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方面,每个人因其最基本的贡献完全平等--每个人一生下来便都同样是缔结、创建社会的一个殿东--而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完全平等地享有人权:另一方面,每个人因其具体贡献的不平等而应该享有相应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也就是说,人们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与和民做出的具体贡献的比例应该完全平等。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的权利。平等的受教育权是实现人的社会平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伦理要求。基础教育作为个人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应满足每个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为所有的儿童提供学习机会。在正义原则的指导下平等地扩大每个人的发晨机会,有利于建设公正、和平和民主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康德围绕"一个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如何可能"这一法哲学问题,为恢复和捍卫一切人的人之为人的共同权利的使命,提出了权利思想。他以"三大批判"确立起来的自由原则为基础,遵循普遍的自由原则,认为人权和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康德权利观的两个层面,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人权在文明社会的表现,包括公民的自由、平等和独立,法治国家是权利行使的保障,从而构筑了一个和平、法治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4.
一视同仁与因材施教—教学公平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公平的两难选择 随着教育民主化进程的发展,教育公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现代社会确认受教育权利是一种公共权力,即每个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公平地享有受教育的机会,首先应保障平等的入学机会。随着入学率的大幅度提高,公众把公平的目光转向教学,开始关注教学公平问题。每个人要真正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5.
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的宪法、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等许多法律,都规定了许多公民的权利,为保护人权提供了国内法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教育机会从其提供者的情形来看,可以分为两类: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与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天赋提供的教育机会、家庭提供的教育机会、运气提供的教育机会、个人努力提供的教育机会,等等,它们皆属私人权利,是教育机会享有者的个人权利。社会,主要通过政府提供的教育机会,则与天赋、家庭、运气、个人努力等提供的教育机会根本不同,它属于公共权利,是全社会人人均应享有的“人权和幸福”。  相似文献   

7.
教育机会从其提供者的情形来看,可以分为两类: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与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天赋提供的教育机会、家庭提供的教育机会、运气提供的教育机会、个人努力提供的教育机会,等等,它们皆属私人权利,是教育机会享有者的个人权利。社会,主要通过政府提供的教育机会,则与天赋、家庭、运气、个人努力等提供的教育机会根本不同,它属于公共权利,是全社会人人均应享有的“人权和幸福”。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细龙 《教育科学》2001,17(4):4-6,50
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尚未完全实现。本文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机会、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并从教育投入、师资配置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机会平等问题——道德和财政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会平等是当今美国儿童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其以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为保障。受教育机会平等的第一条原则是学生所受的教育不应该受到学生的非教育相关因素的影响;其第二个原则是不论是否可能,学生受到的教育应该设计为与学生教育相关特征相适应。因此,受教育机会平等应该理解为所获教育利益的平等而非生均费用的平等。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机会从其提供者的情形来看,可以分为两类: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与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天赋提供的教育机会、家庭提供的教育机会、运气提供的教育机会、个人努力提供的教育机会,等等。天赋、家庭、运气、个人努力等提供的教育机会,皆属私人权利,是教育机会享有者的个人权利。社会,主要通过政府提供的教育机会,则与天赋、家庭、运气、个人努力等提供的教育机会根本不同,它属于公共权利,是全社会人人均应享有的"人权和幸福"。  相似文献   

11.
诺齐克是自由至上主义的代表,主张个人权利和自由。自我所有原则是其政治哲学的基础,他认为不平等是不可解决的,自由与平等不相容。但柯亨通过对自我所有原则的质疑和剖析,论证了自我所有原则并不必然导致不平等,在外部资源共有体制下,自由和平等是相容的,从而撼动了诺齐克权利理论的根本,是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终极批判。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 ,在他的“仁爱”思想中其实已包含了“人生而平等”的人权思想。并且 ,孔子的人权思想是建立在“人”自身之上 ,推己及人 ,由此实现个人或群体的生存权、发展权等。显然 ,这种人权思想比西方的“天赋人权”论还要科学。因而 ,孔子的人权思想可以作为世界普遍接受的人权论。  相似文献   

13.
教育考试制度与教育平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平等是社会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在教育领域的扩展 ,是学校和社会政策的目标。教育考试制度是社会和学校系统为社会选拔制定的一个规则 ,即让所有的角逐者完全平等地进行竞争 ,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成功。然而 ,教育考试制度和教育平等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14.
"妇女代表比例"法定化的合宪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各级人大中妇女代表所占的比例有违宪法平等原则和民主选举的基本精神,并且不符合被选举权的内涵的一般理论,在操作层面上,民主选举也不能保证选出法定“数额”或“比例”的妇女代表.为了保障妇女的参政权,国家应努力营造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并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促进男女平等发展,为妇女充分参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墨家代表人物出身于下层百姓,因而其思想最具人民性。墨家的人权观最能代表下层百姓的利益,其关注平民的基本生存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权及平民中的贤人也应参与政权的主张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教育考试公正作为一个目标和原则是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具有公正的二重性含义:一方面它包含着形式上的统一标准,另一方面在实质内容上它还要考虑差异性问题。教育考试公正的平等性表现为规则和程序平等、机会平等;教育考试公正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既要照顾地区差异、特殊考生的权利保障差异性,还要顾及性别差异性。教育考试公正就是这种差异性与平等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人们普遍缺乏权利的社会不是好社会。人们对权利的真正享有需要建立在社会公正、社会平等、共同富裕的基础之上,而社会公正、社会平等、共同富裕则是政治文明的基本价值选择,能保证人们对权利的真正享有。人们对权利享受的程度是判断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对于权利冲突中不同类型的权利之间的效力关系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权利存在位阶与权利应当得到平等保护。法律体系的位阶性、权利所代表的社会利益与价值的大小以及法律规定中的先例都不能充分说明权利存在位阶.而宪法精神和公平、正义的原则要求不同类型的权利也应当得到法律的平等对待。  相似文献   

19.
自由而平等的社会是人类所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然而,由于在某些领域里面自由与平等有着深层次上的矛盾,近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以发展了“自由”而牺牲了“平等”,因而如何调和自由与平等之间的紧张,在当代社会依然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寻求正义为其基本理论旨趣的罗尔斯必然要把这一问题纳入其理论视域,而这一关注是由其两个正义原则来给予的,罗尔斯对自由与平等的调和是比较成功的,以自由和平等的调和这一视角对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