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1月29-30日,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在广西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教育媒体的170多名代表出席了大会,提交论文100多篇.与会者围绕"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就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当代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学校文化建设的机制、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与教育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2.
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实践路径上,应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教育新模式,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开展"主题+体验"式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一家庭一社会"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胡才龙 《现代教学》2015,(Z1):32-33
上海市南汇第一中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场馆资源,以巧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公民为目标,不断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融合之路,以学校的环境文化、课程文化、活动载体、核心价值为导向,不断建设、提升学校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该校还以自身特色文化带动周边学校,走出了一条学校文化建设的区域合作、联动发展之路。基于"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原则,从学校管理实践的角度看,学校应关注校园文化的构建、发展与秉承,尤其是中华优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小学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价值选择文化性与教育性失衡,路径选择"融入"与"叠加"失衡的问题。教育者应重视从传统文化到传统文化教育的转化。实现这一转化,需要考量以下方面:站稳"发现学生"立场,用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眼光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甄别,将传统文化教育置于学校教育框架并成为学校教育的内生性需求,以学生的视角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表现方式上的物象化。  相似文献   

5.
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文化,是教育的根本,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以说,没有文化就没有教育,不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不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学校不是一所好的学校。文化既然是历史的产物,就有"资政、育人"的作用。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的地方,必须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折不扣地抓好、抓出特色,使之成为创办特色学校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6.
<正>这些年新建的学校很多,新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务之急。新学校有"整体搬迁式""老校延展式""全新诞生式""多校合并式"等形式。在新建学校文化建设中,当属多校合并式的学校文化建设最困难。合并式学校人际关系是组块式的,传统习惯势力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群体的习惯势力会表现在日常的教师人际交往、利益态度、教育教学理解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刘竞波 《教师》2021,(9):97-98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德育元素,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各个学校应结合当前枝园中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对有效地建设校园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创新出有效的文化建设方式,进而为学生营造全方位的文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长芬 《现代教学》2015,(Z1):35-36
立足"文化立校、自强育人"的办学思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中,我校以文化建设为基点,以学校特色发展为核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有机整合。在学校文化的建构中保障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的内涵,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整体发展。一、环境浸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积淀,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培养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新时代人才。文章分析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学生认同度不足、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传统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脱节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互联网+"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合作、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与课程建设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     
《中国教师》2015,(4):4
<正>编者按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传播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学校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引领着学校更好地发展。数千年积淀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其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期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学校文化研究专家与中小学校长一道就学校文化建设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这一专题进行研讨,以期对广大中小学校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本质是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表征,是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关系的体现,反映了人作为主体存在的精神和价值。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传承和创新文化一直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建设目标,如何培育文化既是教育的本身使命,也是社会对教育的根本期待。关怀人、尊重人和发展人,这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人性的主题成为学校价值选择的核心。因此,学校文化建设的成败成为评价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今天我们对学校的种种批评,都可以从反思学校文化建设中得到答案,也反映了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上海市长宁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学校文化建设这一核心主题,结合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发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得整个区域的教育文化环境更具有人文性、教育性和伦理性,为每个孩子的精神发展创造了温馨的家园。如上海市复旦中学挖掘百年老校深厚的历史底蕴,提出"六人"概念来培育学生的平等意识;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提出"IACE女孩",培养新时代女性;长宁区初等职业技求学校针对教育对象是智障学生的特点,在教师中间倡导"价值共同体"的建设;江苏路第五小学用"和谐教育"来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长宁实验幼儿园通过营造幸福感来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幸福传递,形成"文化引领教育,教育关注人性,人性提升文化"的良性教育文化生态。为此,本刊专访了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党工委陈设立书记,与他一起探讨学校文化建设问题,并分享长宁教育文化建设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学校注重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具有灵魂的教育。校园自然环境突出"美";播撒书香与美德,用文化浸润学生心灵,突出"育"。学校为学生打造舒适的学习文化,让学生巧学、乐学;同时也培育教师的学习文化,让教师自我超越、快乐工作。学校注重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的成功融合。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了学校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乡村学校发展的内在诉求,乡村学校的振兴离不开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反思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并寻求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学校文化的内涵整体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探讨乡村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外显文化的凸显弱化了内隐文化的意义;现代文化的"移植"遗失了传统文化的作用;教师文化的"离土"阻碍了师生关系的建构;工具性文化的强化忽视了人文性文化的价值。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乡村学校的文化选择:强调内涵建设,促进内隐文化和外显文化的共生;立足地方实际,追求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共生;尊重学生地位,呼唤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的共生;回归教育本质,寻求人文性文化和工具性文化的共生。  相似文献   

14.
地处上海市杨浦区中原小区的思源中学创办于1998年,是该地区最年轻的学校.从办学第一天起,就以校名"思源"为办学出发点,以"民族传统特色技艺教育"为学校发展的切入口,作为学校特色形成的生长点,思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源,探建设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之路,至今已走过了八年的发展路程.1998年,学校以武术教育为突破口,进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尝试.2000年起,将部分民族传统优秀技艺引入学校课程,初步奠定了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校特色的办学基础.2002年起,我们选择了民乐、武术、围棋、剪纸、茶艺、陶艺、舞龙舞狮、腰鼓秧歌、京剧脸谱、古诗词咏诵等十种中华传统技艺,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在"思源"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研究发现,学校文化建设决定着学校发展,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创造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学校应把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发展战略之中并着力打造。一、学校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1.学校文化的内涵教育文化学的不断发展使得学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系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与重视。学校文化的概念由美国学者沃勒(G·Waller)在1932年出版的《教学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一书中提出。美国学者西格尔在《教育与文化进程》中认为,学校应该有其自身的  相似文献   

16.
府学胡同小学坚持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素养和世界现代意识的人"为目标,形成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特色。依据百年书香学第的府学文化特色,学校制订了"1368"文化建设规划,即:1个"活"的教育博物馆,3大区域(古代教育文化区、近代科技教育文化区、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高校多校区办学局面已经形成,传统的"教工之家"建设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高校工会应顺应形势,创新思路,在努力建好学校"教工之家"的同时,大力加强"教工小家"建设,在加强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发挥工会教育职能、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证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学校方面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专业职业教育,对人文教育重视不够,传统文化养成教育不够系统,尚未形成有高职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功利主义导致传统文化教育被边缘化;在学生层面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学生的价值认同感不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不多。学校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整合关键是学校文化的整合,而学校文化的整合不是"并和"、"调和",而是"再造"。文化的"再造"必须要有核心价值的统领,也就是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确立是一个理想与现实、传统与时代交织、理性思辨的过程,既要立足学校传统,也要符合当下的学校实境要求,更要契合教育本质要求。在核心价值的指引下,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品牌建设和价值追求,最终在学校快速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学校办学的品牌化和特色化跨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具有五十年悠久办学历史的高职院,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主动依托区域文化,与温州历史上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代著名的温州商业文化相融合,发掘地域文化传统、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从而助推"开放办学、服务社会"教育理念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