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业土地细碎化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它导致农业土地粗放型经营、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农民增产不增收等一系列问题.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相对于农业土地分散经营、粗放经营而言,它是一种更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土地经营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整合,增加对土地的资本、技术投入,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之目的.推进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略论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制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制度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其中规模化经营是基础。但是,中国在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制约机制。现阶段中国农业不具备广泛推广规模化经营的条件。中国推广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不能脱离中国农村实际。一、现阶段土地收益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离不开土地在现有的农业技术条件下,农业规模经营是以土地的集中使用为前提的。在我国目前土地以家庭经营为主、农村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土地集中使用必然要求大量农民离开土地b现阶段农民是否能离开土地呢?这里有一种矛盾:一方面,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农用土地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已不相适应。其弊端有:土地平均分配,分割过细,变动频繁等。因而导致土地经营行为短期化,农业效益下降。因此,建立农用土地作用的流转机制,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对于加速农业的发展,建立优质、高效、产业化的现代农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加速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伴随资本下乡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土地呈向规模经营主体流转的趋势。由于规模经营主体实行集约化经营,从而推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然而,土地流转及其经营困境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民增收。因此,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土地流转,提高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推进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是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乃至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论述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依据、条件,指出,从两田制着手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接轨办法,进而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综合效益作了评测,并提出了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国特色民营农场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实现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化经营,这就要求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适度集中。失败的实践证明:土地共有集中经营存在严重弊端。而土地私有集中经营又与我国法律、体制以及国情相悖。因此,必须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推动土地公有民营的集中经营;建立现代民营农场制度,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民营集中经营。  相似文献   

7.
<正>家庭农场源于欧美,指的是农民家庭通过租赁、承包或者经营自有土地的一种农业经营形式。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我国的家庭农场主大多是农村的种田能手、村组干部等,他们尽管在农村中素质相对较高,其中一部分人还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但就多数家庭农场经营者而言,与现代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知道,农业生产有两种经营方式:一种是粗放式经营,主要用增加土地播种面积来提高总产量。另一种是集约化经营,主要用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来增加农产品的总产量。课堂教学也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力求用最小的时间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这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努力提高教学上的投入产出率,我们称之为集约化教学。  相似文献   

9.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资本、技术以及农业主体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文章以湖北省荆门市建设中国农谷为例,探讨了系列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辩证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经营的一种新型经营主体,拥有家庭经营,适度规模、集约化生产和商品化经营,以及农业收入为主的五大特征。通过对中国传统的家户制度剖析、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探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家庭农场在保留了传统农业的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融入其中,顺应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机理,是传统农业发展至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目的是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必须改革完善现行农地制度。因为现行农地制度的小块分散经营方式存在制约农业、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土地所有权模糊,农民土地权益屡遭侵害,大量资金外流,削弱了农业自我积累的发展能力;土地使用权不完整、征地补偿过低、土地潜在保障功能等制约农转非进程,不利于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农民增收难、致富难;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不利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大降低了农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的分化与流动,扩大农村中等收入阶层比重,因此,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内在机制和外在环境严重制约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主要表现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土地所有权主体与使用权主体之间“权、责、利”界定不清;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农村社会化服务不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组织匮乏。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来看,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必须切实理顺土地流转各方的产权关系,积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努力优化土地市场发育的外在环境。  相似文献   

13.
安徽舒城杭埠镇的土地以转包和转让方式进行流转,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合肥市郊大圩镇的土地以出租和股份合作方式流转,主要为合肥市服务。土地流转自发性强,农民"乡土"情结浓郁是导致农村土地"流"而不"转"的重要原因。土地流转应与农业现代化目标一致,土地产权应分解为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城郊镇与非城郊镇土地流转应分类指导,并与城镇化进程同步。  相似文献   

14.
淮安市环境资源状况与农业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安市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独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解决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其基本对策为: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土地资源不受污染;建立和完善三元种植业结构与粮食节约型畜牧业生产体系;加强土地、水等农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使用,协调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农村具有基础条件较好、村民思想活跃、创新精神较强、当地政府财力相对雄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空间较大等优势,理应通过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合理分流,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奖扶农业生产,改善耕作条件,普及先进农技,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率先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近期和长期两个角度阐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适度规模经营问题。指出近期农户承包土地面积的扩大,不仅要受有限土地资源的约束,而且有可能与我国近期发展农业的基本经济目标发生冲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进行农业微观基础创新,建立农地合理流转机制,推进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在实践中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有限理性与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及建设现代农业的形势下,农业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实行农地使用权流转是新形势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和关键。而农户作为农地流转的主体,他们的行为选择对农地流转的走向无疑具有重大的影响,借助于有限理性的视角看待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选择,恰恰能使那些在表象上看似非理性的行为得到合理的解释,其理论预设条件也更加接近目前我国的现实,因而在分析当前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时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并给我们在解决当前农地流转的困境问题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非常典型的小农制国家,几千年来都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和经营。但进入清代中叶以后,我国人地比率已下降至“维生型小农经济”的临界点。标志着传统小农制的破产和瓦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由于长期实行以自然村落为单元“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平分土地”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其所隐含的“集体成员权平等”和“产权虚置”的农地平分机制,导致明清以后出现的“地权分散化”和“耕地细碎化”的发展趋势更加凸显。当今中国农业正处于大规模非农就业、人口自然增长减慢和农业生产结构转型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之中。各级政府应当抓住这样的历史性契机,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和扶持,并通过法律制度和市场机制来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隐性失业问题和农业的低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三年的努力,大连农业现代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差距与不足。要加快实现大连农业现代化,必须推进农村基层政府机构改革,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和扶持,进行土地制度创新,加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建立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生态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0.
浅析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传统农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其主要影响可归结为五个方面:(1)引起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2)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3)农业生产控制有害生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4)农业用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能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已使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严重阻碍。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持续农业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关注,成为当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