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既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传统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师资队伍建设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将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这一全新的媒体技术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如何把握这一机遇,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素养,文章从分析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入手,总结了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政治价值观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素养的四条途径。即建设政治价值观教育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开设网络政治价值观教育课程;利用移动互联网社交类业务影响学生;加强自我管理类课程、讲座等的引入。  相似文献   

3.
伴随"互联网+"新理念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日渐深入。"蓝墨云班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它将互联网时代和自媒体时代下产生的新型应用用于教学,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也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思政课教学带来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也使思政课教学手段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旨在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持续很多年,并且社会各界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在高校中进行了很多年,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但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必须要实行教学改革。本文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角度出发,先分析了实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必要性,然后阐述了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实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的出现进一步带动了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为高校就业指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针对独立院校实际,深入分析"互联网+"统合社会资源的优势及其对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影响,以厦门A学院为例剖析独立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打造"互联网+服务"模式,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加强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高校积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受到高校的积极重视。高校积极鼓励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率。文章从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性入手,着重分析了现阶段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以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人生理想教育在当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加强人生理想教育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就必须重视开拓就业新途径,围绕感恩教育、诚信就业、格物立志和平等就业等四个方面,建立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作为高校学生顺利进入市场化就业的助推力,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但就目前的教育效果上看,仍停留在浅表层。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科技创新时代的标志性名词,高校更是要以培养时代人才为目的,以"智慧"就业为新理念,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为前提,结合"互联网+"特有的交互化、生动化和前瞻化,实现"互联网+"思维与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的"联姻",打造"互联网+"思维嵌入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通过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介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大学教育发展、教学改革中不可回避和阻挡的新趋势,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教师们要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工具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现师生间教与学的即时互动反馈,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