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办学活力不足是制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亟待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释放与增强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活力。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关键在于推进中小学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明晰政府、学校权责边界,处理好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和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保障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其中,扩大教育教学自主权、人事工作自主权、经费使用自主权,是最为关键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取得成果的同时,还存在政府与公办学校关系没完全理顺、校长一言堂、内部管理同质化、民主监督机制失灵和社区与家长没有真正参与学校管理等问题。对此,提出落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权、落实自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办学内涵、促进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机制的建立、全力推进中小学"四大核心制度"建设、发挥督导作用促进全省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作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其面临的社会环境问题日益增多,学校与政府、教师、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日益错综复杂。为了更好地明确学校的法律地位,明晰学校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保障教育的公益性,我们应当尽快建立起管理科学、运行规范化的现代学校法人制度,以下从三个方面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高等教育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曾宝成 《教育探索》2004,(10):50-52
现行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着一些弊端,如缺乏办学自主权;办学主体单一;投入不足与严重浪费并存;内部管理缺乏竞争机制等。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奋斗目标,就必须采取措施创新高等教育体制,如重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角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引入竞争机制,激活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活力等。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政策与法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主要是理顺政府,社会和学校权利与利益的关系,建立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高校自身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本分析了高校办学体制的法律调整范围,高校办学自主权,愉国高校的法律地位及政府鼓励,支持政策等相关问题,以鉴高等学校办学体制的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学校“法人地位”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我国的现行教育法律 ,我们不能完全认定学校就是“法人” ,因此 ,不加任何限定而将学校界定为法人是缺少严格的法律依据的。同时 ,“办学自主权”也不是学校必然的法人权利 ,而是一种基于学校的特殊性质和任务的专门法律授权。据此 ,学校自主权的范围必须以教育和教学活动本身为界限 ,并接受国家的相应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7.
以公立转制学校为例,对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背景下的学校产权规范问题的研究表明:从经济学角度看,产权规范重在效率,为此应重视学校产权的初始界定、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以及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的兼顾;从法学角度看,产权规范重在合法,为此应明确转制学校的法律地位、产权组织形式、内部管理体制以及遵循学校产权残缺性的要求。同时,转制学校的产权运行应从公示、审批、评估、管理和终止5个环节进行明确规范。我国目前关于学校产权的法律规定并未全面而准确地界定学校产权,因此重建学校产权制度已成为我国教育立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紧迫使命。  相似文献   

8.
对"国有民办"办学体制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有民办”是我国教育领域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独特的学校办学形式,是办学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它不仅打破了由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促进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形成,更为优化教育结构、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策略。一、“国有民办”学校的特征与发展状况“国有民办”学校即由国家和政府提供土地和校舍,依照法律程序将学校交由具有法人地位的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承办。承办者享有办学的政策和办学自主权,通过收取学费和其它渠道筹集资金维持学校的运行。学校法人负有对校产保值增值和对培养计划保质保量完成的责…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理是基于厘清和界定相关主体法律关系基础上的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治理,推进高职院校依法治理,需要法人自治,实现政校关系中学校办学自主权与政府宏观管理的平衡;合作共治,实现行业企业与学校关系中责权利的平衡;分权共治,实现师生员工与学校关系中权力(利)保障与诉求满足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转变,学校的法律关系也发生着变化,其中尤以高等学校的法律关系更为复杂。对高等学校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的科学界定,不仅是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前提,也是高等学校正确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关键所在。只有明晰高校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才能保证高校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办学定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总体性定位,是在一定时期内由高职院校人员自己确定的。从责任伦理视角审视,当前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主要存在办学思想责任伦理异化、办学主体责任伦理缺失等困境,亟须从确定学校类别和愿望的政府责任伦理、回应民众期盼和要求的社会责任伦理、依照信念伦理选择和践行价值的学校责任伦理等多方面构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责任伦理体系,从而促进高职院校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进境外高校独立办学立法是重大教育改革于法有据的必然要求,是支持跨境教育新业态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也是推进跨境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海南自由贸易港应尽快制定境外高校独立办学的专门管理法规,以区域性跨境教育先行先试,进而辐射更大区域、更大范围乃至带动全国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协同发展。境外高校独立办学立法的主要原则是教育主权原则、教育公益性原则、高校独立办学原则和透明原则。立法的重点是厘定独立办学机构的法律地位,明确其法律权利和义务,规范其审批程序,加强政府部门对独立办学行为的监管和不当行为的责任追究,实现境外高校独立办学法治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学校依法治校其实质是依法办学,促进学校和师生权益的实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当前,我省有些学校在实施依法治校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备、存在空白,依法治校观念薄弱和民主精神缺失等许多问题和不足,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弥补和改进。  相似文献   

14.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体现在办学理念、组织管理体系、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息息相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通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地规范了学校内部组织机构,建立了符合高校办学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促进了学校的开放、协调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管理人员的工作是院校发展的基础;是日常教育教学正常开展的保障。但是高职院内部公共关系的开展通常以学生、教师为主,管理人员为辅;通常认为管理人员应该是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开展的主体,忽视了他们是内部公共关系的客体,这种错误的思想是导致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将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运用到高职院管理人员的管理之中,对将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对于解决高职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学首先应该按教育规律办事,坚持教育的基本要求,不能舍本求末脱离"教育"而强调从事其他的经济或企业活动。坚持职业教育姓"教",要妥善处理好职业教育与就业需要、与企业培训、与普通教育的关系,端正办学理念。职业教育办学,要把握好知识传授、教师作用、讲授、考核、育人等教育教学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7.
办学理念,是指人们对办学的基本信念,指人们对自己学校的定性、定位及职能的认识.办学理念蕴含着学校的办学方向、目标确立、运营策略、社会责任以及校长对理想学校模式的系统构想.办学理念对办好一所学校至关重要,"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乃是暨华中学的办学理念.对校外,它是一面彰显办学特色的旗帜;对校内,它是一个统一思想、引领行动的纲领.文章就什么是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的意义与作用、如何提炼形成办学理念作初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暨华中学办学实践,交流有关办学理念的探索体会.  相似文献   

18.
论构建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取向是建设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是以明晰办学权和所有权的关系为基础的,为此就必须首先确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及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本文提出现代教育制度基本框架是:确立“大社会、小政府”的教育治理观念;明晰所有权与办学权的关系;建立一种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平权关系;确立科层制管理原则;建设规范的教育市场。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的特色与学校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更新是指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朝着积极的方向变化,包括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达到促进学校更新的目的。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具有针对性、独特性、适切性的课程。校本课程特色形成的机制是:基于学校,联系社区;以教师为主体,实现多方力量的协商对话;将课程开发、实施、评价融入同一过程之中;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系统。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促进学校更新的基本主张是:在共建课程文化的过程中推动学校的更新,以特色课程的实施为轴心彰显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