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报社工作状况如何,总编辑们的工作是起关键作用的。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对总编辑来说则是报如其心,总编辑的苦心都溶于其上了。尤其是我们与兄弟报不同,一个编委会同时管三张报纸,其中有两张同级党报,即地委机关报《承德群众报》和市委机关报《承德市报》,还有一张由省开发办和承德地市合办的《经济消息》报,任务大,涉及面宽,人员多,事情杂,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总编辑怎么当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是新闻业务工作的一部分。办报人常说:“一张报纸体现着总编辑的素质和水平。”同样,舆论监督工作与总编辑关系也很大。新闻单位要搞好舆论监督工作,总编辑负有重要责任。一、支持舆论监督工作实践证明,一个新闻单位的总编辑对新闻监督工作的支持程度是这项工作进行得如何的晴雨表。如果总编辑支持这项工作,就可以使舆论监督进行得越来越好。经济日报一位记者在一篇体会文章中说:“经济日报为什么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敢于直接介入呢?首先,应当归功于报社领导对新时期如何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有深刻的了解,在报社形成了敢于…  相似文献   

3.
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一文中写道:“我们的报纸首先应该面向群众。一张报纸,在大政方针、路线原则上,不能离开党的领导,但具体的报道就要考虑群众的需要。报道不能仅仅考虑地方党委的反映,也要考虑群众的反映。报纸对领导负责和对群众负责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的。报纸办得好不好,需要群众来回答,群众喜欢或不喜欢,总是有道理的,要不然就没有个标准。”我们的报纸、  相似文献   

4.
“报上会议消息多而枯燥,我们不爱看。”许多报纸读者的这一意见,反映到了正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省报总编辑座谈会上。总编辑们确实为“会议消息”问题发愁:有些会议读者很关心,会议精神对面上工作也有普遍指导意义,报纸应该发消息。可是,有相当多的部门召开的会议,是纯业务性的,发了消息也没有多少人看。但主管部门总是说:“发个消息吧,登报了,说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和办报思想,决定了群众是报纸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从办报实践中,确立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这是我党新闻事业的光荣传统,也是无产阶级报纸区别于资产,阶级报纸的显著标志。几十年来,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报社领导把做好群众工作、加强通讯网络建设作为办好报纸的重要环节来抓。实践证明,一张深受群众欢迎的生气勃勃的报纸,必然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通讯报道队伍。相反,脱离群众的  相似文献   

6.
一个报社工作状况如何,总编辑们的工作是起关键作用的。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对总编辑来说则是报如其心,总编辑的苦心都溶于其上了。尤其是我们与兄弟报不同,一个编委会同时管三张报纸,其中有两张同级党报,即地委机关报《承德群众报》和市委机关报《承德市报》,还有一张由省开发办和承德地市合办的《经济消息》报,任务大,涉及面宽,人员多,事情杂,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总编辑怎么当好,更需要摸索经验。下面几点,是我在摸索中遇到的和认识到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有句口头禅:有什么样的总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报纸,报纸是总编辑的广告。要办好一张报纸,除了总编辑的素质以外,对于总编辑来说,一要集中精力办报纸,二要抓到点子上。在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努力提高宣传层次的今天,研究和探讨总编辑集中精力办报和抓到点子上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报纸总编辑是负责领导办报纸的。正如记者要记、编辑要编、校对要校一样,总编辑要对报纸“总”编辑。然而,现实状况不令人满意,总编辑并没有集中精力办报,可以概括为3种类型。一是官员型。某些总编辑一上任,就像党政官员那样执起政来,今天出席会议,明天坐上主席台,后天发表讲话。总编辑适当参加活动很有必要,但是,天天开会,不把多数时间用在办报上怎么行呢?二是事务型。由于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明确,加之办事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得力,一些总编辑成天迎往送来,陪酒陪玩;写材料,打电话,楼上楼下,忙上忙下;上管职工住房,下管职工食堂,不但报纸没办好,自己也没写出一条好稿、编出一个好标题。三是内借型。不论实行哪种领导体制的报社,总编辑都应把90%的精力放在办报上。现在的问题是,报社经营压力大,事业发展任务重,思想工作难度大,因此由总编辑、副总编辑分管或兼管一些其他工作,实际仁变成了专管,托人争地皮,出马要资金,上  相似文献   

8.
办好县市报,不是靠总编辑的“独唱”,也不是靠正副总编辑的“二人转”所能实现的,它需要的是编辑部这个群体的“大合唱。”如何指挥好这场大合唱,笔者以为,总编辑的以诚待人至关紧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谓之诚实。一个报社的总编辑,能否以诚待人,不仅体现着自身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素质的高低,而且对办好报纸,发展报社事业都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张报纸办得如何,同办报人员的素质关系极大。可以说,报纸的水平实质上就是办报人员水平的反映。近几年来,为了逐步提高报纸宣传工作的质量,我们在提高办报人员的素质方面作了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干新闻工作,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事业观和强烈的事业心。社会上有人把记者看成是“无冕之王”,我们有些同志最初也是怀着对这一职业的“优越感”来到报社的,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他们觉得在报社工作要求高、责任大,很辛苦。炎夏酷暑,城里乡下到处跑,朝朝暮暮,大脑手脚没闲时,国  相似文献   

10.
报纸“安全”简言之是指报纸要讲政治。不出现舆论导向错误,杜绝大的差错。这是立报之本,是办报工作的第一要务。是报社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命根子。记得行内有句名言:如果把报社的整个运作比喻为“1000……”,那么,报纸“安全”就是其中的“1”,如果没有这个“1”。后边的“0”再多也毫无意义。这个比喻,可谓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地市级党报的总编辑,不但需要政治上坚持原则、严格把关,而且要在业务上匠心独运、精益求精;同时,也应在报纸管理上锐意改革,适应市场。《临汾日报》总编辑孙延林同志的这本《喉舌与桥梁——总编辑工作手记》,就是在这几方面综合努力的结果。 在全省地市报总编辑中,孙延林同志是比较年轻的;尽管在报社领导岗位上,工作仅有一年多时间,却使这里发生了出乎人们意料的可喜变化,报纸由小报改为大报,由黑白报变为彩报,整个报社的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透过这些变化,可以说明他确  相似文献   

12.
本份,还是“额外”? 不久前,报社召开了一次各县报道组长会议,他们对报社的群众工作提了不少意见。各地通讯员反映较集中的是记者与通讯员如何处理好稿子的关系。编辑部的同志也感到对群众工作“不够重视”。怎么加强?由谁来抓?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历来把群众工作看成是办好新闻事业的基础,毛泽东同志把它概括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贯彻这个方针,是编辑部全体人员的事情,不是哪个部门的事,也不是哪个人的事,记者作为编辑部的外勤采访人员,做群众工作负有更直  相似文献   

13.
价格、工资问题,是群众议论的一个热点。报纸要反映热点,又缓解热点;不回避矛盾,又不激化矛盾。报纸不接触热点问题,就没人爱看。但是,接触热点必须更讲究报道的内容,形式和语言。在价格改革的报道中,见过“改革就是涨价”、“按价值规律办事就是放开”一类文字,这就显得有点简  相似文献   

14.
三个“抓手”丁锡满现在的总编辑比50年代、60年代难当。那时报纸只有一大张4个版,发稿量少,发行有红头文件,纸张有计划供应,无需总编辑操心。所以那时的总编辑可以专心致志抓典型、改评论。报纸宣传内容也不是很广,党报又是“独养儿子”,无人可与竞争,也无需...  相似文献   

15.
最近,北京几家报纸的总编辑为自己的报纸连续写了若干篇新闻和通讯报道。报社领导写新闻,是新风,也是老传统,有助于鼓舞士气,带好新闻队伍。新闻单位有个好传统,当新闻“官”的不是光靠指挥,还得自己动手写稿编稿;对报社的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也越来越受到新闻界同行们的重视。特别是1990年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之后,新闻摄影工作更为各报总编辑们所重视,把原来“图文并茂”的传统观念,升华到了“图文并重”的新观念。这一“茂”一“重”的一字之改,使新闻摄影的改革向前跨进了很大的一步,给报纸版面的内容和形式增添了很大的光彩。就以我们宜宾日报近几年的实践为例,由于报社总编辑们照片意识的不断增强,使报纸上  相似文献   

17.
抓报纸差错,是总编辑份内的事。把差错当成“事故”来看待为什么把差错当成事故来看待?这得从差错的普遍性、顽固性和破坏性说起。所谓普遍性,就是差错和所有的报纸都发生联系。笔者收集了上千份有差错的报纸,其中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所谓差错的顽固性,就是年年讲,年年有,常抓“不断”。破坏性差错,虽然不是每家报社都有,可一旦  相似文献   

18.
在上帝和仆人之间--解读中西受众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兵 《新闻记者》2002,(2):12-14
受 众是在新闻传播流程中“受”的一端的读者、听众、观众的总称。若强调“受”的一方是个人或个别群体 ,则也可以泛称为“受方”。对传媒来说 ,受众是应该得到完美服务与充分满足的“上帝” ,还是供传媒驱使吆喝并为之提供利润的“仆人” ?中西双方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制度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解读。一其实 ,无论西方还是中国 ,在政党报纸时期 ,读者并不是上帝 ,报纸也只是推销政党观点和鼓吹政党革命的工具。18世纪美国国会派政党的一个首领曾公开宣称 :“我的报纸就是为同我观点一致的人办的。我不计盈亏 ,不管你爱看不爱看 ,我就是宣传自…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1988年第6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编者注:应为“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的文章。文中说:“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由总编辑领导报社的采编业务,总经理领导报社的经营管理,总编辑、总经理共同对社长负责。”並说这是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得出的“报纸的最佳领导方式”。我对国内外报纸的领导方式没有研究,只是觉得这个提法不怎么确切。既然是“社长领导”,就应该由社长负责。领导怎么可以不负责呢?从文中所  相似文献   

20.
办好县(市)报,靠的是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能“征”善“战”的新闻队伍。而在这支队伍中,领头的总编辑的全面素质更显得举足轻重。有人说,一张报纸的面貌反映了总编的面貌,而总编的水平高下,又决定着报纸的水平高下。因而可以这样说,要提高整个县(市)报的水平,首先得要建设一支过硬的总编队伍。从近几年县(市)报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县(市)报的总编辑大多是“半路出家”,新手较多,很多“老总”还不知道如何“总”揽报纸全局,办出有特色的报纸。这就迫切需要县(市)报总编辑迅速提高自身素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