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曾听过玉器的雕刻技巧讲解,巧妙地运用玉石本身的纹路和肌理雕刻出来的玉石最美、价值也是最高的。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数学课堂,对待孩子的思维发展其实是同一个道理。尊重孩子真实的学习状态,利用课堂中的真实学习状态生成教学资源,顺应孩子的思维而又巧妙地让  相似文献   

2.
早在丝绸之路形成的1600多年前,就有一条玉石之路沟通中国内地和欧亚大陆。丝绸之路青海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空前兴盛。隋唐以后仍经久不衰,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人类古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齐颖 《中学理科》2007,(5):92-92
玉,石之美者.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有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畅致远的声音的美石称为玉,并称赞这是玉之“五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国家,如河南装李岗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文化层、内蒙古兴隆洼文化层、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等等,出土的玉器将中华文明推至距今8000年前,比文字记载足足早了3000年,可谓“古国玉史启文明”.无论何种玉石,都以中国的雕刻技艺最为高超,精美绝伦,有“东方艺术”的美称.中国的“国”字就是将玉围起来.由此看来,中国的国石就是玉.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以前,与葡萄、葡萄酒相关的葡萄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及葡萄文化经西域传播的重要内容。魏晋南北朝以前,葡萄文化经西域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由京畿向四周及由中原内地向西域、东亚传播、扩展。先秦时期,"蒲陶"一词在西域传播;秦汉时期,葡萄文化已由西域传入中原内地,并在内地逐渐丰富起来,同时开始由中原返传入西域;魏晋南北朝时期,葡萄文化领域扩展,由内地向西域的传播内容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玉石雕刻人才的培养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一对一,师徒或者父子口传身授型.第二种:是在玉石雕刻工厂的学习,在玉石雕刻师傅指导下,学徒们边生产边学习的类型.第三种:是在玉石雕刻高等或者中等专业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加实践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各有利弊.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三种培养人才的途径各自的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与祖国内地始终保持着政治上的统一,也始终保持着经济文化方面的密切交流。在经济方面主要表现在内地牛耕与养蚕技术的传入西域;在文化方面则主要表现在佛教和乐舞的由西域传入内地。 牛耕养蚕传西域 西域的原始居民最初主要从事狩猎和畜牧。后来又有了农业,用石斧、石锛披荆斩棘,开荒种地;用石镰收割;用石磨盘加工。稍后,发展到使用铜斧铜刀。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汇报情况,司马迁据此写出了《史记·大宛列传》。其所记天山以北一带多是以畜牧业为主的“行国”,天山以南虽多是以农业为主的“城郭诸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中,爱国主义思想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汉代开始,内地有不少杰出人才远戍西域,他们中的一些人留下不少描绘西域山水风光及人事活动的诗歌,虽然个别作者在部分作品中曾流露出消极悲凉情绪,但不能否认爱国主义是这些诗歌的主要内容。描绘西域风情的诗歌是我们的一笔优秀的文学遗产,我们应该研究它,继承它,以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新文学。本文想就这些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内容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汉代佛教传入西域诸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大量史料考证,对汉代佛教在西域地区的传播年代和路线进行了考查,认为佛教是公元前87年经克什米尔传入于阗。在西域,龟兹地区与佛教接触的时间相当早,甚至有可能比于阗地区还早。我国中原地区的佛教最早传自西域,吐鲁番和河西走廊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精美著称于世的红山文化玉器所用的材料形形色色,不仅有玉石,也有各类宝石及半宝石。根据塑造的主体,正确选择透闪石质玉、蛇纹石质玉、斜长石类玉石、石英质玉石,或宝石中的金刚石、刚玉,以及天河石、水晶、萤石、绿松石等半宝石材料,参照颜色、硬度、尺寸等实际品质因材施艺,从而充分反映出材料质地的自然美感,使玉器别具风采、引人注目。各种材料大量合情合理地利用,促进了玉器琢磨工艺技术迅速提升,体现在钻控工艺上,有螺旋孔道、绞丝孔道、象鼻穿孔等等;体现在造型方面,有简约、写意与写实等形式。如今我们通过分析玉器孔道的这些原始痕迹及因不同材料采取的不同造型,能够解读出各类红山文化玉器所处的不同时期以及所承载的重要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本区玉器的起源,学者们的主流看法是始于仰韶时代的大溪文化。其实早在距今约8000年前,长江中上游一带就已经出现了玉器,到了距今7000年左右的大溪文化时期,随着玦、璜、坠、璧和环等各种器类的相继出现,本区史前玉器获得了重要发展。丰富的玉器考古材料表明,长江中上游一带也是中华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基此,本文拟在对已有文献资料作进一步分析整理基础上,就本区史前玉器的起源及初步发展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有补于这一学术缺憾。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出现了玉、石、牙雕艺术.如浙江余姚河姆渡、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的雕刻品,距今都已有五、六千年.进入商代,玉、石雕刻已成为城市手工业的独立部门.如河南安阳"妇好"墓就出土了六百余种商代玉、石器和三件高达三、四十厘米的象牙雕刻器,集中地反映了商代的雕刻工艺水平.从战国到秦汉,由于政治上的大变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型艺术也发生了变化.至汉代的雕刻空前发达,在石刻中,有圆雕、浮雕和线雕等多种技法;在造型和线的运用上,由朴质雄劲变为优美细致.内容除表现现实生活、神话故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在立体雕刻方面,例如陕西省兴平县西汉霍去病墓前大型立体石雕人像、动物像等,是现存我国圆雕石刻中最完整,并且自成一组的石雕艺术遗产.这些不同形态的作品,是根据石料的原形,以圆雕为主,间以线雕勾勒,雄健有力,质朴浑厚,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西汉全盛时期的雄伟气魄.这是我国古代雕刻工匠们以卓越的艺术才能,创造出的一批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12.
由于玉石所具备的质坚、润泽、美观等特点,玉石被雕琢成为各种器物。在我国古代,结合不同玉器的形制特征,玉器被广泛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和装饰,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紧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一、新疆的地理状况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古代,今新疆和新疆以西的大片疆域,在当时统称为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时期,西域正式归入中国的版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唐代继承了汉代的规模,设置了安西都护府,管理着新疆的广大地区。到了清代,公元1884前年(光绪十年),在西域正式设置省,省会设于迪化(乌鲁木齐)。从此,这辽阔的土地就称之为新疆。在行政管理上进一步统一起来,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也促进了新疆农业经济的发展。新疆与内地人民友好关系更加密切,也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这种交流…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我国玉器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其时,用于丧葬的玉制品有了明显的发展。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即玉衣,是颇具特色的汉代玉制品。玉衣之作,兴于东周,盛于两汉,衰于魏初。玉衣仿照人体形状而作,以便盛放死者。玉衣的使用,从不完备到逐渐完备,经历了较长时间,才最终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制丝的国家 ,古代西方称中国为“赛里丝”(丝国 )。早在殷商时已有绢、文绮、刺绣 ;周时有罗、纱 ;战国的经线显花织锦已于临淄、长沙发现 ;汉代丝织工艺空前提高 ,出现了彩锦。自汉开通西域以来 ,至唐朝 ,我们与西域的友好往来达到极盛。汉唐与西域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丝绸贸易 ,所以我国中原通向西域之路有“丝绸之路”的誉称。中原王朝与西域的关系 ,我国古代史籍中有丰富的记载。特别是本世纪以来 ,丝绸之路沿线已发现的大量古代丝绸 ,进一步证明和丰富了历史文献的记载。这些考古新成果 ,为进一步研究汉唐…  相似文献   

16.
两宋以前栽培葡萄及其酿造产地的扩展,是中国古代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及葡萄文化经西域传播的重要内容。两宋以前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经西域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由京城地区向四周扩展。先秦时期,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已开始在西域传播;秦汉时期,葡萄和葡萄酒产地在西域扩展,并向关内初步推进;魏晋南北朝时期,葡萄、葡萄酒产地主要在内地都城拓展;隋唐时期,葡萄和葡萄酒产地较快发展;五代辽宋西夏金时期,葡萄、葡萄酒产地广泛(尤其在江南)扩展。  相似文献   

17.
就鞍山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几件玉器,玉石耜、玉石斧、玉石刻刀做了深入分析,对当时鞍山地区原始人的社会形态、经济形态、社会生活各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这几件玉石器的文化内涵做了较深刻的剖析,指出鞍山地区发现的玉器与岫玉的关系,以及与红山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曾听过玉器的雕刻技巧讲解,巧妙的运用玉石本身的纹路和肌理雕刻出来的玉最美、价值也是最高的。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数学课堂,对待孩子的思维发展其实是同一个道理。尊重孩子真实的学习状态,利用课堂中的真实学习状态生成教学资源顺应孩子的思维而又巧妙的让孩子得到发展,这应该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应有的科学精神和艺术追求。第一个小细节:老师不再说"你说的就是……"一节五年级《小数乘法》的课堂上,例题每千克苹果0.8  相似文献   

19.
特色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而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又主要体现在学校的课程特色上。耀华小学地处广州市古老西关腹地,地域特色明显,学校周边是三大玉器市场,所处社区有悠久的玉石工艺制作和玉石交易历史。与此同时,学校有很多学生家长也经营着玉石生意。这种地域文化资源是其他学校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20.
刘国胜  刘金敏 《沧州师专学报》2006,22(1):108-108,110
现存陵墓雕刻中,汉代霍去病墓雕刻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石刻群,是西汉石雕的代表作品。霍去病墓前石雕造型洗练,浑厚质朴,深沉雄大,它是汉代以后整个中国古代大型纪念碑雕刻的典范作品,是我国雕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它在打破汉代以前的旧的雕刻程式,建立更加成熟的中国式的纪念碑雕刻风格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