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体育是全民体育的基础。“科技兴体”对于学校体育来说:首先是提高教学和训练的科学性。事实上,学校体育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思想。提高教学、训练质量。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变“经验型”为“理论型”首先只有牢固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真正地发挥教师在教学和训练中的主导作用。也才有可能使教学和训练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才能全面地贯彻“科技兴体”的方针。  相似文献   

2.
前言当前在我省中专体育教学的研究中,偏重于研究组织与教法,教材的合理安排,课的强度与密度,课外体育活动与运动训练等方面。这些研究无疑对体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仅是就教育者本身的工作来进行研究面对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持参加者学生,他们对体育活动的认识程度,抱着什么动机去参加活动,在这些方面研究却甚少。“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内在源泉,它是行动的动力,是由人的精  相似文献   

3.
一、“校园沙滩”的概念指在学校内,一个以沙为主体,类似海边沙滩的集教学、训练、比赛、娱乐为一体的运动场地。二、推广“校园沙滩”的依据1)设计简单,经济实用,功能多样。2)可因地制宜,不占用空间,不影响教室采光。3)性能安全,可进行多种项目教学与训练。4)可同一项目多人同时练习,提高课堂效率。5)适合于农村学校有广阔地皮而场地器材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体育“模块”教学是我们近几年在中专体育教学实践中,依据学校体育是中专生最后学段教育的特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以增强学生体质,学习“三基”培养  相似文献   

5.
保定市少年儿童业余训练工作,在改革大潮中不断得到了创新和发展。现已开始实施了“体育幼儿园——少年儿童体校普通班(含中、小学专项训练班卜少年儿童体校重点班——中专指标运动班——大专指标高水平优秀运动队”的集竞技训练、文化教学、科研教育为一体的“宝塔”式的“人才培训体系”,促进了竞技体育人才培训质量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业余训练持续发展的实力。我们的思路和做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中专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育人观”中专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这时对学生施以促进发展身体素质,培养锻炼身体的意识,将学校体育与未来的社区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中专体育教学的“育人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二是培养学生强烈的健身意识;三是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的教学找出一条适合于自身的行之有效的健身之道。2.正确认识中专校体育教学任务中专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健康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必须改变过去那些不适应、不适合、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拓宽和加…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与训练》从1994年起正式更名为《体育师友》,国内统一刊号:CN44—1384/G8,是广州体育学院、广东省教育厅合办的体育杂志。《体育师友》拟在继续保持《体育教学与训练》原有办刊宗旨、风格、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增加杂志的知识性、资料性和可读性,拓宽读者层面,主要栏目有:“教学与训练”、“学生园地”、“卫生保健”、“天河瞭望”、“工作指要”、“体育百科”、“体育文摘”、“体育迷”、“信息之窗”、“师生信箱”、“人物写意”等等。在各主要栏目中将刊载有关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深化改革的设想,建议及实践;向广大在校学生介绍业余自我锻炼、自我健身的方法,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有关升学体育考试的政策法  相似文献   

8.
中等专业学校是实施健身计划的基础学校。为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搞好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本文从中专体育教学的特点;全民健身计划与中专体育教学的关系;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中专体育教学改革和建议几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 所谓“还债式教学”,是指从小学开始就使学生欠下了“体育债”,初中教师无法依据现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只能采取还帐式的教学。结果是还了旧帐欠新债,导致高中(中专)、大学依然梯次进行着如此畸形式的体育教学。如何整治和解决目前这种“还债式”教学呢? 一、教材处理依据“双纲制”,合理衔接结合点 所谓“双纲制”,就是把现级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与下一级学校的教学大纲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双纲”指导教学的方式。如跑的教材,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始建于1976年3月。占地55312平方米。建筑面积31301平方米。建校26年来,在市体育局的领导下,学校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教育、体育方针,注重教学质量,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发展,为国家和天津市培养了大批优秀体育人才及合格的中专毕业生。1994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重点中专”;1992年、1996年、2000年三次被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业余训练先进集体”称号;1996年被国家体委批准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相似文献   

11.
开展课余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带动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理工科的中等专业学校如何开展课余运动训练?对此笔者先后到杭州、金华等地28所中专学校,调查了解了课余运动训练情况。事实表明:只要把握有关因素,采取妥善措施,中专课余运动训练是可以搞好的。本文试就中专组织课余运动训练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措施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向校外的延伸,是沟通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桥梁,是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然而遗憾的是大部分人都以为家访主要是班主任的事,与体育教师无缘。据统计体育教师中能经常主动地进行家访者不到7%。其实,家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并不是班主任的专利。体育教师要提高体育教学及业余训练的质量,促进  相似文献   

13.
应用“口诀”法进行击剑基本技术教学与训练,这是新的尝试。实践证明,加速了初学者掌握基本技术的进程。利用“口诀”法进行教学与训练的意义。“口诀”在体育教学中,能积极贯彻“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体育教学主要是学员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过程。教者多是通过讲解,结合示范传授体育  相似文献   

14.
问题通过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教育战线出现了一派令人可喜的大好形势。但是前进中仍然存在某些问题。当前在学校教育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地、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材,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又集中在如何以“三好”为目标,努力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的质量上。有问题,有矛盾,就需要我们去调查、去研究、去解决,总结经验教训,理出带规律性的东西,上升为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从而为四个现代化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材。为此,一九七九年三、四月间对武汉市十所中学的体育教学,训练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访问。其中用调查统计方式进行的七所,用口头访问形式进行的有三所。十所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的逻辑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探讨了“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的科学性。认为:“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区分开来;从逻辑学角度分析了目前“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存在的缺陷,并对“学校体”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进行了再定义。  相似文献   

16.
<正> 人们在谈论工作或教学和训练时,总是涉及到人的“能力”问题。教学是以培养学生掌握“三个基本”为主,训练则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尽管它们的任务和要求各有其特点与区别;但完成任务的具体体现的最后归宿都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问题。而这个能力的培养,无论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都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和训练的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根据体育学院的培养目标,究竟培养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又如何进行培养?这是关系到我们教学和训练质量提高的重要问题,也是急需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就体操教学和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求共商。  相似文献   

17.
学校简介山东鲁能乒乓球学校创建于2000年12月,坐落在著名的世界风筝都--潍坊市,是一所设有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和中专部的全日制、寄宿制学校,是山东鲁能乒乓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占地500余亩,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教学、训练、医疗保健、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上海市208所大学、中专和中小学体育现状作广泛的调研后,分析了在市场经济中限制学校体育发展的若干因素。提出了重视体育教学,正确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科研的价值,开拓学校体育功能,建立学校体育产业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9.
郭烨  杜熙茹 《体育师友》2022,(2):24-27+31
课余运动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育精神,帮助其掌握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优良路径。研究结果:1.新时代课余运动训练的主体从有运动潜力的学生扩大到了全体学生;2.“双减”为缓解学与训的冲突提供了空间,学校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运动训练活动;3.推动“走班制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一体化建设,可以更好地贯彻“教会、勤练、常赛”;4.课余运动训练应突出对整体质量的要求,要把握好青少年身体发展规律、专项训练和基础体能训练的关系,辩证地解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每遇到恶劣天气,农村学校体育课不得不在教室内进行。按照惯例,室内体育课一般均由教师“一言堂”,作冗长的“知识讲座”或“教者发令、学者响应”,搞单调的素质训练,体育课特有的生机尽失,乐趣全无,学生有明显失望情绪与抵触心理,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益低下。针对于此,笔者设计了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