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更要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主要零部件及其相互连接关系,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系统、总成与零部件的常见故障及其维修方法,掌握发动机装配与检修中的注意事项及易出现的问题,从而具备发动机拆装、零件装配、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岗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要完成上述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发动机构造是汽车运用与修理专业一门基础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践证明,在讲好理论的同时,搞好结构拆装是加深认识、增强理解,学好《发动机构造》课程的重要一环。多年来我们在每门课中加强技能训练、环节,使学生专业技能和能力有了扎实的基础。现就《发动机构造》课程加强拆装训练为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3.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和《汽车机械制图》等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骨干课程。这种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的独立课程设置,强调了学科的系统性和渐进性,但它们却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分开独立授课,导致了教学内容交叉重复,而且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组织与实施教学时,理论与实践很难同步。在教学设置上,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有的跨学期更有的跨学年,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相似文献   

4.
我校为了提高专业课的教学实际效果,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汽车维修专业98级专业课教学中试行理论实操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一、理论实操一体化的实施过程 1.调整专业教学计划。首先,我们将专业课理论与实操教学交叉进行,对课时进行必要的调整。比如汽修98级第四学期中主要专业课有《汽车构造》(120学时)、《汽车电器设备》(60学时)、《汽车拆装实习》(4周)。我们将《汽车构造》与《汽车电器》相同内容划入《汽车电器设备》中,将这两门课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詹黎敏 《教师》2014,(35):96-96
本文阐述了中职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职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的特点,探索了中职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为培养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员,针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开发紧密贴近汽车维修实际的项目课程,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力捷 《职教论坛》2004,(12X):20-21
目前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主要的实训(习)环节有“发动机拆装实训”、“汽车拆装实训”、“汽车修理实训”和“汽车检测实训”等。这些专业课程和实习环节一般是独立设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如何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学习任务、教学环节等方面介绍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过学校多方努力组建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电控发动机、制动变速器、板金与涂装实验室、汽车检测实验室、汽车综合训练实验室等9个专业实训室,以解放、东风、桑塔纳三大国产车型为主体,本田与丰田为辅,为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的汽车零部件拆装实习的教学方法在拆装的便利性、效率、安全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发一款面向汽车构造教学的虚拟拆装教学平台的解决方案。平台由软件与硬件两部分搭建,以汽车发动机为模型,在Unity3D中进行软件部分的开发,继而将软件部分与虚拟现实头戴设备等硬件部分进行交互连接,实现人机交互,将汽车零部件拆装过程虚拟化。平台基于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呈现发动机拆装的整个流程,极大优化了人机交互体验,实现了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际拆装过程有机结合成一套完备的虚拟现实教学体系的设计初衷。该平台具备了扩展性强、后期使用成本低、使用灵活方便等优点,将虚拟现实技术真正引入到拆装实习中,对现行的拆装实习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2004年2月开始,我校对02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8个教学班的专业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参照MES课程模式,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等三门主干课程改为:发动机性能(一)、发动机性能(二)、发动机机械、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器(一)、汽车电器(二)、汽车空调、制动系统、传动系统、转向与行使系统等10个相对独立的课程教学模块。  相似文献   

1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改革,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开发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项目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与社会岗位的贴近程度。  相似文献   

13.
序号书号教材名称作者专业定价(元)104330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汤定国汽车运用与维修22.50404302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夏令伟汽车运用与维修21.60504343汽车材料周燕汽车运用与维修19.00604304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杨益明汽车运用与维修12.60704334汽车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吴玉基汽车运用与维修23.70804500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训崔振民汽车运用与维修18.00904492汽车底盘维修实训杨宏进汽车运用与维修21.001004508汽车电气设备维修实训黄晓敏汽车运用与维修25.001104493机电维修技术实训凤勇汽车运用与维修18.001204501汽车驾驶实训扬玉炎汽…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拆装是汽车维修实训中的重中之重。分析了传统实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汽车发动机拆装工艺化教学模式作了探索,介绍了工艺化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和收获。  相似文献   

15.
陈力捷 《职教论坛》2004,(36):20-21
目前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主要的实训(习)环节有"发动机拆装实训"、"汽车拆装实训"、"汽车修理实训"和"汽车检测实训"等.这些专业课程和实习环节一般是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培训分别实施.为更好地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我们对汽修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推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课程及相对应的实践环节整合在一起,一边讲解,一边进行工程训练,在不断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主旋律;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随着汽车机电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推行实践一体化教学成为该课程的关键。而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汽车电气设备》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全落实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只是过于强调理论上的教育,完全不能够满足"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要求。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三大主要汽车专业专业课中,对比之下,学生普遍认为在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的学习中理论抽象、线路繁杂众多,难学易忘,甚至无法理解,尤其各个章节的结合,电路的分析,更使有些同学在学习中是没有头绪。鉴于此,结合具体的教学探索研究与实践,分析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现状,并探索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期为相关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建设目标和课程设计方法和思路,从课程内容与结构的序化、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处理和课程考核方案等方面阐述了课程设计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在中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创设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运用其灵活多样的特征,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学生的相互配合下更好地解决问题。传统中职汽车发动机相关教学课程相对枯燥乏味,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上汽车发动机课程的难度较大,使得很多中职学生无法理解汽车发动机的相关知识,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对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提出: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以期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专业中的定位分析、课时分配及依据、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确定等九个方面阐述了高职汽车类专业开设《汽车悬挂及转向系构造与拆装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