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跳上成支撑身体不稳产生原因: 1 两手距离太大。 2 低头屈髋、身体没挺直。 4 身体倾斜角度不合理。纠正方法: 1 注意两手握杠时距离稍比肩宽,跳起支撑时两手用力  相似文献   

2.
<正> 动作由分腿坐两手腿前握杠开始,屈肘、上体前倒,两手撑杠、含胸提臀、收紧髋腹,稍低头。在两肩接触并撑杠的同时,两肘外展下压,防止肩下漏。臀部过肩上垂直部位时(或身体重心提到肩垂直部位),两腿向侧分,伸展髋关节并拢两腿成肩倒立,直体稍抬头。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双杠前滚翻时,学生易犯错误动作是:(一)抬头向前探肩:(二)屈肘内收向下漏肩:(三)团身提臀不足;(四)向前滚翻时脱手换握杠时机不当等等;原因有三个:(一)正确动作概念不清;(二)完成动作的内力素质不足;(三)畏惧、紧张心理等。通常教师在教学中考虑教法较多,然而深入研究与教法相辅相成的保护帮助方法较少。根据我多年普通高校教学实践,我认为“单臂杠下反握保护帮助法”对纠正  相似文献   

4.
做单杠单臂类型动作时,不少运动员握杠手感到吃力、滑脱,甚至脱手。我们的研究表明,改善护掌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新护掌具有改善握杠效果、增强握杠能力的作用,可为运动员掌握单臂类型动作,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握法握杆时,掌心相对目与目标线垂直是重要的,两个拇指的肉垫要放在握把的正面,不管你喜欢食指伸直,还是喜欢左手的食指仅盖住右手的小指。不管个人的喜欢如何,反向重叠握杆法,左手食指的作用,可提高控制推杆的感觉。关于握杆的松紧,技术好的选手一般都较松,两手的压力平均。  相似文献   

6.
一步教法:骑撑,两腿夹紧(在踝关节处交叉互勾)向前回环。练习要求:1.起三力时要梗头、挺胸立腰、直体前倒。2.回环至3/4时,臂伸直,两手和骑撑腿用力撑压杠,同时挺胸立腰,头向上顶。保护帮助方法:站在杠前练习者右侧,两手从杠上扶肩,练习者上体前倒时,左手送肩背,回环至1/4时,右手顺势拨背,当回环至3/4时,左手从杠下托腰背,右手挡肩。一步教法的目的是使练习者建立回环感觉,体会直体前倒和近结束时撑压杠、头向上顶的动作技术。二步教法:骑撑、提重心、骑撑腿前跨、上体前倒。练习要求:两手用力撑杠、提重  相似文献   

7.
举重项目的教学内容包括三项标准动作(两手推举,两手抓举,两手挺举)和一般发展身体与专门辅助动作。在过去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对举重三项标准动作与一般发展身体与专门辅助动作的教学,曾采用过不同的程序。一九五四年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先教两手抓举,后教两手推举,再教两手挺举,和一般发展身体与专门辅助动作。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因为抓举技术较难掌握,想先突破这一教学难关。一九  相似文献   

8.
专家信箱     
问:据说贝克尔正手握拍不是一成不变地用一种固定的握法,而是根据来球的高度和旋转的不同随时调整握拍,这让我这个普通的球迷深感吃惊,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广州球迷阿建) 答:正拍抽击的握拍方法有传统的东方式、西方式和大陆式3种,但随着网球技术的不断发展,正拍握法远不止这些了,通常还  相似文献   

9.
第三部分克服弹性物体阻力练习常用的有弹簧拉力器、橡皮筋等。其特点是随着动作的结束而阻力增加。最大阻力表现在动作结束时。根据虎克定律,弹性物体形变的大小与作用力的大小成正比。若为了使整个动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阻力大致相等,就必须用弹力很强的或很长的弹性物体。 1、高抬腿动作方法是两手握双杠,左膝结橡皮筋,另一端固定在杠柱上,上体前倾,做抬大腿动作,另一腿积极蹬直,连续练习,两腿轮换做。练习要求:蹬、抬,送髋,抬腿用力,两手不要拉杠。该动作练习主要发展髂腰肌,大腿屈肌群力量。  相似文献   

10.
局部多汗症系指人体某个部位出汗特别多。常见部位有手掌、前额、足底,这些部位大量出汗往往给体育教师的教学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体育教师手掌多汗症比较多见,不论夏天、冬天两手经常湿漉漉的,不管你是在单杠、双杠,还是持器械操、武术、篮球、排球等教学中,因手滑、握不住杠、拿不住球,给做示范或保护学生,都会带来一些困难,有时还会造成不应有的危险事故。   头部和前额多汗,在上课时汗水不停地向眼部流淌,直接影响视线,破坏教师示范、讲解、纠错、保护和测验时的动作质量。   足底多汗除了令体育教师足底与鞋底打…  相似文献   

11.
一、排球双手垫球技术,规格是“插、夹、提、压”。其口诀是: 双手胸前互握,将手插入球下; 夹臂压腕提肩,伸膝击球用力。二、技巧运动的侧手翻(以向左侧手翻为例),规格是“空中翻转一个面,手脚落地成一线”。其口诀是: 两臂侧手举,侧步左倒体; 左手一落地,右侧上摆起; 两手撑地要低头,两侧分开经倒立; 翻转要象车轮转,手脚落地成一线。三、前滚翻口诀是: 蹬腿、提臂、要低头; 团身、前滚、身似球。四、双杠分腿骑坐慢起成肩倒立是: 握杠贴近大腿前,屈臂倒体上提臂; 肩着杠面臂外展,身体重心向上提;  相似文献   

12.
专家邮箱     
让握拍更舒服问:我正手一般用半西方式,单反用东方式反手,截击、发球、切削一律又都采用大陆式。可是每次打球时,我总要花一段时间来适应各种握法的感觉,否则老觉得别扭,特别是我打反手上旋时明显感觉握拍难受。请问:像我这样的情况正常吗?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介绍给我的?  相似文献   

13.
在简化太极拳中,“云手”协调性要求高,左右手动作不易配合,上下肢也较难相随,比较难学。本人根据多年教学体会,对“云手”采用分解法教学,待单个动作熟练后,再进行完整动作的教学。一般教学步骤为: 一、上肢先教单手练习,单臂在体前按上、外、下、里的顺序划立圆,继之提出三个要求:1、云手时,手高不过眉、低不过髋;2、手上云时,与面部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3、当手上云到面部时,手臂内旋,掌心逐渐转向外、向下捋按。左右手交替练习,直至动作基本定型。接着两手同时等速按上、外、下、里的顺序缓慢地云手。两手协调配合,两手往往同时在左或在右;一手在上时,另一手则应在下。仔细地体会几次,很快两手就能配合自如了。  相似文献   

14.
“直拍握法和横拍握法究竟哪个优越 ?回答还是那句老话:各种握拍法都可以攀登高峰。实事求是地说,目前直板遇到的困难比较多,相比之下,横握球拍比较有利。主要表现在直拍反手攻击能力弱,横拍能功能拉孤圈球,比较主动……面对欧洲强有力的反手,越来越显得被动。过去我们两手对人家一手,现在变成了我们一手对人家两手。本次奥运会上,刘国良被瓦尔德内尔淘汰,原因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反手太弱。”这是 2000年《乒乓世界》“主编侃球”一文中徐寅生叙述的 (17页 )。   早在 1992年《乒乓世界》第二期第 2页徐寅生在“创新才有生命…  相似文献   

15.
<正>一、身体倾斜角度由大到小进行学练练习方法:练习者在杠端,两手侧握杠,臂伸直,身体成斜身引体姿势。双脚与地面倾斜角度的大小直接体现斜身引体向上的难易程度,角度越大越近越容易(图1-1),角度越小越困难(图1-2)。8~10次1组,练习2~3组。  相似文献   

16.
自1981年甘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以来,男子单杠技术是六项中发展最快的项目之一。首先表现在下法的难度、腾空高度、落地稳定性方面都有新提高;其次是脱手再握的高空翻、高腾越的数量更加普及,尤其是腾越接腾越及腾越接空翻的高难度连接已成了夺冠的重要武器之一;第三,用单臂完成的各种转体以及各种握法(反握、正握、扭握)的单臂接空翻抓杠已成为加难、出新、改变成套编排的极重要内容之一。因而,继续深入的总结和研  相似文献   

17.
<正>一、认知动作技术的结构原理,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引体向上的动作方式有很多种,如:正握、反握;直臂、屈臂;借助身体摆动、身体悬垂静止等。学生达标测试引体向上的动作要领是:两手正握杠、两臂伸直呈悬垂,引体向上至下颏过杠,然后伸臂还原呈悬垂。它包括屈臂引体和下落两个阶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规范,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教学图片、视频、微课等形式,给学生建立正  相似文献   

18.
《电子竞技》2013,(8):22-23
对于ZOWIE鼠标,相信很多读者朋友们是既陌生又熟悉。而在几次"女王赛"的比赛后,ZOWIE的品牌如今也已经印入了很多朋友的脑海。如今,一款新鼠标的问世:ZOWIE FK鼠标让大家眼前一亮:这是一款为RTS类游戏玩家所设计的鼠标,造型完美符合了RTS游戏所需的手型。对于鼠标的握姿,可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手指呈自然摆放的趴握式,从手指到手掌均均贴合在鼠标上盖表面,这样的握法在人体工学  相似文献   

19.
<正>在双杠教学中,设计合适的辅助练习不但能更好地提高练习效果,而且能降低学生对双杠的恐惧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双杠支撑摆动"后摆下"辅助练习三方法,在教学中较为实用,且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学习规律。一、杠端小幅摆动推撑换握主要解决问题:推撑换握。具体做法:此练习分为两步,先在杠端放置适宜高度的跳箱,让学生站在跳箱上俯撑杠端做推撑换握后顺势跳下;然后在这一  相似文献   

20.
在近年的比赛中,单杠脱手再握动作大量出现,已成为衡量单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无论在训练或比赛中,这种动作的失败率都较高,因而有探讨的必要。较典型的脱手再握的全过程包括:大摆下落、振浪、制动、撤手、腾空以及抓杠。各阶段密切联系,前阶段总是后阶段的初始条件。能否顺利抓杠,与此前的各阶段的力学参数都有一定关系。顺利抓杠的最后条件是几何性的:1、抓杠前人体重心与单杠间有适当的水平距离;2、躯干与水平面有适当的夹角。以上两种参数的形成,是从大摆下落开始的一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