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辽西走廊在中国交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燕秦汉时期,走廊所在地纳入中原政权管辖体系,大致相当于右北平、辽西郡地。《东北古代交通》对该时期走廊交通作出研究,但某些观点值得商榷、完善。如“卢龙一平刚”道主干与开辟时间,“辽西大凌河古道”名称和支线归属,傍海的辽西“碣石道”主体路径。燕秦汉时期辽西走廊交通多线并行、主次分明、联系紧密,交通网业已成熟,总体布局合理,效率较高。厘清燕秦汉时期辽西走廊交通面貌,有助于考察交通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交通与民族关系的互动演变、交通与区域文化特质的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前言兰州市是甘肃省会,西北重镇。秦汉时就是我国和西亚、欧洲的陆路交通孔道。将来兰新铁路通車后,兰州将成为东方西方陆路交通的枢纽。兰州话是北方话中的西北地区方言,跟西安话较接近。跟普通話相比,有不少特点。兰州市内说兰州話的人不多,解放后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和需要,上海等地来兰州参加各項建设的人很多。兰州人口从解放前夕到1958  相似文献   

3.
据杜书瀛先生考证,中国古代“诗文评”在魏晋时期迎来历史首个发展高峰,与之相应,秦汉时期则为“诗文评”的孕育时期.这种孕育期出现于秦汉时期,存在必然因素.中国古代文学在秦汉时期经历了先抑后扬的发展轨迹,至汉代时文体相对固定,而汉武帝“独尊儒术”又为品评文学作品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尺度,这两点成为“诗文评”孕育于秦汉时期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路、陆路交通工具、陆路运输的主要物品以及陆路上的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具体状况出发 ,阐述了此时陆路交通对商品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丝织品的原产地,公元纪年前,蚕桑丝织业已有较大发展并向外流传。秦汉之际,中原蚕桑业和丝织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以丝织品为中心的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亚欧大陆东端的秦汉王朝和西方的罗马帝国通过陆路和海路丝织品贸易逐步建立起联系。中国丝织品源源不断进入古罗马市场,并为古罗马社会文化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从起源到初步形成的时期,融汇了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形成了以黄帝族为中心的部落集团,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又历经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凝聚,到秦汉时期方初步形成。“天下一家”局面的出现,也正是天下邦国、部落“国家认同”的结果。在上古中国的历史发展中,自“中心权力”出现以降,直到周代臻至完善的“服”制,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制度保证。“服”制展现了中心权力和中央王朝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国家认同”包括了对于中心权力和对于夏商周三代王朝的认可与服从,这是诸氏族、部落列为中华民族成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论西夏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处于宋、辽、金、回鹘、吐蕃交往的必经之地,且控制着当时最重要的中西陆路交通线。西夏交通特点有三:承前启后,新开辟的道路较多;重要交通干线都在监军司保护和控制之下;以兴庆府为中心,形成新的区域性交通网。由于西夏政权的存在,中原朝廷与西域各国的交通经历了三个时期。西夏立国后,形成了通往四邻的干线和驿道。其交通工具主要是驮畜、人畜力车及船筏。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史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数千年的旅游发展史中,秦汉、魏晋、唐以及晚清是几个特别重要的时期。秦汉以帝五巡游与使节远游为代表;魏晋南北朝以旅游意识充分觉醒为代表;隋唐更是以旅游交通的发达,旅游馆舍的众多,旅游诗文的灿烂,旅游景观的遍及天下构成了这一时期旅游的壮阔全景;到近代,中国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古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相同步,产生了“比德说”、“畅神说”等丰富的旅游观念,  相似文献   

9.
胡睿 《林区教学》2013,(10):35-37
明代的对外交通,由于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多多少少掩盖了明朝陆路交通的发达,加之近代学者多研究郑和下西洋以及与南洋诸国的交往,且成绩显著,而陆路交通方面的研究则受到了冷遇。其实,明代的陆路交通业也曾经繁荣活跃过,只因前代在丝绸之路上开辟过盛世,而南洋一带的域外交通也在永乐时期达到了封建时代的顶峰,加之明代的西域经营在继永乐后也逐渐没落,所以造成对于明代的陆路交通业的研究不受重视。而陈诚作为明代前期重要的出使人之一,见证了从洪武到仁宣之际,明代对西域的经营情况,基于此,以陈诚五次出使西域为主要内容,论述明初对西域的经营和开发,以期加深人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今淮北市的前身为相城,即商代卜辞所见之“■”。春秋时宋国曾迁都相城,秦汉时期相城长期是泗水、沛郡(国)的治所(国都),便捷的水陆交通条件促成了相城的兴起与繁荣。魏晋以后,随着黄河频繁决口对睢水河道的侵夺,以及水路交通范围与规模的扩大,传统交通路线开始出现变化,相城逐渐失去了原有交通优势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隋朝开凿通济渠后,埇桥以水陆要道交会的独特地位后来居上,宿州建置后迅速成为新兴的区域中心城市,令淮北彻底衰落,沦为乡村千余年。  相似文献   

11.
明中期以后,财政逐渐陷于入不敷出,并日趋加深。封建政权以加派田赋来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解决日益膨胀的军饷和营造费等,明王朝的统治也随之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2.
沐氏家族在奉诏镇守云南的280年间,大力推行驻军屯田、移民垦殖、招民垦种,重视发展水利事业、道路交通,关注手工业和商业,设法苏解军民之困,为恢复和发展云南社会经济和开发、建设云南、缓和民族矛盾、稳定云南政局、巩固西南边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明清两代的水旱交通建设,使龙驹寨水旱码头的繁华持续了数百年之久。但陇海铁路贯通陕西后,龙驹寨商业一蹶不振,至长坪公路通车后才有所恢复。可见,交通建设是影响龙驹寨盛衰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秦人有重视交通的传统。而蜀道的经营,尤其显著地表现出秦人以交通建设促成政治军事进取条件的成功。蜀道连接了关中和蜀地两处"天府",为秦的统一准备了条件。西部地区因蜀道的沟通,以经济文化区域的突出优势,长期成为统一帝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辽东武官的研究已颇有成果,但多集中于探讨具体将领或将门。梳理辽东边疆危机相关史料,重点研究辽东武官集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分析李成梁等高级武官权势的构建过程及总兵系统对世官武职的吸纳等内容,探讨武官集团对辽东军政体系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美国西部开发中 ,美国政府积极进行干预扶持 ,从而使其得到迅速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本文通过探讨美国政府推行开发西部的土地政策、交通运输政策、移民政策和科教政策 ,旨在揭示其历史作用 ,以便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都继承了清末的土地开垦政策。与此同时,一些社会名流也主张土地开垦。促使这些政策和主张出台的社会因素主要有:战争、灾荒以及人口增长。在这种政策和主张的推动下,我国边疆地区的土地被大量开垦,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民国时期土地开垦政策出台的过程,对于今天开发和建设边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筹算最先进的诸侯国之一,目前出土最早的算筹在楚国·依靠先进的筹算技术,楚国进行了大量的涉及农田水利、土地测量统计、商业与建筑的测量工程以及军事赋税等方面的计算·楚国数学对中国当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晚清淮军的近代化建设,虽走在同时代军队建设的前列,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忽略思想教育、军事训练中存在"教习之弊"、军费供应紧张、军事体制改革举步不前。这些弊端最终葬送了淮军的近代化建设成果,直接导致了淮军在甲午战场上的失败。淮军建设的种种弊端,对于今天的军队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