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4×100米接力跑优异成绩的取得首先取决于四名队员的100米速度;其次是交接棒队员间的娴熟配合;第三是交接棒队员能否在较高速度下完成交接棒任务。本文重点阐述后者。 评定在较高速中交接棒以及交接棒技术的熟练程度,通常看四名队员100米跑成绩之和与4×100米跑成绩之差值。该差值达到3.0秒可评为优秀,达到2.5秒可评为较好,而在2.0秒以下则为较差。 为了进一步提高4×100米接  相似文献   

2.
<正>4×100米是田径比赛中为数不多的讲究团队配合的项目之一,队员之间相互配合交接棒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在带队比赛的十年时间里,我看到很多中小学生的交接棒都是不成功的(包括一些高中的队伍)。现在多数中小学生的4×100米交接棒严格说都是不成功的。主要表现在:①掉棒;②超出交接区完成交接棒;③慢交接。  相似文献   

3.
接力跑是成队比赛的径赛项目,这种比赛可以在田径场的跑道上进行,也可以在城市的街道、公路、公园小路或野外的适当地方举行。短距离接力跑通常是4×100米,4×200米及4×400米;中距离的接力跑通常是3-4×800米,10×1000米,4×1500米;异程接力跑是400+300+200+100米或800+400+200+100米。中小学还进行更短距离的接力  相似文献   

4.
在所有的田径比赛中,最激动人心的项目是4×100米接力跑。它不仅是一种需4名队员全神贯注,协同合作,有很好专项训练为基础的项目。而且也是为教练在组队挑选队员,协同训练,以及队员的技术能力分派跑棒的位置,提出了一个难新的挑战。但田径规则的制定,却为他们在比赛中能  相似文献   

5.
4&#215;100米是田径比赛中为数不多的讲究团队配合的项目之一,队员之间相互配合交接棒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在带队比赛的十年时间里,我看到很多中小学生的交接棒都是不成功的(包括一些高中的队伍)。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实验等方法对田径4x100m接力跑技战术训练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科学探索接力训练的有效方法,进一步提高训练成绩,为田径运动教学、训练提供理论指导。在实践教学训练中发现:队员在4x100m接力跑中传接棒时机掌握不好,接棒队员难以判断接力区的起动点与传棒队员间的距离,不能正确判定标志线,传接棒时距离太远,传棒队员追不上接棒队员导致接棒队员减速或者停顿下来接棒的现象;相邻队员配合不协调,弯道跑技术掌握不好,影响接力速度。建议日常训练中加强队员弯道跑技术训练,合理搭配接力阵容配备,采用传接棒队员速率测试方法,精确计算接棒队员起动时与传棒队员两者之间的距离,确定标志线和最佳起动时机,提高队员的协调配合,以便获得比赛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一九八五年美国大学体协女子田径锦标赛上,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女子接力队在强手如林的接力比赛中,以43″82和3′30″39的好成绩,分别夺得4×100米和4×400米接力的第二名,该大学的教练洛伦·西格雷夫由于他在技术、运动量和心理学方面的精心安排,巧妙设计,也同样地受到人们的赞赏。 4×100米接力有三个不能进行交接棒的10米预跑区,和20米的接力区,每个人预先在各自的接力区,做好“预备”和“跑”的标志。通常,接棒队员在预跑线上,做好三点(支撑)蹲踞式起跑姿势后,回头注视传棒队员。当传棒队员跑到“预备”标志时,接棒队员做好随时起动的准备,一旦传棒队员越过“跑”的标志时,接棒队员立即起动加速,不要再回头看传棒队员。  相似文献   

8.
《田径》杂志1999年第7期上,发表了石宏、李毅两位老师的《4×100米接力跑赛前训练及技术要点》文章,文中对4×100米接力跑技、战术训练的阐述较全面、具体,特别是对不同速度水平的交接棒配合所需让距速查表(简称“让距”,下同),确实为读者提供了方便,解决了一些难题。但笔者认为对“让距”速查表还需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愿与两位老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4×100米接力跑是田径比赛中最精彩,最受观众欢迎的项目之一。它的成绩是4名队员默契配合的结果。它不仅体现了一个队的整体短跑实力,同时也体现了队员间在高速中传接棒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陈丽莎入选为大学生代表队,参加了于2003年8月20—30日在韩国大邱市举行的第2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比赛项目是女子200米和4×100米,之后又于9月11~14日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同田径锦标赛,比赛项目为100米、200米、4×100米、4×400米,比赛一结束,便马不停蹄地于16只赴菲律宾马尼拉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第15届亚洲田径锦标赛,比赛项同是200米、4×100米和4×400米,比赛的具体时间是20—24日,也就是说,陈丽莎在一  相似文献   

11.
很多种田径教材都把“混合式”(有的称“综合式”)作为4×100米接力传接棒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此提法欠妥。 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目前有“立棒式”“上挑式”“下压式”三种方法,而“立棒式”不适用于4×100米接力赛。因此,只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传接棒方法。“混合式”不是传接棒方法,其实质是两种传接棒方法在三次传接棒时排列组合的一种特例。大家都知道,在快速跑动中传接棒方法对速度影响的不等式是: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接力跑是由短跑和传、接棒组成集体配合的径赛项目。而4×100米接力跑是接力项目中速度最快,对传接棒技术要求最高的项目。男子4×100米接力跑于1912年被正式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原德国队以42″2的成绩首创第一个世界纪录。女子4×100米于  相似文献   

13.
<正> 1993年7月13日,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田径场,此时正在进行第七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的压轴戏男子4×400米接力赛。最后一棒,北京队紧紧“钉”在第一位的广东队后面,100、200、300米,距离始终没有拉开,仅剩最后100米冲刺了,全场响起雷鸣般的助威声,北京队的运动员以惊人的速度超了上去,第一个冲过了终点,队友们紧紧地抱住了他,整个田径场沸腾了!他们夺得了七运会田径比赛的最后一枚金牌。为北京队跑最后一棒的就是现在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92级研究生——于宝一。在七运会的田径比赛中于宝一还获得了400米铜牌,并与队友合作获得4×100米接力的第五名。在整个七运会上,于宝一成为站  相似文献   

14.
<正>1.接力跑技术1.1交接棒完整技术阶段划分(4×100米接力跑)(见图1)。1.1.1 4×100米接力跑交接棒技术可分为三个阶段:预备阶段、加速阶段、传接棒阶段。1.1.2预备阶段,传棒人必须尽可能地保持跑的最大速度,接棒人必须准确掌握起跑时机。1.1.3加速阶段,传棒人必须继续保持跑进速度,接棒人以尽最大能力进行加速,以获得两人的速度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一、根据队员的特点合理安排接力的棒次在4×100米接力跑中,每人实跑的距离并非相等。第1棒弯道起跑,由预跑线至完成交接棒,跑距约110米;第2棒为直道、第3棒弯道,跑距均约130米;第4棒直道,跑距120米。据此,第1棒应安排起跑快。稳,并善跑弯道的运动员;第2棒应是专项耐力好且善于传、接棒的运动员;第3棒除第2棒的条件外,还应善跑弯道;至第4棒时,实力相近的各队队员旋风般接踵而至,场面及队员情绪高度紧张,该棒队员必须由心理素质稳定、敢于拼搏、冲刺能力强的队员出任。二、准确确定第2一准队员的启动“让距”并反复进行练习…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接力赛跑是田径竞赛中唯一的集体项目。它是由接力队员依次持棒传递,跑完规定的距离。项目有男、女44×100米、4×200米、4×400米、×800米和4×1500米。二十二、传接棒技术是指保证运动员在快速跑中,完成传、接接力棒的动作。传接棒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上挑式,一是下压式。二十三、上挑式传接棒是指接棒人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掌心向后,虎口张开朝下;传棒人将棒由下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的手中。二十四、下压式传接棒是指接棒人手臂后伸,掌心向上,虎口张开朝后(手臂内旋);传棒人将棒的前端,由上向前下方,送入接捧人的手中。  相似文献   

17.
赵存林,男,1965年5月20日出生,身体指标见表1。15岁进河北省体工队,33岁退役,从事专业训练18年(成绩见表2)。在18年的训练比赛中,他13次4个项目(200米、400米、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打破全国纪录,取得4项22次亚洲及全国比赛冠军,并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了世界和亚洲的比赛,为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作者1989年在东德特布兰肯堡第15届欧洲田径教练协会大会上的报告,略的删减。) 男子和女子4×100米接力在田径比赛中是必不可少的,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也不例外。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4×100米接力是各接力比赛项目中最复杂的。这些因素中重要的一点是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能  相似文献   

19.
《田径》杂志1999年第7期上,发表了石宏、李毅两位老师的《4&#215;100米接力跑赛前训练及技术要点》文章,文中对4&#215;100米接力跑技、战术训练的阐述较全面、具体,特别是对不同速度水平的交接棒配合所需让距速查表(简称“让距”,下同),确实为读者提供了方便,解决了一些难题。但笔者认为对“让距”速查表还需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愿与两位老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接力是田径比赛中最引人注目的项目之一,也是目前我国田径运动需要加强和争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所表现的项目之一。4×100米接力作为田径项目中的集体配合项目,有其特殊的技术特点,本文从交接棒形式、交接棒地区、起动形式、标志判断、应急准备等几方面环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