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我国“天下之中”的历史源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我国“天下之中”的历史源流龚胜生关键词天之下中;历史源流;洛阳;南襄盆地“天下之中”是一个古老的历史概念。“天下”原意是指天子统治之下的国土,“天下之中”的最初含义则是指国土的中心位置,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天下之中”的概念逐渐脱离原意,“天下之中...  相似文献   

2.
“和谐教育”思想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在当前时期更突显其时代意义。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和谐教育”的实质内涵,首先指向的是作为教育目标的人的和谐发展,其次指向教育过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调动,还指向学校管理层面的整体改进。学校应基于和谐教育理念进行整体课程开发,注重身心和谐与美的陶冶,“以美启智”、“以美储善”,提升教师的“文化自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课堂富有美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建构“和而不同”的课堂;在学校管理方面应追求“和谐管理”,打造真正的“共同体”,建立新型学校制度。  相似文献   

3.
跟随圣贤的脚步,走进经典《中庸》。从心灵深处去感悟天下之大本一“和”思想,吸取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精髓。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释了中庸思想,从三个维度阐述中华“和”文化及圣贤思想的古为今用,培养大学生开拓历史文化视野,也为今天社会乃至世界和谐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徐初苗 《师道》2008,(2):26-28
一树之叶,并无两片相同,但我们却不觉得突兀,反而显得十分和美。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世间万事万物正因“不同”而充满生机。“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达到总体上的和谐。“和而不同”重在“不同”,“不同”之“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和而不同”既是自然法则,也是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5.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李保强先生的专著《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在这部书中 ,作者将既存的学校管理理论作为审视和研究的对象 ,借用“元研究”的方法 ,对学校管理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检视和深刻的反思 ,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系统完整的学校管理理论体系。  一、双线推进 ,脉络清晰 ,纵深挖掘与横向拓展整合一体  一部成功的学校管理理论著作 ,必然渗透着作者对现实的深切关怀 ,因而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 ;同时 ,文化本身的传承性特点决定了作者要达到对问题的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必须“虔诚地”向历史“求教” ,将问题发展的源流梳…  相似文献   

6.
201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我国“职教二十条”。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以多源流理论为指导,从问题、政策和政治等三大源流及政策之窗对促进“职教二十条”政策形成的关键因素、积极因素及其相互间动态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表明:人才培养数量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矛盾突出、科研技术创新服务产业企业能力不足、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教学模式不健全、现行政策标准不健全与法律制度不完善构成“问题源流”;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两会”代表的政策建议、大众传媒的报道及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构成“政策源流”;新一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的执政理念构成“政治源流”。在三大源流汇聚过程中,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是揭开我国“职教二十条”形成的政策之窗,不仅促使三大源流交互耦合,还合力促使“职教二十条”政策形成。  相似文献   

7.
“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在承认人的差异、不同的基础上寻求统一、理解,而小人则强求同一,抹杀人的个别性。孔子论述的是当时的社会和谐之道,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不同”,是指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和”,是指不同事物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达到总体上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秉持“天下”思想的道德张力,从“协和万邦”“万国咸宁”之天下思想中汲取智慧并给予辩证扬弃和与时俱进;从奉行“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讲信修睦”的国家关系及大同思想中汲取智慧并给予不断超越与理论升华;坚持“和而不同”的思想共识、“以和为贵”的政治立场、“和衷共济”的合作关系;坚持“重义轻利”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弘义融利”把中国机遇化为世界机遇,“义利兼顾”构建国际新秩序,从“弘义融利”“义利兼顾”之义利思想中汲取智慧并给予发扬光大与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9.
一、“和谐”内涵的文化解读和谐思想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承袭和发展这一思想,首先必须弄清楚“和谐”的文化内涵。在传统的文化中“和谐”往往被认为是事物产生和生存的根本条件。史伯在原始五行思想影响下提出“和实物,同则不继”。《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从哲学意义上强调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即对立面的和谐协调乃“天下之达道”。史伯反对事物的单性,“声  相似文献   

10.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向后期演变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他对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到的贡献,下面就此作一简单论述。 一、“君心”史观 朱熹的历史观是一种“君心” 史观,他把“君心”作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认为“天下万事本于一心”,帝王之心决定历史的治乱兴衰,帝王的“心术”是天下万事的根本,一个国家政治的好坏,社会的强弱和盛衰,历史的发展变化,都取决于帝王的“心术”。他说:“盖天下之大本者,陛下之心也,臣之辄以陛下之心,为天下之大本者,何也?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此自然之理也”。天下之事的正与邪都取决于皇帝的“心术”,“人主之心一正,则天下之事无有不正,人主之心一邪,天下之事无有不邪”,把某个君主或皇帝的“心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显然是英雄、帝王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这和朱熹以“理”为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是相始终的。 在朱熹看来,既然“君主之心”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考察历史的发展变化,也只能以此作为衡量标准。君心正,便能“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这样才能使天理流行,达到光明的王道政治,而君心不正,则是人欲横流,必然导致黑暗的霸道政治。 那么,“君心”正的客观标准是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智慧。其中国文化精神的主要意蕴体现为“忧以天下”的历史责任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而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革故鼎新”的革新思想。  相似文献   

12.
张江勇 《考试周刊》2010,(37):213-213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讲班子成员的团结共事,决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刻意掩盖矛盾,回避问题,有错不说,这不是真正的团结,而是一种庸俗的关系论,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有生命的复杂的社会组织,其文化创新作为人类一种创造性成果,必定有充分的道德理由,即内在的伦理基础为支撑。学校文化创新之伦理基础的三层次依次为:学校组织与政府之间权责一致;学校组织与其他业务往来学校之间竞合共赢;学校组织与学校内部员工之间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4.
刘来兵 《生活教育》2014,(11):101-102
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的路径和保障。特色学校建设注重通过制度上的创新而非物质上的优质来实现学校的发展,是新时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探索。“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主张差异中构造和谐、不同中促进发展,是当前特色学校建设的守望与皈依,特色学校建设需要“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教师队伍来培养“和而不同”的学生个体。  相似文献   

15.
《生活教育》2009,(3):F0004-F0004
杭州计算机学校创建于1998年,是浙江省培养计算机实用性人才的学校。是国家级先进单位。学校以“一技成,天下行”的校训名扬中国,开创了中国“技能+人文”成才教育模式的先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校独有的“一技成课程体系(计算机综合类)”,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获得一技之长。学校位于杭州西湖之江风景区,占地232亩.校园建筑有浓郁的江南风格和鲜明的杭州文化。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16.
和平区是沈阳市的老城区,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区内薄弱学校数量较多。这些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差、学苗来源差、教育质量差,不仅严重地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为广大群众所不满,给区街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带来严重影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区十分重视薄弱学校的改造,始终把这一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重中之先”、“重中之急”的位置。从“七五”开始,就对市区认定的薄弱学校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优惠倾斜政策,经过“八五”、“九五”期间坚持不懈地努力,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将在2000年基本完成。一、基本…  相似文献   

17.
某员工是校长的恩师,一次因天下雾,迟到了,办公室主任请示校长是否扣除当月“满勤奖”。校长说:“按制度办。”这让主任很为难,不扣,制度在那儿;扣,是校长恩师,虽然有“按制度办”的“指示”,但校长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只有天知道。主任到底“功力”深厚,找来这位老教师,说,当月满勤奖要扣了,校长有“指示”。这位老教师很愤懑,说,我教了三十多年书就迟到了这么一回,扣几个钱是小事,丢不起这个人。主任明白了,到校长那儿“说情”,  相似文献   

18.
《诗经·国风》中出现大量表现“女追男”现象的作品。从地域文化差异是“女追男”现象在十五国风中分布不均匀的原因,而当时历史文化大背景则是“女追男”现象形成的源流:第一在于伴随着阶级出现的礼制,处于发端期,其控制范围和实际效果不如后代;第二,诗经产生之周代距母系氏族社会较近,女性拥有自由选择权利的意识比后代尚为兴盛。  相似文献   

19.
《教育法》所规定的学校办学自主权,在实际的落实和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其原因有:办学自主权概念本身的界定不清;学校这一主体的法律属性和法律地位模糊;没有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片面强调政府对学校的“放权”,而忽视学校自身的“用权”;缺乏促进学校办学自主权运行的机制;受现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制约。因此,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真正实现,关键在于重新界定办学自主权,明确学校的法律主体性质和法律地位,重构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将政府“放权”与学校“用权”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能促进学校办学自主权有效运行的机制以及改革现有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毕诚 《中国德育》2009,(12):82-85
5.知恩图报,利益分享 【原文】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子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太甲》曰:‘民非后无能胥以宁,后非民无以辟四方。”子曰:“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