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侯峥嵘 《林区教学》2013,(10):94-95
高校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战场之一,阳光体育运动推动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基于此,分析阳光体育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开展体育选项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选项课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心理、生理特点.体育选项课这一新课程理念在高校体育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在体育教育改革时必须重视及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义,提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与方法,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4.
赤峰学院现有在籍全日制本、专科学生8800多人,但是体育教育课程则只是开展了为期两个学年,也就是四个学期的公共体育选修课程.其余两年则没有安排体育课程和相关的体育选修课程.大学生身体锻炼和课余体育运动锻炼只能是依靠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学院每年各个协会组织的各项体育运动赛事来实现.事实证明,这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们日益增长的增强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推广过程中开展单人拉丁舞,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目标的达成、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并可丰富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手段,有助于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良好氛围的形成.建议通过开设单人拉丁舞课程、加强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社团的组织作用等措施,发挥单人拉丁舞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推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是普通高校体育工作改革的中心任务。全面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兴趣的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也有学校体育工作方面的原因。要科学应对并积极地加以改进,切实把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培育他们的体育运动兴趣、激发他们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吴龙才 《考试周刊》2007,(13):120-121
随着教育的发展,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更趋于平衡。将开创性教育融入《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使体育课成为关注学生身心发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发展的新生课程,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及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唐进安 《考试周刊》2009,(24):167-168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习惯和爱好,增强大学生的健身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是高校的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和主要目标。为达到此目标,高校应使学生确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意识,努力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帮助他们养成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进行探讨,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指出民族传统体育融于高校体育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推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以其特有的属性与特点在培养大学生的"参与精神"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高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属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参与精神;高校体育的"技艺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认真的参与精神;高校体育的"人文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友爱的参与精神;高校体育"情意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努力的参与精神;体育运动的"竞争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全力以赴的参与精神;体育运动的"游戏性"属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快乐的参与精神;运动项目的 "合作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有责任的参与精神;高校体育运动负荷的"艰苦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参与精神;体育运动的规则属性,则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合法的参与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本作通过自己学习武术和亲自教授武术的过程,总结了高师体育生要想学好武术课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高师体育生学习武术课遇到的困难起到一点帮助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束缚了教师的思维方式,使教师本身陷入僵化的模式中,造成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在体育课堂中可实施分层教学、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即让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能力、身体素质等选择不同的组,并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目标要求和练习项目,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体育学科的特征,决定了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般学科不具的优势。应从大学体育教学的角度出发,有组织地开展心理健康研究,强化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训练;改革体育课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发挥大学体育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晓军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5):66-68,65
高校体育课程由早期传统的竞技体育课程转而成为个性化的休闲性体育课程.使得校园内的体育课延伸到校外的休闲活动课程,因而也产生了一些安全问题,使得学校内的体育教学的危险因素大为增加。本文针对各高校从事体育教学和组织体育活动时,所面临的安全、风险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管理策略,供高校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体质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始终是学校体育的主要教育目标。本文对导致我国大学生体质下滑的因素进行剖析,提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及干预措施,为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改善大学生体质现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由于对人的成长具有独特的多元化促进功能。尤其对大学生社会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大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在增进相互间复杂情感交流、加深了解与友谊的同时,既能够不断优化大学生的情感、培养意志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更能够丰富其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面临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就业的转变,走上社会之后要独立应用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来看,高校体育阶段不仅要解决体育学习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当前和今后运用的问题。文章通过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分析,阐述了终身体育与体育意识之间的关系,并对我国高校终身体育的培养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体育课程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为理论依据,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分析,基本构想及其实施的办法与对策,目的在于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深化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高校体育教师一直在积极摸索、改革,自己应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聚焦话题.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认识,使高校体育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尽早准确定位,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20.
采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对284名体育专业和241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对两者身体自我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学生身体自我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专业男女生身体自我分别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男女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男生身体自我分别优于女生;体育专业城镇和乡村生源学生身体自我分别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城镇和乡村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乡村学生身体自我分别优于城镇学生。专业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对身体自我的身体协调和身体活动指标具有显著影响,专业和城乡的交互作用则对身体自我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