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都有一批幼儿要上幼儿园。许多家长都在为孩子做入园前的准备工作,如买茶杯、洗漱用品以及床上用品等等,却忘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教会孩子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新生入园时,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形:有些幼儿身体不舒服或有病,却不知道告诉老师:有的幼儿没吃饱饭或尿湿了裤子,也不吱声:有的幼儿被别的孩子打了或抓伤了  相似文献   

2.
我们每学期都要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每次活动后家长都会及时填写反馈意见。有部分家长写道:“开放日中幼儿伙食质量很好,吃得也挺好,平常也这样吗?”“幼儿园是不是在做样子给家长看?”其实我们每天都有营养师用科学的方法,精心为幼儿配制饭菜,品种多样,荤素搭配合理,营养丰富。老师们更是悉心照顾好每名幼儿,让幼儿不偏食,吃饱吃好。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家长不放心。针对这一现象,我认真思考后认为原因可能在于:1.我班家长由于工作忙,接送孩子时来去匆匆,还有的孩子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接送,他们可能没看过食谱。2…  相似文献   

3.
孩子入园前,家长都有许多顾虑,诸如能否吃饱饭,孩子不会上厕所、不会穿脱衣服,老师能否及时给予帮助等,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是小班老师,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我感到,要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光靠教师是不行的。就说穿衣服吧,如果给一个孩子穿衣服用一分钟,那么三十名孩子就用去了三十分钟。这样,等待的时间太长,既影响了幼儿园正常活动,也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解决好这些问题,关  相似文献   

4.
张延伟 《新疆教育》2012,(9):178-178
为了让初如园的小班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采用了家长陪同幼儿入园适应的半日活动。该吃饭了,孩子们都坐在小椅子旁准备进餐了。看着香喷喷的饭菜,家长都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真香呀!刚吃了几口,一位孩子的姥姥大声对老师说:老师,再给我们的孩子盛点菜,孩子爱吃菜。话音刚落,一个爷爷也让老师再给孩子盛点菜……没几分钟,又有一些家长要求给孩子添菜,由于老师对孩子们的进食量不是很熟悉,转眼间孩子们的盘子里又都添上了不少的菜。老师,我吃不了。老师我不想吃了。有的幼儿索性在家长的带领下主动将剩下的倒进了垃圾箱。  相似文献   

5.
吃完饭后,常常听到小朋友反映。今天有几个小朋友倒饭了,今天吃的海带某某小朋友不爱吃,剩了许多……。饭后带幼儿出去散步,我班总出去的比较迟,是由于个别幼儿在大家排好队后等了好久还是没吃完,又不能让他们在没老师护理的情况下留在里面,于是只好等,影响了大部分幼儿的正常活动,种种情况使我意识到,我班幼儿的进餐习惯有待加强培养。  相似文献   

6.
把孩子24小时托付给老师,这种“全天候家教”,已成为当前浙江省温州市民的新时尚。 教育孩子难,家长们都这么说,教育孩子没时间,成了家长们头痛的事。而中小学生又特听老师的话,很服老师管,于是这种“全天侯家教”应运而生。一位司机说,他的孩子年初托付给班主任后,学习进步了,饭也多吃了,身体结实了,让我们家长放心。  相似文献   

7.
有不少朋友向我抱怨:现在的老师都跟约好了似的,常常布置家长给孩子听写生字词或课文背诵,这都是老师在学校应做的事呀! 我是一名老师,深知老师的苦衷。一个老师要负责全班四五十个孩子的学习,哪能个个都手把手地教。因此,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放学后让家长协助做一些工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毕竟督促孩子学习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完成的。当然,家长也有难处。每天忙完了工作,做完了家务,还要检查孩子作业,让孩子听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等,也够忙的。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低,发音又不准,就更难办了。而如果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轻的挨孩子埋怨,重的则要被请到学校接受老师‘教育’。当家长不易啊! 怎么办?不妨试着让孩子自己完成听写。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布置让听写一课生字,每个字读三遍,再组一个词。当时家里正有客人,没办法就让孩子对着录音机把要听写的生字词录下来,再听录音写生字词,孩子兴致很高。如听  相似文献   

8.
我对刚升入中班的幼儿进行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见到本班老师能主动地打招呼,喜欢和老师在一起,家长也反映孩子信任老师,经常讲“我们老师就是这么说的”。幼儿出于什么原因这样喜欢老师呢?根据我的了解,大部分幼儿都认为老师喜欢我,不打我、不骂我,所以我也喜欢老师。我觉得,幼儿对老师的喜欢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是不够的,老师除了在生活上要关心孩子、爱护孩子,与孩子达到情感的交融之外,还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有本领的,是很能干的,这样才能增强孩  相似文献   

9.
菜丛 《中华家教》2014,(Z1):118
"哇,你把饭吃光了,你很棒!""把碗里的青菜吃掉才可以下桌。""饭全部吃完了才可以吃布丁。"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吃饭,使出鼓励甚至不惜威吓等各种手段让他们"把饭吃完"。近期发表在美国《儿科》杂志上的一项实验发现,超过半数的美国父母会要求孩子把盘里的食物全部吃完,不能有剩菜。有三分之一的父母在孩子表示吃饱后,仍要求他们再多吃点,导致孩子常吃得过饱。为何父母这么执着于把饭吃完?《纽约时报》网站新闻指出,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能浪费食物,主要是因为  相似文献   

10.
薄伟英 《现代教学》2015,(Z2):133-134
一位班主任老师曾经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班级里有一个叫小鲁的学生,开学一个多月,已经迟到了近十次。其实,小鲁家离学校也不算太远,开车的话,也就十分钟的车程。更何况,小鲁的妈妈还是全职妈妈。每次临近迟到,妈妈总会先发个短消息:"不好意思,陈老师,我和孩子睡过头了,在8:20之前可能赶不到学校了。""对不起,陈老师,孩子早饭还没有吃完,可能要迟到几分钟了。"每次接到这样的短信,这位班主任都会立刻回复家长:"不要急哦,开车安全第一。""迟到两分钟没关系,让孩子早饭吃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有备无患     
幼儿刚入园,尿床尿裤子是常事。我们以往的做法是将幼儿的脏裤子脱下,让他躺在被窝里,然后打电话通知家长。这样做,孩子虽不会受凉,家长也没有怨言,但孩子会因此失去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家长也得放下工作给孩子送衣服。我觉得这样做不是好办法。开学第一天,我就通知家长准备一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午餐活动中,老师为了让孩子吃饱,便要求每个孩子定时定量吃完每天的饭菜。但真正能自觉完成每天饭菜量的孩子屈指可数,大部分孩子对每天的午餐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分析其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一是孩子因为挑食不喜欢吃。二是小年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等待喂饭。三是家园之间进餐常规不同,如:家里的菜都是家长根据幼儿的喜好特定的,幼儿园的饭菜不一定合胃口;家里可以“打游击”式地吃饭,在幼儿园里必须坐在位子上吃;家里可以爱吃多少吃多少,幼儿园必须定量吃完等等。针对这些现象,老师总是耐心地对孩子说:“不…  相似文献   

13.
熊谨 《南昌教育》2006,(6):21-21
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是我园家长开始接幼儿同家的时间,很多家长因工作比较忙就会比较晚来接孩子回家。一般在这个时候,我们一直选择安排幼儿集体看图书、看电视、搭积木、听故事等集体活动。这样一来有利于安定幼儿情绪,方便老师进行离园整理,也好让家长看到幼儿安安静静地活动以免教室里乱哄哄的给家长造成不好的印象。但我发现一个现象:经常有孩子在父母来接时会说一句话——“怎么这么晚来接我”或是“你怎么不第一个来接我”。开始,我单纯地认为这是孩子撒娇,也没放在心上,只是一笑而过随意性安慰一下幼儿就算了。  相似文献   

14.
又到家长接孩子的时间了,每到这时,也是我们老师最忙的时候。一位老师守在门口看着幼儿离国,另一位老师和保育员则忙着给幼儿找衣服,不停地问家长有没有孩子落下的衣服。真是忙得团团转。一个家长问:’“老师,孩子的蓝色牛仔衣呢?”我赶忙帮她找,可找遍了整个教室都没有发现,只好向家长道歉:“真对不起,不知被哪位幼儿拿错了,明天一定给你找回来,”这类事情时常发生.使我的工作很被动。小班幼儿穿脱衣服的闭力差,家长又怕孩子着凉,经常给幼儿穿很多衣服来园。结果,小朋友每次户外活动玩起游戏来就满身大汗,老师就把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早操活动时,老师正忙于组织幼儿做操前准备,一位幼儿因为双臂向前伸却伸不开。便推了前面的幼儿一下,这时站在不远处的家长便冲了上去,又寸着后面的幼儿扇了一耳光,并怒气冲冲地说:“你为啥打我的孩子。”几乎同时,被扇耳光的幼儿家长也冲了进来,双方家长立刻大吵起来。  相似文献   

16.
李招义 《师道》2006,(8):42-43
一我每个星期有两天陪着他们在教室吃饭,为了防止他们违纪,我常常是自己在食堂吃完后,才拿着自己的饭盒站在教室门口,这时总会有学生放下自己的饭盒,走过来接过我的饭盒。“老师,我给您盛饭。”“老师,我给您打菜。”他们就这样一个一个地问着,我一个一个地婉拒,也没感觉到厌烦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里,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传达室的温师傅拿着手提袋找到我:“郑老师,这是你们班俞思杨的饭盒”;放学时,某位家长对我说:“老师,真对不起,昨天我忘记把语文书装进孩子书包里了”;收饭费时,有孩子说:“老师,我没带钱,因为昨天我妈没看记事本”……
  这类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这让我们意识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小学生严重缺失责任感。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责任感缺失不仅仅是孩子的错,更是学校和家长联手造成的教育悲剧。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配班老师神情怪异地跑来告诉我,一位家长怒气冲冲地扬言要告我,我一下子被吓懵了。好不容易弄清了原委后却让人哭笑不得:原来他的孩子本来年年评上好孩子,上学期却没评上,他认定这是老师不公平,对他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后来在我的努力沟通下,此事慢慢平息,家长也逐渐由不理解转为信任。但这件事常常会引起我的思考:面对新世纪,父母究竟该给孩子什么,父母这样的疼爱究竟是一种“爱”还是一种“伤害”?我们都知道,未来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隐在规则和内部动力,孩子的成长不会是一帆风…  相似文献   

19.
每次用餐之前,我都会向幼儿提出用餐的要求,即用餐时不讲话、不玩耍,保持桌面和地面干净,快快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莱等,目的是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用餐秩序。安排幼儿的餐食后,我们两位老师也坐下来和幼儿一起用餐。  相似文献   

20.
正小熊,班中一孩子也。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生活。母亲溺爱过甚,导致其性格存在很大缺陷,稍有不如意,就发脾气,甚至多次以"跳楼"威胁家长和老师。这样的孩子,没少让我烦心,一来二去,在和其过招的过程中,却也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老师,快给我一块吧!"那是今年春游时发生的事。午餐时,有孩子过来找我:"胡老师,快过去,小熊又不爽了!""怎么了?""我们午餐的凳子不够,他想独占一张,吕老师让他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