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国际传播即国际新闻传播。它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跨越国家边界、跨越国家传播体制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对于传播者而言,最便利最有效的工具就是通过天空直接传播的媒介,即广播和电视。外交是以和平方式来达到国家的国际战略目标的一种基本手段,“是代表国家和政府部门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媒体语言交际的特征及规范性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语言交际,是通过互联网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这里主要指网上聊天和E-mail(短信)两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移动应用大厅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到公司信息化的重要项目.根据移动应用大厅实际管理需要,研究探索一种业务数据及简单流程动态可配置的应用框架设计实现移动应用后台管理功能.动态可配是指当新增需求或需求变化时,可以通过配置方式实现功能定制,不需要或只需要少量开发即可实现系统功能增加或修改的灵活框架.论文主要介绍了设计的背景、意义及...  相似文献   

4.
唐蕃文献交流是吐蕃时期藏汉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形式。本文从分析唐蕃文献交流的历史背景入手,系统考察了唐蕃文献交流的方式和内容,发现唐蕃文献交流主要有联姻、遣使、求赐、翻译四种方式。文献交流的内容以佛教典籍、经史文献、医药文献为主,兼及农耕、畜牧、历算、堪舆等其他文献。而唐蕃文献交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即交流方式的政治主导性、交流方向的差异性及交流内容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传播的流向有三:单向传播、回应传播和相向传播。编辑作为传播者,在这三种流向所构成的传播场中发挥作用。编辑作为出版部门即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不管他是否与读者有直接接触,事实上他在整个社会信息传播和反馈体系中,和读者、作者是双边关系。单向传播,即传播者与接受者不发生直接的交流关系,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或许有不发生直接交流的现象,但间接交流的情况却是存在的,读者通过对社会群体的交流反馈或反射到编辑身上,这就构成了客观存在的回应传播。  相似文献   

6.
在生产者与消费者失去直接联系的条件、消费者拥有选择的可能性以及生产者有了扩大生产、保护权益的需求三种情况下,品牌得以产生,其价值来源于三个方面,即降低消费风险、提高消费效率和提供附加价值。品牌可以看作是由识别符号系统、实体产品或服务和附加价值构成的消费交流的符号。通过品牌可以实现消费者与企业、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品牌还具有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功能。品牌意义的获得源于实体产品或服务的特征与内涵,在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和营销活动的认可中逐步积累。  相似文献   

7.
<正>移动新媒体发展研究:移动终端媒体化移动媒体主要指以移动终端载体和无线网络为传播介质,实现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的传播和服务,是以手机媒体为典型代表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相比,第五媒体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概念浅析 网络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络媒体专指融合两种以上传播手段、方式或载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或者说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把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多种类型的信息,混合在一起交流传播的手段、方式或载体,如多媒体电脑、因特网等,是互联网高度发展下的产物,被视作新媒体或第四媒体.而传统媒体是指包括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和广播电视等视听媒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信业的发展,技术手段的革新,尤其是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互动广播逐渐成为现代广播的主要手段之一,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所谓互动传播,是指传媒与受众之间互动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种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10.
赵鸿燕 《现代传播》2004,(2):128-130
国际传播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特别是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国界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它可以包括国与国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各政治经济文化集团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或专指信息通过大众媒体在国际社会范围内传递和扩散的过程。实际上,国际传播突出的主要是政治关系,强调的主要是国家安全。国际传播具有双向流动功能:一方面由外向内传播,即将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和变化传达给本国民众;另一方面是由内向外传播,即把有关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有效地传达给国际社会。本文将通过国际传播在抗战外交中的运用情况,分…  相似文献   

11.
靳珂 《青年记者》2017,(20):68-69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的传播模式发生着改变.互联网广播即网络音频,是融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形态之一,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数字化音频信息的一种形态,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收听节目.①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中,互联网广播将传统广播的音频信息资源和网络传播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朱强 《兰台世界》2005,(9):48-48
人类需要传播信息,传播信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社会本能。科技档案信息传播是指通过运用信息传播规律,交流和传播科技档案信息,从而达到科技档案信息共享的一项工作。一般说来是指科技档案信息从档案部门向可能的使用方(即信息的受传者)传递和流通的过程。档案部门作为存在于信息生产部门和受传者之间的“媒介”,由它实现科技档案信息的传播,它的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也会影响着科技传播系统的效率和速度。  相似文献   

13.
仝菲  周莹 《青年记者》2012,(17):17-18
对于媒介文化,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媒介文化,即通过大众传媒形成并起作用的一种亚文化系统,大致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原有的各种文化通过媒体来进行制作、加工、传播和交流而发生变化和发展,即原有文化的媒介化;二是指媒介本身及其传播活动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形态.这实际上就是文化视域媒介传播的一个既封闭而又开放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文化差异对国际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同国际间的往来交流与传播沟通活动日益增多。 所谓国际传播,是一种跨国界的、在不同国家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交流实质上是文化的交流。国际传播就是一种通过文化交流的信息传播。没有文化的传播,传播本身就会因为没有形体而失去其存在的实际意义。因此研究文化对国际传播的影响及其地位就成为不可或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媒介传播技术的发展,丝绸之路也立足新媒体背景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概况,采用文本分析法研究丝绸之路文化创新传播的不足,同时探究新媒体背景下其创新传播策略,从政策完善、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文化交流中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6.
阅读仪式感是“传播仪式”的一个重要表征。传播仪式观是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他认为传播仪式观并非指信息在空间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指共享信仰的表征。①正如张颐武教授所言,“仪式感一面是一种人在生活中对于价值观的敬畏所造成的庄重,一面是对于他人和社会的尊重所展现出的典雅”。②笔者认为,阅读仪式感是在共同的场景中受众与传播主体在传播过程中共享价值和信仰所呈现出的情态和方式,体现了传受双方的共同意识和集体记忆。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受众逐渐向移动客户端转移,参与者在移动阅读中形成碎片化、娱乐化、社交化、浅表化的共享价值观,人神对话、人际交流、文明象征的阅读仪式感日益蜕化,黑格尔将读报行为当作现代人晨间祈祷的代用品的神话意义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7.
移动媒体主要指以移动终端载体和无线网络为传播介质,实现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的传播和服务,是以手机媒体为典型代表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相比,第五媒体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四类媒体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又具有便携性、实时性、定制性、定向性和交互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手机短信在人际传播中的地位如果对所有人际传播活动进行一个归类的话,可以把它们界分为两种类型:1.面对面的交谈;2.通过媒介进行的信息沟通。很明显,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借助移动通讯手段来完成的现代信息交流方式,是属于人际传播的后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是基于经济变革、社会进化、媒介变迁等因素分阶段进行并逐渐加速加剧的.在不同的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碰撞、交流、影响和传播方式会有所侧重.在中西文化碰撞与文化交流中,主要会有对立与冲突、对话或对流、趋同或融合等几种主要的方式.本文通过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大片探索的分析考察,认为中国电影应该尊重市场规律、顺应全球化态势和国际化环境,整合多种意识形态,传播并建构社会核心性价值体系.在永无止境的对话、对流、顺应、同化、融合中探索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传播形态出发,结合Twitter兴起的背景分析,探讨其对人类交流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完整的Twitter传播形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Twitter的传播主体;二是以多平台为媒介实现的异步整合传播方式;三是传播内容和由其决定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