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音乐小辞典     
节拍: 在音乐作品中,每个拍子的强弱程度是不同的,带重音的拍子为强拍(〉),带次重音的拍子为次强拍((?)),不带重音的拍子为弱拍(0)。一般情况下在小节线后的第一拍总是强拍,音乐进行中强、弱拍有规律地循环反复,就是节拍。例如: 《学做解放军》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药》选入部编高中语文第一册,编者对这篇作品的主题作了提示: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描写为推翻封建制度而英勇就义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竟成了贫民华老栓夫妇为儿治病的“药”这一发人深省的事件,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和群众的关系,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从一个侧面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从而启示人们:只有发动群众,革命才能胜利,中国才能得救.大多数分析文章也采取这样的主题说.《药》的主题主要在于批判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错误吗?我们以为这样归纳是脱离作者和作品的实际的,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5.用长音衬托主旋律,可以衬托具有一定特点的背景,或是营造某种意境。第二声部的长音可用一种乐器演奏,亦可用不同乐器作八度重复,后者的效果要厚一些。例如:6.用固定低音加强主旋律的音乐表现,其低音部的音与节奏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不断地重复相同的运动,显得沉稳而有力。如:它和音型式伴奏织体并不相同,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此处所讲的固定低音,也不是恰空和帕萨卡里亚式的变奏曲固定低音,仅仅是指低音上固定不变的短小的音型。以上所述只是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在二声部主调音乐编配中是常用的。(二)附加补充短句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编配中,…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怀念性的文章,但又不像一般的祭文那样囿于叙写被怀念的人和事,它以百年前在北京"宣南"英勇就义的谭嗣同的事迹为主轴,表现了近代中国众多英烈的共同禀性--为民族的振兴不惜牺牲生命,也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固有特质--爱国爱民、忠义节烈、  相似文献   

5.
"倾听"音乐中的节奏节拍《拉德斯基进行曲》乐曲介绍:此曲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创作于1848年。现已成为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乐曲曲调规整,节奏鲜明,强调强拍。欣赏时,请选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现场演奏版。  相似文献   

6.
2郾与主旋律声部构成反向扩大进行。在实际创作中,声部的反向进行是很受重视的进行方式。反向扩大进行是使低音部朝向主旋律的相反方向走,即主旋律向上运动,低音部向下运动,使音乐逐步加宽加厚。这是一种很有力度的进行,可以有效地将音乐推向高潮。反向进行不但能使音乐逐步加强,根据需要还可以用于弱奏的片断,它也能表达深切而细腻的感情。例如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之二《奥塞之死》的第3、4小节(只录两个外声部):尤其是格拉祖诺夫《第五交响曲》第三乐章的开始部分,先是4只圆号吹奏的反向扩大进行,这已经充满了诗意;紧接着又在弦…  相似文献   

7.
突破传统的旋律与和声的观念;多用零碎、短小的主题动机;新颖的和弦剥离手法、独特的五声性音阶和反拍节奏的独特设计;弱力度多层次的朦胧音响效果等都构成了德彪西表现梦幻意象和标题情趣的重要创作手段。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9,(3):141-145
通过对钢琴组曲《镜》在三度叠置的各种和弦、非三度叠置的和弦、附加音和弦等丰富和弦材料形成不同音响、不同张力效果的分析基础上,着重从功能性和声进行、和弦进行的根音关系、平行进行三个方面的和声技法进行阐述,体现拉威尔作品中的和弦材料与和声进行的丰富性、科学性、严谨性、先进性,其作品《镜》具有节奏明快、自由奔放的特点,是继承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学会写新闻     
×××同学问:你能不能以《刘胡兰慷慨就义》为例,给我们说说怎样写新闻? 答:下面以《刘胡兰慷慨就义》为例,从三个方面说说怎样写新闻。 (一)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新闻跟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作品可以虚构,而新闻不能虚构,必须写真人真事。本文围绕刘胡兰英勇就义这个真实事件,写了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全是事实。 (二)新闻的篇幅要短小。本文仅用了300字,就交代了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新闻要素,而且把刘胡兰的英雄气概表现得非常充分,概括力很强。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药》发表于1919年5月。它描写了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两件事:一是贫民华老栓买“药”为儿子治病;一是革命者夏瑜为推翻封建制度而英勇就义。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作者用“人血饅头”为粘合剂,巧妙地将这明暗两线融合  相似文献   

11.
年级:初中二年级课时:一教时课型:唱歌课教具:歌谱、录音机、磁带、节奏乐器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识谱和唱会二部合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第二拍上的八分附点节奏和大量的八分音符,把握住每一个乐句的主要强拍,使学生初步获得歌唱的表现能力。2.配合节奏乐器,能较好地表现音乐的风格和情绪。全  相似文献   

12.
一瞿秋白同志三十年代在上海逃亡避居期间,曾将他的杂文集《乱弹》编就,并于1932年末或1933年初,交给友人谢澹如保存。瞿秋白同志1935年英勇就义以后,谢澹如于1938年5月,曾将这份底稿,及所搜集到的瞿秋白的文章,汇编成《乱弹及其他》,以霞社名义出版。这便是《乱弹》流传于解放前的版本。但是,《乱弹》还有另一份手  相似文献   

13.
黄萍 《学前教育》2014,(1):56-56
活动由来 本次活动来源于班级系列主题活动“甜甜的”。其中有一则故事叫《老虎拔牙》,通过讲述、表演故事,孩子们知道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为了拓展音乐活动的内容,发挥音乐在主题活动与幼儿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我们创编了故事《小老虎吃糖》,用小老虎吃糖的声音和动作对应表现乐曲的固定节奏XX|XXX,并通过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的固定节奏,进一步强化幼儿对音乐节奏和音色强弱的感知和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吉鸿昌是著名的抗日英雄。看过电影《吉鸿昌》的人,都记得他率部强攻多伦、血战汤山时英勇果敢、指挥若定的形象。而他临刑前写下的《就义诗》,至今仍为世人传诵。那么,这样一位威震敌胆、气壮山河的共产党员,在生活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5.
古筝与钢琴协奏曲《临安遗恨》主要表现出南宋爱国主义民族英雄遭奸臣暗害,临刑前悲壮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文对这部作品中的钢琴语言进行了探究,分析了和弦、音程到主题片段的贯穿等所出现的富有民族性的色彩特点与其所要表现的内涵所具有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年级:一年级教学内容:歌曲《谁唱歌》(教材选自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材分析:《谁唱歌》是一首轻松、活泼的儿童歌曲。C大调,四三拍,由四个规整的乐句组成。旋律进行以分解和弦式的跳进音程为主,最突出的特点是第二、第三乐句均在第一乐句的基础上采用了同头换尾式的重复创作手法,恰当地表现了歌词接二连三的问话。歌曲旋律、节奏与歌词巧妙地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模仿了小动物的叫声,情趣盎然,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与表演。  相似文献   

17.
去年,常州市文管会、博物馆为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50周年,在修复、开放瞿秋白故居中,征集、复制了瞿秋白生前撰写的许多文章、信件、手稿等,充实展览,公开展出。在这些文件手稿中,其中有一些是第一次公开同观众见面的,诸如瞿秋白论述语言文字的著作手稿(复印件)就有四篇,它们是:《汉字和中国的言语》、《中国文和中国话的关系》、《中国文和中国话的现状》、《新中国的文字革命》。  相似文献   

18.
节奏可以离开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却不能离开节奏而存在。所以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骨胳,是塑造音乐形象极其重要的因素。教好音乐,必须从节奏训练入手。节奏是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难点,怎样才能使孩子们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验。 (一)利用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的节奏加以训练音乐节奏来源于自然界,来源于生活。把现实生活中的节奏,更集中地、更典型地用音调表现出来,那是非常富有表现力的。例如,从儿童歌曲《小司机》中可以听到汽车喇叭的节奏,从《请你唱个歌吧》中可以听到杜鹃声声叫……它们都来自于生活。虽然生活中到处都有节奏,但孩子不会自觉地去寻找  相似文献   

19.
教法提示: 作品赏析《惊愕交响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海顿(1732—1809)第94交响曲的别名,“标题”来自第二乐章的强烈效果。第二乐章1~8小节为主题(见谱例),开始由小提琴用断奏方法轻轻奏出,然后以更轻的力度反覆,但在结束时,全乐队突然爆发性地一击,奏出一个全奏和弦,令人大吃一惊,于是使这部交响曲得到“惊愕”之名。本曲1~8小节结构方正,节奏平稳,旋律清晰。第9~16小节旋律较前部分显得生动、活泼、流  相似文献   

20.
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节奏明确,结构整齐,常采用有规律的和弦式的伴奏。由于进行曲与人们进行时的步伐相一致,所以采用的都是偶数拍子,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是2/4拍,贺绿汀的《游击队歌》是4/4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