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长期致力于我国西南喀斯特表生过程研究,研究成果揭示了贵州高原喀斯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及驱动力,论证了我国西南喀斯特碳、氮等营养元素和水循环过程与全球变化响应、反馈机制;剖析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实现对石漠化发生、演变动力学机制的深刻解析,探明了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途径和机理,并进行示范;针对喀斯特不同地质地貌类型区特点,构建了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模式,为西南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石漠化是我国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问题之一。贵州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等级最齐、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就贵州省平坝县的石漠化治理情况进行阐述,并提出一定的治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7):740-741
正成果简介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广西环江县科技扶贫研究与示范研究团队针对我国西南喀斯特连片特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产业缺乏及经济落后等问题,依托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在广西环江县开展生态移民-异地扶贫、岩溶山区植被复合经营和特色生态衍生产业培育研究与示范,取得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4.
中科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面向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域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服务提升和民生改善的重大需求,系统开展了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试验与示范研究,发现了喀斯特坡地地表-地下二元水土流失特征,地表侵蚀产沙一般低于50 t/(km2·a),但人为干扰加剧地表侵蚀;揭示了人类活动对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阐明了喀斯特景观格局与关键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研发了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适应性修复技术体系,开展了生态工程背景下喀斯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评估,提出了喀斯特景观保护的优化管控措施,构建了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科技扶贫模式,形成了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优化调控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为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与区域脱贫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瞄准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环江县")的乡村振兴以及扶贫成效的升级,在全县扶贫调研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为依托,利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喀斯特生态及畜禽养殖等科技资源,开展人工植被复合经营高效利用技术与模式研究;巩固和发展喀斯特地区林下种草养牛和中草药特色产业,组织技术培训;精准施策,重点发力,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带动原有贫困户产业致富,帮扶毛南族整族脱贫,并巩固环江县科技扶贫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省份。由于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生态退化严重,影响了喀斯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对喀斯特石漠化的认识和治理,有利于促进喀斯特地区社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从根本上解决喀斯特地区的贫困问题,实现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大方县在喀斯特面积占86.85%的“三江(长江、珠江水系:乌江、赤水河、北盘江)“源头,土地破碎、耕地超载百余万人口、农业人口占93%的生态建设试验区。一方面,面对勤劳善良的乌蒙老区父老乡亲的生存发展权,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如何找到家乡百姓致富的根本途径?如何引领山区新农村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温凉湿润的气候,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景观,又为科技的植入创造了内生环境。创办特色产业,带领家乡百姓走科技致富之路,依靠政府创新用人环境和发展企业文化,不断开拓市场,是振兴乌蒙山区经济最佳途径。不久前记者采访了大方县的科技特派员——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平。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地区经常遇到上复盖层、喀斯特溶洞和地下水三元结构的地质体。由于地下水的溶蚀和大量开采,造成了一些喀斯特溶洞的塌陷,对环境地质、工程建设和农田造成一定影响。作者对一些较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塌陷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喀斯特溶洞的形成机理及对其稳定性评价,并讨论了该类地区的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探索解决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地资源破坏、土壤肥力损失、质地恶化以及石漠化加剧等问题,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山区绥阳县为研究区,选取ALOS影像、DEM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坡度、土地利用及植被覆盖度等指标因子,以GIS空间分析探索土壤侵蚀强度的指标因子相关性、空间特征和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的等级面积比依次为:中度(32.35%)强度(24.55%)微度(21.28%)较强度(9.28%)轻度(6.66%)剧烈(5.88%),中度侵蚀类型和强度侵蚀类型占主导部分;2)土壤侵蚀强度与坡度的相关系数为0.670,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系数为0.386,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研究区SEDI指数为423,土壤侵蚀程度达到较重等级,存在较强的潜在风险。其中,研究区东北部、东南部、东部等地SEDI指数最高,绥阳县西南部风华镇一带SEDI指数最低。该研究为预防喀斯特山区土壤退化、改善土壤环境及生态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任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的郑度1989年底被中国科学院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但这并不是第一次走上领奖台。他还曾于1963年和1977年分别被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又在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首届竺可桢野外科学奖。他长期奋战在沙漠、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道路艰险的横断山区和渺无人烟的喀喇昆仑和昆仑山脉,为我国自然地理学,特别是高原和山地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成为我国中青年地理学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