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经常,我们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情形:幼儿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要求我?”,母亲说“孩子,妈妈这样要求你是为你好!”孩子瞪大眼睛听着;少儿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不喜欢你这样要求我!”母亲还是那句话,孩子不满地撅着嘴巴离开了;青春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讨厌你这样要求我!”母亲还是那句话,孩子愤愤地摔门而去或气急败坏地大声辩解,母亲或无奈或激动……总之,母亲的心是痛的!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喜欢这样说自己——我,只不过是一个瘦骨嶙峋的黑孩子。奥巴马喜欢这样说自己——我,只不过是一个瘦骨嶙峋的黑孩子。1961年夏天奥巴马出生在夏威夷,父亲老奥巴马是一名在美国读书的肯尼亚留学生,母亲邓汉姆是来自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单从表面理解应该是给孩子尊严、给孩子希望、给孩子一个发展的空间。可以这样说,苏霍姆林斯基只说了一半,另一半就是要我们以教师的师德操行、深厚渊博的专业知识来让每一  相似文献   

4.
育儿资讯     
《幼儿教育》2008,(4):46-46
<正>成功母亲必说的五句话1."自己来做决定吧。"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相似文献   

5.
教育发生的前提是什么?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也说是说,信任就是教育的前提。家长和教师在"相信"孩子方面是有默契的,但这个相信不是"信任",而是相信孩子会变坏。"我担心"是家长和教师管束孩子的零理由。"我担心再这样下去,  相似文献   

6.
都说母爱无私,母爱伟大。是啊,电影《漂亮妈妈》中,孩子郑大是个弱智,妈妈却仍然认为自己的孩子不错,孩子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让妈妈惊喜,记住一个很简单的数呀,会说句简单的话呀。妈妈还想让孩子长大后上大学……如果,我们对待学生就象妈妈对待孩子,那么,他们会乐于听从我们的教诲。让我们听听母亲的话!“他才多大呀!”这是母亲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当小宝宝刚学会走路又不愿意走时,妈妈这样说;当小宝宝把妈妈教了很多遍的事做错时,妈妈这样说;当小宝宝调皮淘气时,妈妈这样说……妈妈们这样说着,又想出各种有趣的办法哄着孩子们走路、说话、…  相似文献   

7.
常听到家长们这样的抱怨:孩子大了,什么都不跟你说了……其实,孩子大了,不愿多说自己的秘密了,并不是他不想说,而是他觉得不能说,或不愿说。这样的孩子,就是缺少了一种沟通的习惯。这种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的。  相似文献   

8.
常听到家长们这样的抱怨:孩子大了,什么都不跟你说了……其实,孩子大了,不愿多说自己的秘密了,并不是他不想说,而是他觉得不能说,或不愿说。这样的孩子,就是缺少了一种沟通的习惯。这种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的。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双城记》有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题记在幼儿园,在路上,或者就在自己家里,看看孩子清澈的眼睛,感受一下孩子纯净的心灵。为什么这样清纯的孩子在成长历程中学会了说空话、大话、假话,为什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制假、售假,为什么这样的孩子长  相似文献   

10.
有一首儿童歌曲,是表扬好孩子的。记得其中有一句歌词是“……从来不淘气”。“从来不淘气”的孩子是什么孩子呢?规规矩矩,文文静静,不乱说,不乱动。但这样的孩子还是孩子吗?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有出息吗? 从某种意义来说,童年与淘气是自然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会说  相似文献   

11.
我乐于跟我的未成年的孩子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我死了,你怎么办?你死我也死!孩子激动地说。说这话的时候他6岁。我看到他在这样说的时候脸是涨红的,情绪很激动、很气恼。一是他气恼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存在,二是气恼这个问题必须回答并且总被问起,三是他知道母亲会死,他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2.
石墨清风 《家长》2012,(Z2):28-29
孩子遇到了多少挫折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教孩子从挫折中学到了多少东西。那天,同事说:"我经常对孩子说‘你总这样听不明白我说的话,将来到社会上谁哄着你、顺着你说呢’。我怕我总顺着他,他没有受过一点挫折,将来很难适应社会。"我发现同事的想法颇具代表性,他们认为给孩子增加困难和障碍,逆着孩子的意愿做事,不夸奖孩子,就是在进行挫折教育。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努力理解孩子的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中,面对孩子的言行,我是这样认识的、这样做的: 给孩子以鼓励孩子的信心来自于成长的鼓励。孩子做事前,我说:“我知道你能做。”之后又说:“你干得好,真棒!”我说:“我很欣赏你带球的方法,你的进攻确实很有威胁力。”然后说:“从明天起,你何不再努力训练,我敢打赌经过一段时间,你的射中率一定会大大提高。”这样就巧妙地指出了命中率远不够高的缺点。让孩子去探索春季的一天,邻居家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14.
<正>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原件什么样,复印件就什么样。看着孩子就知道父母会是什么样,看着父母就知道孩子会是什么样。这样的结论落在自己身上都说不是,拿这样的结论去看别人,却都说很准。你说什么,你的孩子将受影响;你做什么,你的孩子更受影响;你不做什么,你的孩子也受影响。因为家长的不想、不懂、不做,孩子对社会的认识面窄,这些在未来必定成为制约他发展的盲点。  相似文献   

15.
在平常和家长的交流中,听到不少这样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是怎么回事,让他去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我不行’或者说‘我不会’。”。其实这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到底怎样才能让他们自信起来呢?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现在的父母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孩子的不自信的根源是家长过分不信任或挑剔所造成。  相似文献   

16.
刘彤 《早期教育》2005,(1):36-36
美国蓝么(lamb)博士曾这样说:婴儿早年形成的对父亲和母亲的依恋程度是一样的。美国楼沃(Louv)博士曾这样说:父亲趋向于站得离孩子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并以此来鼓励孩子探索问题。这是因为父亲高大的身躯能及时避免危险的发生。美国父亲梅森则这样说:男性和女性一样都能很好地照顾孩子,因为这是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17.
“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孩子一点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学会爱!”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小学科学教师杨帆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我乐于跟我的未成年的孩子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我死了,你怎么办?你死我也死!孩子激动地说.说这话的时候他6岁.我看到他在这样说的时候脸是涨红的,情绪很激动、很气恼.  相似文献   

19.
阮肇兴 《教育文汇》2012,(11):47-48
一位二年级的老师叫学生画小鸭子,有一个孩子把鸭脖子画得比鹅脖子还长。老师说,鸭子怎么能这样画呢?老师说着用多媒体打出一张小鸭浮水的画:看,这就是小鸭子!你画的是鹅还是长颈鹿?一位老师要求一年级的孩子画太阳,有一个孩子画的太阳是绿色的。老师说,谁见过这样的太阳?你画的是青苹果吧!  相似文献   

20.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请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外面的世界才会更精彩,教育的空间才会更广阔。有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站着和孩子说话,这样会不平等。”蹲下来,和孩子同等高度,与孩子一起去看世界。这样,不仅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更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让孩子们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