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课程论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论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两者内涵与研究的范畴不同,又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研究前者必然延伸到后者,分析后者必然追溯到前者。有关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研究伴随人类知识体系的发展演进,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色与侧重点,寻求二者的融容与整合成为当前的普遍认识。中国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特殊性与历史因素有关,现阶段课程问题的研究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2.
郁宝华 《现代语文》2009,(10):73-75
“五四”时期的现代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弱者形象,这些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作家们的自我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及其心理历程:从以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自傲于传统文人,到经历现实的挫折,在现代社会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而变得软弱、感伤、哀怨、自卑。这种自我认知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的。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的现代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弱者形象,这些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作家们的自我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及其心理历程:从以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自傲于传统丈人,到经历现实的挫折,在现代社会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而变得软弱、感伤、哀怨、自卑。这种自我认知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的。  相似文献   

4.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的说法与定义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课程整合的多向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整合可以从不同的向度来解析:从空间结构看,课程整合具有层次性,是教育系统内各个元素的多层面、多方位的整合;从时间结构看,课程整合具有发展性,是“整合-分化-整合……”的动态循环和螺旋上升;从化内涵看,课程整合以化价值整合为内核,是课程化的外显与深化;从时代特征看,课程整合具有信息化的特征.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基本工具、基本手段和基本信息环境并植入信息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刘万英 《教育与职业》2012,(12):140-142
高校本专科在思政课程体系上不同时期的历史版本均有差异。在课程设置上因学制不同,学时可以有别;学科不同,内容可以取舍;专业不同,课程可以整合;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对象上,本专科均有差异。诸多的差异将是本专科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职业能力内涵不同,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与课程形态随之而异。如在MES课程中,职业能力被定位于操作技能;在CBE课程中,职业能力的内涵经历了“操作技能——关键能力——整合能力”三个不同发展阶段,CBE课程形态也因之而变。随着技术变化速度加快以及复杂程度的提升,职业能力内涵日趋复杂,如何对职业能力进行分类并使之结构化,是各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其中以德国“网格式”职业能力结构和美国“同心圆”式职业能力结构为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界定(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及实质“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教育、教学中的整合理解为。教育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9.
始终坚持弘扬爱国精神,狠抓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育人的永恒主题和历史责任。学校应该把弘扬和培育爱国精神与“实施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主动地发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的功能,挖掘整合爱国精神在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的内涵,引领学生在综合实践中获得生动的感悟、深刻的体验和真实的情感,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94):133-13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的问题日益成为历史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点,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出现了不同的教学整合模式。文章主要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内涵,并分析了目前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模式,为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所谓整合,在汉语系统中可以理解为整理、组合,相互融合。随着基础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着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科整合”的内涵之一就锁定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程整合。  相似文献   

12.
从教师心理探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原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最初的启动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近十个年头.然而从其发展历程与目前的现状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教学应用中都显现出停滞的迹象,逐渐进入发展的“高原期”.教师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教师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可以驱使他们克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困难,因此,充分关注与了解教师心理是教师尽快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原期”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分别从教师的压力、动机、意志力、认知结构、自我效能感五个维度探析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原期”中的心理变化,以期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朝着深层次、持续、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课程整合”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是一个包含着多种思想、多种实践的概念。有关“课程整合”的内涵理论界众说纷纭 ,各自从所信仰的“主义”及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来界定课程整合的定义。理论建构固然重要 ,但从实践的层面探讨课程整合的模式及跨学科课程整合的结合点与切入点 ,变静态的知识为动态的知识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综合能力 ,应该是讨论的最终归属。本文试图以设计语文练习为切入点 ,探讨跨学科课程的整合。一、设计跨学科的语文练习有助于思维的激活心理学研究认为 ,人类的思维可以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相似文献   

14.
秘书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创新建设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其全新的内涵,论文从“五度”创新建设对高职秘书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做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自我”在“今天”派诗歌创作中不同时期的表现形态的具体描述,分析了“今天”派诗歌从对自我的张扬到自我的寂灭这一发展过程的内在机制和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张兰英 《南平师专学报》2003,22(3):33-35,41
本文通过对“人的价值”问题的具体的、历史的考察,揭示了“人的价值”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内涵。历史上从来也不存在什么抽象的“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本文阐述了e-learning的内涵及其核心要素,指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认为,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并就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整合”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integration”,其基本含义为综合、融合、一体化等。整合常指若干相关事物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体的建构和有序化的过程。课程整合不仅包括知识的整合,还包括课程与师生的整合,与学习者自我甚至整个世界的整合。当前的课程整合就是对课程设置、教学目的、教学设计以及评价等要素进行系统的考虑和操作,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不同层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热点,但人们对这个热点更多的是疑虑和困惑,对许多问题还不十分清晰,甚至出现一些错误的理解和认识。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提出“整合”概念之前,并没有认真进行相关的前期研究,尤其是对整合的实质分析研究。整合的实质分析研究涉及“整合的内涵”、“整合的层面”、“整合的条件”、“不同学科可整合的紧密度”以及“整合的难点和策略”等几个基本且实质的问题。本文将主要围绕前两个问题展开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演进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各项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思想观念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创业教育内涵可以分为四个子系统,即动力系统、调节系统、操作系统、工具系统。国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早期。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创业教育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综合”再到“系统整合”的过程。回顾其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在每个时期有着相应的特质。第一时期,是以创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功利性职业教育阶段;第二时期,增加了对创业综合能力的诉求,进入了创业教育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