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达到促进学校更新的日的。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具有针对性、独特性、适切性的课程,校本课程特色形成的机制是:基于学校,联系社区;以教师为主体,实现多方力量的协商对话;将课程开发、实施、评价融入同一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校为基地,彰显学校特色建设,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本校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其开发过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植根于学校的沃土中。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发展是指校本课程从形成到实施并在实施中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也是指以校本课程实践为学校改革的切入点,带动学校课程改革并形成学校文化的整个过程.校本课程发展的文化取向是针对技术取向的弊端提出采的,强调课程本身的文化品性.主张校本课程实施是一种文化再生的过程.校本课程能够承载学校的观念文化、改善学校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注重学校内部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关注校本课程实践过程本身的多重发展价值和积极意义.文化取向下的校本课程发展要求站在学校文化更新的高度来开展各项工作,采取以校本课程彰显学校特色、让教师充分参与校本课程实践、使校本课程多样化和结构化等实践策略来促进学校文化的更新.  相似文献   

4.
特色对于学校发展来说,是办学质量和品位提升的必由之路。特色建设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是在每所学校具体条件下,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实践证明,抓好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回顾我校走过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历程,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校本课程彰显了学校特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不断总结、完善、提高的过程,学校和校本课程一起提升。如何抓好校本课程,更好的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结合我的实践和学习,谈一下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特点和条件进行的有特色、适应性强的课程开发,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就本质而言,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的形式。这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中的一项新兴的活动,教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整个开发活动只能通过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经历“情境分析——确定内容——教师申报——编制纲要——学校审定——学生选课——排定课表——走班开课——学分管理——课程考核——成果展示——总结提高”的过程.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处理好独立与合作、校本课程与“编教材”及“搞活动”、教师开课和学生选课等关系.  相似文献   

7.
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还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成长。在以《生命教育》为例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发现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教师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主动性及必要理论指导、缺少家长的参与和响应等问题,对此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梅 《江苏教育》2013,(12):73-73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聘请课程专家、家长和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包括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或全新开发的过程。它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更深层次地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凸显。因此,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应是校本课程的最终追求。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取向是:张扬学校个性,形成教学特色;引导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平等对话,促进课程生态圈和谐有序发展。正确认识其价值取向,有助于推进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李晓霞 《教师》2013,(28):127-127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源于学校的内驱力应是顺利推进新课程的关键。校本行动是学校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一种基于学校自身的主动创新和自主实践,它以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为核心,强调学校自发参与变革以及使变革灵活适应特定环境的能力建设。校本行动的主体是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校本培训是校本行动的切入点,校本教研是解决具体问题的主攻点,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是彰显学校特色的生长点,校本评价是学生发展的落脚点。校本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性地提高实验高中新课程的水平和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川、渝、云、贵四地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出其开发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发校本课程并付诸实施,但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欠缺,专家指导不够等困难。要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学校实际出发,通过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乡土资源,构建一套有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将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有助于切实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课程政策、学校教育哲学与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行政支持、家长与社区参与六大方面的条件。从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的情况看,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哲学与办学理念不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师资水平堪忧,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农村地区潜在的课程资源丰富但开发能力欠缺;校本课程开发缺乏行政支持;家长与社区不支持校本课程。因此,农村中小学要开发有效的校本课程,需要改变学校的办学理念,加强师资培训,加大行政支持力度,促进家长与社区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在STEM教育起步阶段,课程选择是教学实践的首要问题。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家或地方非营利性组织机构”提供的支持或指导型STEM课程、“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直接交付型STEM课程以及学校自主开发或与其它组织合作开发的校本开发型STEM课程构成了STEM课程可选择的三种类型。其中,兼具“学生发展立场-学校改革创新-教师专业实践”多重内涵的“校本开发型STEM课程”是办学主体实践智慧的凝结。国际上主要从教育决策、学校发展定位、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开发方法和策略等四个方面展开STEM课程校本开发的研究和实践。STEM课程校本开发的国际经验为我国STEM教育起步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调查发现,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主要采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方式,独立的校本课程尚未出现。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教师的能力和精力欠缺、管理力度不足、信息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差等问题。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外援、加强有效管理、充分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是促进裕固族自治县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实施给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从校本课程开发方式来看,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着学科化、教材化、活动化、师本化等误区。走出校本课程开发误区的对策有: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为校本课程合理定位;多类并举,规范实施,提高校本课程的科学化水平;加强课程监管与督导,提供专业支持与指导,推进课程开发常态实施。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课程开发策略。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是由学校、教师、行业及其他相关机构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能有效地激发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彰显办学特色,更好地贴近行业的需要。我们在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应鼓励多种开发渠道的探索和尝试,在实践中开发出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9.
Curriculum reform with a school-based approach is often assumed to offer schools and teachers autonomy at the site level, thus enabling them to develop a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nd pedagogies to better fit the needs of students. Over the past decad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has encountered issues that deserve worldwide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By reviewing the experiences of two schools in Hong Kong and drawing on international evidence, this study identifies key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i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reform in three areas. Intellectually, there is a lack of a strong and broad shared knowledge base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most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itiatives have been piecemeal, fragmented and shallow. Structurally, many teachers have wasted time ‘re-inventing the wheel’ when developing school-based curricula. This effort has left them without sufficient time and energy to be effective in teaching. Culturally, reliance on school management to steer school-based reforms has prevented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culture in which teachers have the autonomy to make changes in their daily practices. Without cultural changes, curriculum reforms are not sustainable or effective. This study proposes a cooperative platform that integrates the strengths of central intelligence and school-based initiatives to maximise support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t the teacher, school-site and system levels.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很多学校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力,都开始着手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一场课程上的创新,实际上也是一种对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严峻考验。本论文通过对城市与县域高中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暴露出问题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了造成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差异的原因,同时并针对此原因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