下,都要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切不可因困窘而一味指责学生。下面的例子都从一个侧面给予了印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人的行为和个性的关键是人的心理及自我观念。实验证明,每个人虽然都具有巨大的潜能,但只有在思想上肯定自己有力量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它揭示了人的心理状态与发挥潜能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问题作出决定的依据是大脑思维的判断,而判断的前提则是外界信息的输入。给学生成功的信息越多,他们的自信心就越强。相反,如果不断迫使学生参与望而生畏的活动,或经常对他们施加否定性的评价,就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失败者”的自我价值判断。一、用称赞和鼓励代替批评和责备实践证明,教师的称赞有助于学生自觉克服缺…  相似文献   

6.
理解学生才能教育学生,这是个很大的题目,这里只能长话短说。想要教育学生,首先得理解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因为第一,只有正确理解了学生,才可能把握他们的心理和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他们;第二,只有学生被正确理解了,他们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会是有效的;第三,只有正确理解了学生,教师才会发觉自己也实在有必要向学生学习。那么,我们身为教师者,是否正确理解了学生呢约五六年前,《中国青年报》曾刊载过一篇报道:教育部从一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中发现,全国50所中小学的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70%以上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7.
<正>一、当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学生,要在众人面前给学生以尊严。有很多班主任喜欢在班级学生面前、在其他老师面前责备自己的学生。当学生犯错了,大多数班主任会把他作为典型,在全班进行通报批评,杀鸡儆猴,教育其他人不要犯错误。但是,这样会让这位犯错的学生失去尊严,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二、愧悔不责如果学生已经对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我们就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工作中,学生特别是犯了错误的学生,说谎的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保护。其目的是为了避开教师或家长的批评、责备和惩罚。教育实践经验表明,做了错事的学生在过于严厉的教师或家长面前最容易说谎。特别是在他们积累了先前自己或他人说了实话遭到批评甚至惩罚的经验时,更容易采用谎言来"自卫"。而他们的说谎行为一旦得逞,以后就会进一步采取更高明的手段进行说谎,导致恶性循环。2.打击报复。其目的是为了得到教师或家长的同情与支持,借他人之手惩治对方,以满足报复欲望。如某学生本来是自己…  相似文献   

9.
当了班主任十年,回顾过去,常常会因为自己不当的处理过错学生的言语、行为而深深自责。今年三月份,以前毕业的两位学生来访。和以前相比,他们真的懂事很多。他们都说当时他们如何如何的不懂事,给老师惹尽了麻烦。听到他们这样说,我也非常惭愧。想当初我是如何  相似文献   

10.
隔离式惩罚是对过失学生在身体或心理上进行暂时孤离的一种教育惩罚运作形式,其对于学生自我反省过失以及唤起学生对过失行为的羞愧感等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教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好隔离式惩罚对学生的正向教育意义,使之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而又不违反教育的原则,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造就健全人格的过程;教育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德性影响学生的过程,也是学生汲取知识、形成个性、培养良好道德习惯的过程。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性、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无论是儿童、少年还是青年,他们都具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丰富的情感世界,这种情感使他们能够从教师的言语、态度和行为中准确地判断教师对他们是真诚的爱,还是伪善的敷衍;是严格的要求,还是刻薄的挑剔;是循循善诱的教诲,还是不耐烦的责备。教师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不可能是机械…  相似文献   

12.
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因为自信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有了自信,才有可能去创造,才会取得新的成绩。自信是保持愉快心情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但是,过于自信就成了自负了。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是小皇帝,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半句不好听的话。特别是优生,经常受到的是家长及其亲戚朋友的夸奖。因此,他们总认为自己在家里是第一,在学校里、社会上也都是第一,甚至"老子天下第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受不得一点委屈。伴随产生的不良心理就有:骄傲自满,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心理强,心胸狭窄,与同学难以相处,心理脆弱,经不起一点挫折等等。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要了解、教育好学生,"易位思索"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易位思索"是指教师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对他们的思想、动机、行为进行心理上的体验.即教师在主观上做一种假设:假如我是学生,在他们特定的环境、性格、心理状态下,我会怎么想,我会怎样做.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言语激励、神情鼓励、随机点拨去启示学生。教师的激励性言语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激励性言语行为是学生获得自信的心理需要,同时也能增强教师的教育魅力。一个人受激励而改过,相对比较容易,受责备而改过,  相似文献   

15.
苏爱美 《师道》2011,(4):17-17
几乎每位教师都知道要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习惯于用命令的口气和学生说话,对学生不够尊重不了解,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现在的课堂主要呈现出两种情况,一种是纪律非常严明,因为教师有自己的"非常"手段能控制住学生;另一种是课堂纪律较为散漫,这种在年轻教师上课时出现得较多,因为他们还管不了学生。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对学生知识体系及心理行为体系的塑造过程,很多中国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采用高压式教育,而且不注重学生心理的引导和激励,导致学生对学校教育充满抵触.其实学生非常渴望教师理解、鼓励他们,这在初中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我们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教育教学工作不能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因为这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和情感的需求,苍白无力的陈词甚至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和对立。尤其是面对中学时期的少男少女,如果不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不把握住这一时期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而可能带来的矛盾心理和行为,那么,我们在工作中不但可能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无数的烦恼。因此,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对一些学生的“异常行为”做科学的心理分析,并由此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毕业班学生的生活是紧张而繁忙的,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也发生着变化。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出现了个别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跟不上,学习目标转移,出现一些和教师对着干的现象。他们想法总是出人意料,做法也常常令你措手不及,使整个班级管理让你应接不暇。面对毕业班学生这种心理状态,我谈谈个人的观点,与大家分享。一、班主任要做有心人进入六年级下学期,教师都在忙碌迎接内初班的考试,无暇顾及学生的思想,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行为教育,都在忙碌着赶课,  相似文献   

19.
学生生活在大千世界中,来自社会及家庭对其心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他们有的不善于将自己心中的表现在脸上,因此常有教师照顾不到的情况发生。能否将心理教育的工作由教师的主动转化为教师与学生都主动,尤其是学生主动和教师敞开心扉,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在生本教育理念大力推行的今天,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我们注重强调多赞美、多表扬、多鼓励、多宽容,少批评、少责备、少惩罚、少训斥。我觉得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我们要表扬、要赞美,要鼓励。但是当学生犯错时,我们同样要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因为任何成功的教育,都是严慈相济、刚柔并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