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内蒙古清水县为研究区,基于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库及空间信息技术,采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9年6期30m土地利用栅格数据为基础数据,分析了清水河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表明:清水河县土地利用主要以草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为草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1995年-2019年,耕地面积占比呈现了降低的趋势,林地面积占比呈现了逐渐增加的趋势,草地面积占比呈现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建设用地占比呈现了逐年递增趋势,未利用地占比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土地利用类型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耕地空间分布集聚特征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其他五类用地整体上都呈现了空间集聚性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类型局部自相关分析得出,1995年-2019年从整体来看,区域集聚性表现为减少趋势。各类型高集聚区增加的类型为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高集聚区减少的类型为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1995年-2019年各类型低集聚区增加的类型为草地,其他类型均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往研究刻画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皆是对整个研究区地形特征进行统计,难以揭示土地利用垂直分布在局部的空间差异。本文以黔桂喀斯特山地为例,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地形分异指数—海拔(坡度)分异指数,刻画土地单元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高低(陡缓),以分析和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垂直分布特征的局地差异。结果表明:(1)应用传统方法分析发现,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在0~200m的低海拔比重较高,而林地和草地在各海拔范围皆有分布。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0~5o的平缓区域,而陡坡区域主要被林地和草地所占据;(2)应用地形分异指数发现,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指数多小于1,指数越小,趋于低洼和平缓区域分布的比重越大;林地和草地则多大于1,皆多趋于相对高海拔和陡坡分布;(3)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地形分异指数随着海拔自东南向西北升高而呈增加趋势,表明两类用地趋于相对高海拔、陡坡区域分布的比重在增加,平均海拔更高的县(市)向高海拔、陡坡区域进行土地资源开发的程度更大。因此,地形分异指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定量分析方法,既可支撑传统方法发现的规律,还可揭示土地利用垂直分布的局部相对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技术的城镇用地扩展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曹雪  柯长青  冉江 《资源科学》2008,30(3):385-391
本文以1986年、1996年、2002年3期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得到研究区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然后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南京市江宁区城镇用地(包括中心城区、建制镇和工矿用地)扩展的时空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年间城镇用地扩展数量大、速度快,但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城镇(中心城区、建制镇)是扩展的主要贡献类型,空间集聚性强,主要围绕着中心城区(原东山镇)以“圈层式”模式向外扩展,长江沿岸地区(如江宁镇)由于拥有良好的岸线资源而成为新的用地增长点;工矿用地扩展空间分异明显,表现为较强的空间离散性,扩展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北部地区,呈显著的“轴向”扩展模式,这主要与交通干线及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位置有关;经济、交通、政策等人文因素是研究区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而自然环境因素决定了其扩展的宏观趋势和格局。  相似文献   

4.
从空间定位角度审视规划的实施效果是对传统评估方法的重要补充.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以评估期内土地利用空间形态变化为导向,从规划执行力、规划控制力、规划引导性3个方面选取空间偏离度、耕地连片度、城镇重心偏移指数、土地利用布局分异指数以及建设用地布局离散度作为规划实施定位评估指标,对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评估期内新北区较好地落实了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与规划空间布局的符合程度较高,用地的发展趋势基本符合规划的调控方向,规划实施效果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改进传统CA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模拟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的角度出发,结合Markov模型的总量预测优势以及CA模型的空间演化优势,提出基于Logistic回归的元胞适应度计算方法等,以此构建开发出扩展CA模型,并基于2000年、2008年ETM影像以及相关辅助数据对深圳市2000年-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和建设用地是深圳市变化最为显著的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和园地,其次是未利用地;②深圳市未来土地利用方式仍将以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为主,若继续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耕地保护压力巨大;③经检验,扩展CA模型模拟精度达到83.74%,能够满足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需要,可以为地方政府在制定土地政策时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核心生态空间的现状、变化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尔琪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5,37(7):1322-1331
本文综合中国目前的国土区划和生态工程,提取包括水源涵养区、土壤保持区、防风固沙带、洪水调蓄区、河岸防护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6类国家核心生态空间,划定维护国土安全的生态红线。结果表明,中国核心生态空间面积为339.77万km2,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核心生态空间内的土地利用构成以林地、草地和湿地为主,耕地和城乡工矿建设用地等比重较低。1980-2008年近30年间,发挥重要生态功能的用地呈减少趋势,而以生产、生活功能为主的用地呈增加态势,区域生态调节、防护和屏障功能削弱。因此,核心生态空间内应严格控制耕地、建设用地的增长,采取有效措施使其"零增长"乃至"负增长",强调生态红线内林地、草地和湿地的绝对保护。  相似文献   

7.
福建晋江市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素琼  陈健飞 《资源科学》2004,26(4):111-118
"晋江模式"是我国典型的农村城市化模式之一.该文基于TM遥感图像解译的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GIS 8.2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提取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结合采用1990年、1995年~2001年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和相应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以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主要动力的"自生"式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总量结构变化显著,土地利用方式呈现多元化态势,非农建设用地扩展迅速并呈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均衡布局,建设用地及农用地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培育中心城市、加强城镇体系规划,促使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土地流转以提高耕地经营规模等,应是该模式下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8.
都市区设施农业用地空间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荣  张小京  周建 《资源科学》2015,37(4):637-644
利用目视解译的方法从SPOT-5遥感影像上提取了顺义区2003年和2012年的设施农业用地,并对设施农业用地的数量、转化方向和不同用途管制区内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顺义区设施农业用地净增354.89hm2,流入的设施农业用地以耕地为主,流出的设施农业用地以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和林地为主,且2012年仍有44.45%的设施农业用地位于《顺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范围内。从退出的设施农业用地占各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比例看,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是退出设施农业用地的主要分布区域,且退出的主要去向是建设用地;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也是新增设施农业用地的主要分布区域。研究认为,无论是原有的设施农业用地被建设占用,还是在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新增设施农业用地,都导致对设施农业的政府补贴投资和农民个人投资的"过程性"浪费,还会增加未来的政府征地成本;为此,农业管理部门在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时,应充分参考城市建设和土地管理部门的规划,不在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新建设施农业;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应尽可能地保护设施农业用地。本研究可为类似北京的都市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制定设施农业发展和土地利用管理政策提供有益参考,对促进都市区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吕晓芳  王仰麟  任鑫  李震 《资源科学》2008,30(3):392-400
以北京东北边缘温榆河沿河道两侧的生态廊道规划区为研究对象,以流域1991年、1996年、2002年三期TM影像、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遥感影像等为数据源,分别从区域尺度、土地利用类型尺度及斑块尺度,剖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变化轨迹,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表现为近期林地面积增加显著,水域面积缩减了近一半;河道附近水域多转为林地,距离远的多转为建设用地;1996年-2002年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现象较明显;土地利用格局中经济空间连通度增强;中北部地区土地利用变更现象频繁;各土地利用类型集中度从该类中心到周围300m-400m内迅速减小.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集中程度指数下降趋势有各自的距离效应,林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与其他地类的变化趋势相比有显著差异;各土地利用轨迹在各缓冲带上出现频率的内部差异不大,持续性土地利用轨迹的平均斑块面积沿缓冲带有较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0.
1998年~2006年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史娟  张凤荣  赵婷婷 《资源科学》2008,30(8):1191-1198
根据1998年~2006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和全国耕地变化情况数据,对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1998年~2006年间,耕地资源结构变化的区域分异明显。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部和东南沿海这些水热条件好、优质耕地集中的区域,灌溉耕地面积减少,耕地生产力降低;②除新疆和黑龙江耕地面积净增加外,全国其它地区耕地面积均呈下降趋势。耕地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分布在京津塘、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快速发展区和内蒙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③耕地资源增减分布的区域差异明显。耕地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的农牧交错带区和东部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及丘陵区;耕地增加区域呈明显的西移趋势,由此而导致耕地的整体生态条件恶化;④耕地增减变化的原因亦存在区域差异。在黄土高原区和内蒙古及长城沿线的农牧交错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用地扩张。对于新增耕地而言,在西部地区,主要来自土地开发;在中东部地区,主要来自土地开发和整理;⑤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主要是由于独立工矿和村庄的扩张,其区位分布恰和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相重叠。  相似文献   

11.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而言,抑制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用地无序扩张现象,是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而政策调控的前提条件则是理清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通过对中国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本文尝试着构建了一个更为细化的城市用地扩张理论框架,并利用2001-2011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工作假说。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口对城市扩张的作用随城市规模升高而递减。小城市用地受到三产业发展推动,而中等城市、特大城市用地则受到二产业发展的推动,其中特大城市受到二产发展更强的影响。大、特大城市较之中小城市,用地扩张受到政府财政支出更强的推动。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仅对大城市用地扩张有促进作用,对于小、特大城市反而有抑制作用。土地财政的增加也会显著推动城市用地扩张;②相比于地级市,高行政级别城市的政府财政支出对其用地扩张有着更强影响。由于高行政级别城市中政府干预能力较强,土地资源存在错配的问题,二产业仍然是高级别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中用地扩张的强影响力因素,这则有悖于城市发展中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在证明了城市间存在异质性之后,本文建议,相应的城市用地调控政策应该意识到城市间的异质性,有针对性地给出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加权秩和比的评价方法,对1993年全国各省(市)高校的科研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为定量评价科研的综合实力和效益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评判生态退耕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变化特征,对相关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正宁县为案例区,从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土地产出效益、环境支持力、政策补贴4组准则出发,选取了影响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15个指标,构建了基于199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测算体系,并通过相对接近度法(TOPSIS),来多层次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时序变化特征。最后采用层次聚类法,基于全部指标对研究年份进行聚类,进而区分研究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变化的时间节点。结果表明:①构建的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指数CI)、土地产出效益指数CO)、环境支持力指数CE)和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CT)时序曲线都表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的趋势,CT)最大值为2002年的0.77,最小值为1995年的0.20;②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将正宁县退耕前后16年的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特点划分为:1995-2002年的波动调整阶段、2003-2007年的稳定增长阶段和2008-2010年的巩固预警阶段。  相似文献   

14.
供应链管理在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喜云 《现代情报》2009,29(4):90-92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新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用,探讨了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及作用。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瑞芳 《科教文汇》2013,(24):145-146
现代社会是一个团结合作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向更广阔、更精细方向的发展,仅仅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而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好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这点。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情感、感知、操作等方面有了亲身经历,从而达到了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7.
从文化角度看,人类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据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就是在全面审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并超越传统文化,创造崭新的民族文化的过程。在吸收近代中国文化运动精华,在相似的哲学文化基础、社会理想、道德思想基础上,在顺应中国历史实践进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从文化视阈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防止文化虚无主义,又要防止文化国粹主义,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当下"儒学救国论"等错误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ree approaches of studying innovation in services are recognized: the assimilation, demarcation and synthesis approach. The synthesis approach attempts to arrive at a theory relevant for service and manufacturing. Gallouj and Weinstein [Gallouj, F., Weinstein, O., 1997. Innovation in services. Research Policy 26, 537-556] were one of the first to take this approach.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synthesis approach by revising their theory to enable reasoning about recent innovation trends in networks of organizations and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ervices. The theory revision is based on several case studies. Implications for the study of innovation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results from recent demarc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19.
黄长浩 《科教文汇》2011,(21):168-169
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本文详细论述了多媒体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定位及巧用,从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最后阐述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常艳 《情报探索》2014,(7):117-120
指出目前我国移动图书馆存在手机客户端下载种类少、多媒体资源缺乏、深层次服务不足和过分依赖移动图书馆开发商等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提高馆员素质和能力、开展多种方式的用户需求调查、借助新媒体技术提高深层次服务水平、将知识性和休闲性融合到移动图书馆建设中等措施,打造读者满意的移动图书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