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纳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我国的全纳教育也紧随世界的步伐稳步地向前推进,但是全纳教师则成为制约我国全纳教育发展的瓶颈。全纳教师一体化教育是推进全纳教师教育的重要策略,如政府的统筹谋划,高校、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和教师进修校四位一体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是实现全纳新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全纳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全纳教育的提出,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挑战,也要求普通学校的教师具有相应的素质,教师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考察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三所学校的全纳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我国教师教育应该借鉴加拿大的经验:转变意识,开设全纳教育课程;灵活设置,提供多层次、多种类全纳教育课程;提供保障,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普通高等院校针对特殊学生(残疾人)推行全纳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英国政府对全纳教育的重视与大力支持成为其高等特殊教育进行全纳实践的有力保障,其全纳教育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比较分析中英在高等特殊教育全纳实践的背景以及师资培训、教师能力、培养成效等方面,发现中英存在较大差距.英国高校有效地贯彻全纳教育实践,保证了残疾大学生能顺利就业.尤其是英国特教师资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对于我国全纳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班就读的全纳听障大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多样性、复杂性一直是高校教学管理中高度重视的问题。执行个别化教学,使全纳听障大学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抵偿弊端、激发潜力,是聋教育改革的内涵要求。本文立足于全纳听障大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性,探索在随班就读条件下,对全纳听障大学生制定、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构建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教学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职前教师教育中全纳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纳教育不仅仅是针对特殊教育或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习者而言的,它是在促进全民教育、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目前的职前教师教育,仍然是按照特教师资与普教师资分别培养的模式进行.从对某西部师范大学的访谈来看,普教师资的培养课程中没有专门的全纳教育课程和特殊教育课程,与全纳教育相关的内容只是随机地出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自己个人化的态度和课堂讲解来传达全纳教育理念.建议: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增加全纳教育、特殊教育的相关理念的课程,并加强技能训练;加强教师教育机构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全纳态度对全纳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英国全纳教育专家开发出一套全纳体验三位一体项目,从社区参与、学生浸入、深入探究三个方面共同入手,增加职前教师的全纳体验,促进职前教师形成对于全纳教育的积极态度,进一步推动全纳教育的发展。这对我国在教师职前教育中加强教师全纳态度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特殊教育师资的有效培养是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途径。在“大特殊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全纳教育的发展趋势带给特殊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发展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全面理解全纳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寻找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问题及出路,并提出教育理念的接纳与转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开放的培养体系及资源整合等建议,为我国在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师培养和发展途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纳教师的培养是成功实施全纳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其中教师教育模式是教师培养的核心.在美国全纳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依据合作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分离型培养模式、一体化培养模式、融合型培养模式三种全纳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美国全纳教师的培养模式有助于为我国全纳教师的培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潮正冲击着我国的学前教育,学前全纳教育呼唤全纳性幼儿园教师.随机抽取重庆市37所幼儿园235名教师作为被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幼儿园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结果表明:重庆市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整体素养较差;不同年龄教师全纳教育素养无显著差异;学历是影响教师全纳教育素养的重要因素,本科学历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最高;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公办与民办幼儿园以及主城区与县镇幼儿园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均呈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自《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全纳教育”一词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引入全纳教育理念并开展全纳教育实践。如何提升全纳教育教师培养质量,以推动全纳教育优质发展,也是近年来各国持续关注的话题。英国为促进全纳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全纳教育提出之初就加强了全纳教育教师的培养,这一举措的落实既在于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也是提升教师全纳教育素养的内在需要。英国通过颁布相关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基于大学教育学院的培养方式、制定全纳教师专业标准、充实全纳教师培养资源等,为造就高质量的全纳教育教师提供制度保障。尽管在培养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但英国全纳教育教师培养的理念与实践颇有特色,为英国全纳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全纳教育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伴随着各国对于教育平等、教育民主化的追求,全纳教育的理念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许多国家开始把全纳教育的思想付诸实践.长春大学作为全国第一个招收听障人和视障人的高等学校,率先在我国开展了视障大学生“全纳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文章对长春大学接受全纳教育的视障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视障大学生就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的时代,在听障全纳专业大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是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听障全纳学生中的课堂教学实践。实践表明,引入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模式后,提高了听障全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密度,使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英语成绩显著提高,四六级通过率也大幅上升。在线开放课程在听障全纳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曼彻斯特全纳标准对我国全纳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全纳教育自从上世纪90年代第一次正式提出以来就成为了国际教育研究的热点.我国全纳教育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英国是当今世界上全纳教育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所以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全纳标准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引入和分析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编写的最新版指导全纳学校的全纳标准,结合我国全纳教育发展现状,总结了对我国全纳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对普通教育教师进行职前全纳教育能力的培养是澳大利亚师资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在教师职前全纳技能培养体系中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要求,提供了针对性的学习机会,确保了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全纳教育需要.  相似文献   

15.
全纳教育对全纳型教师的呼唤以及教师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在全纳教育背景下,教师教育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革与调整,以顺应全纳教育的要求,为全纳教育的推行和实践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在未来全纳教育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应该是全方位的,它涉及到全纳型教师的职前培养、教师任用与职后继续教育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高素质的教师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前提.全纳教育日益发展的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制面临新生挑战.融合特殊和普通教师教育制度,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实属当务之急.本文以美国某大学全纳教师教育专业为案例,探讨其专业构建框架与课程设置,以为我国构建全纳教师教育体系之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纳教育起源于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全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特殊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并引起极大的关注。本文从全纳教育理念出发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公平难以实现、政策落实力度低、法制保障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试着提出一系列的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全纳教师教育是全纳教育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关乎全纳教育实现的进程和质量。目前全纳教师教育面临着政策、课程和方法上的困境和挑战,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缺乏多方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合作与统一,课程呈现出开发单一、实施不畅的现状,而实施全纳教师教育的方法更是需要全方位考量和融合所有影响因素。为了更好更快地促进全纳教育的发展,全纳教师教育要以政策、课程和方法三位一体,施行政策引导、课程塑造、方法实践的路径,全力提升教师教育的全纳能力。  相似文献   

19.
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教师对全纳教育态度的城乡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村与城市已经参加随班就读的教师对全纳教育思想的态度与认识进行调查与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教师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由对全纳教育的利、弊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的利组成;(2)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教师都对特殊学校教育持最赞成的态度,同时又对全纳教育有较高的支持率;(3)农村和城市教师对全纳教育的理解与态度有显著差异,且农村被试的意见分歧要大一些;(4)城市教师对全纳教育所持的否定、负面的看法多于农村教师,农村教师对全纳教育持更积极的态度;(5)农村与城市教师对全纳教育的态度都没有受到师资培训的类型、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全纳性教育是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所通过的宣言和纲领的核心思想。全纳性教育需要全纳性学校,全纳性学校需要全纳性师资,全纳性师资的培养依赖于师范教育。教育学作为师范教育的龙头学科,在培养全纳性教育师资方面更应首当其冲。本文从全纳性教育角度对中师教育学教材增设特殊教育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并以此对教材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