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图书馆》2006,(2):79-79
2006年被人预言为博客出版年,这种预测的根据来自博客的迅猛发展。百度去年底的报告说,在中文互联网领域,博客站点已达到3682个,博客人数达到1600万。在中国,博客已成为一种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声音,尽管这种声音嘈杂各异,但是汇到一起就似乎成了部分社会群体的呼吸,它来自民间,常被称为大众或草根。而2005年之前的博客还只是一种圈子内的游戏,一种兴趣相投的人在网上聚集、联络和彰显的工具。但是随着新浪等门户网站推出博客服务,建立名人博客,博客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博客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博客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  相似文献   

2.
名人博客是与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互联网被深深地打下了“博客”的烙印,从全球到中国,无不舞动着博客的身影,怪不得有人称2005年是“博客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近来,以新浪、搜狐、MSN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纷纷推出博客服务以及举办博客大赛等活动。2005年9月到10月,搜狐、新浪以及博客网先后举办三大博客赛事;2006年4月20日,第二届新浪中国博客大赛正式开赛。四大赛事带动博客注册用户迅速增长.步入全民博客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2002年,方兴东将博客引入到中国,从此博客作为一支新锐的发展力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05年,博客作为草根媒体,在新闻传播中首次显示出自己强大的力量,成功地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江西九江地震事件,使人们对博客传播有了新的认识.随着博客的发展,其商业价值也为各方所重视,博客开始"卖钱"并引发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陈洋 《新闻前哨》2010,(12):57-59
2005年新浪网推出博客频道,成为国内最早开发博客资源的门户网站。随后,搜狐、网易也纷纷推出各自的博客频道。博客以个人日志的方式,在内容上实现了网民的个人表达,给普通人一个巨大的信息发布平台。  相似文献   

6.
名人博客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瑜  殷俊 《今传媒》2006,(8):14-15
对于紧跟时代发展的中国来说,2005年被称为“中国博客元年”。中国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了全民博客时代:几乎是每秒10个的博客增长速度和4000万以上的博客注册用户。作为国内领先的博客门户,博客网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发展势头迅猛;而作为传统门户的新浪、搜狐等,则不甘心落后于潮流,在分别推出了“首届中国博客大赛”和“全球中文博客大赛”后,相继推出了门户博客。借助于门户网站的优势,新浪和搜狐博客刚一面世就受到了网民们的追捧,而新浪和搜狐的名人博客战略也起到了极大的营销效果,两大门户网站博客的人数呈几何级数不断翻番。目…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两会,博客成为一抹亮色.人民网的强国博客,王小丫等央视名主持人的博客等媒体博客不仅吸引了大量网民,也引起了美联社等境外媒体关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早在2005年初,中国记者网就正式开通了全国首个以编辑记者为群体的记者博客之家(www.areter.com/blog).2006年2月,人民网又开通了强国博客.不可否认,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媒体涉足博客.  相似文献   

8.
2002年,因为出现了第一批博客而被称为中国“博客元年”2005年,因为迅速普及被称为“博客大众化元年”2006年,因为更广泛的博客群体而被称为“全民博客年”中国博客旋风三步曲:  相似文献   

9.
博客自从2002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每年都会有新的发展。2003年是中国博客发展年,用户达到20万;2004年是博客商业化年,博客开始成为互联网上的一种普遍现象; 2005年是博客大众化元年,博客开始从精英向所有网民和非网民普及,占中国互联网网民总数的10%左右;而到了2006年,中国则兴起了官员博客。  相似文献   

10.
张东亚 《今传媒》2007,(4):54-55
博客从2001年在国内落地以来,到2005年"中国博客元年"到来,"全民博客"加上"名人博客"的火热创造了惊人的点击率,博客的发展具备了投放广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白云 《新闻实践》2007,(3):40-41
如果说2005年被称为中国的博客元年的话,那么,2006年则是中国博客及博客研究迅速发展的一年。一、博客研究的专业化说去年是博客研究专业化的一年并不过分,因为这一年有一个专业研究组、一本专著和一份调查报告可以成为中国博客研究专业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2005—2006年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05年博客发展作了分析,介绍了风险投资对博客的推动情况,并提出了2006年博客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杨亮 《新闻窗》2007,(1):91-92
从2002年国内第一个博客平台“博客中国”网站建立,到2005年博客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博客人数达到1600万人,中文互联网领域的博客(Blog)站点达3682万,平均每个博客有约2.3个站点。以“追求思想共享”为主要目的,“重建互联网秩序”为志向的博客在中国发展迅猛。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写博客呢?在传播学领域,博客模式的传播行为究  相似文献   

14.
李慧 《新闻窗》2011,(3):68-68
网络的迅速发展,给博客提供了新的空间。网络的匿名性、参与性、互动性,使得博客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场所。博客的存在最终是达到一种思想和信息的共享。博客以传播主体为界点可以分为名人博客和草根博客。近年来,草根博客的"狂热",是否就意味着名人博客的"淡化"?事实上从网络博客发展的表象来看,名人博客和草根博客在博客领域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15.
付松聚 《青年记者》2007,(3):129-129
博客是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新生宠儿,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发布的《2005—2006中国互联网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已经达到1600万,预计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达到6000万。目前,我国已经有三大博客网站,即博客网、中国博客网和BLOGBUS,统计中国博客的注册用户达到740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曾丽清 《今传媒》2006,(8):61-62
前不久,“80后”作家韩寒和文艺评论家白烨在博客上的骂战由最初的议事演变到人格侮辱及人身攻击。之后随着第六代导演陆川、音乐人高晓松、文化评论家解玺璋等人的加入,使这场骂战升级为一场席卷博客的风暴。大腕们的粗俗言语令许多人所不齿,同时也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网络自律、博客公约之类话题的关注。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研究报告》指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在中国,这一数字达到了1600万。2006年,随着博客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博客数量预计将达到6000万。中国博客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从边缘到主…  相似文献   

17.
博客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詹新慧 《传媒》2006,(2):46-48
2005年的博客:火! 来自博客界的行动是第一波:2005年初,博客网(当时还是"博客中国")举行研讨会,宣布并购博客动力,并融资1000万美金,将博客注册用户发展到300万.6月,腾讯QQ推出Q-zone,算是门户网站推出的第一个有影响的博客,其实在此之前,TOM已有博客,和讯转做博客,而新浪的博客1.0也已在测试中.9月8日,新浪在京宣布推出Blog2.0公测版,搜狐、网易紧跟其后,一场来自门户网站的博客大战随即拉开,战火燃烧的催化剂则是各种博客大赛和拉"客"行动.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06,(4):38-38
据《羊城晚报》3月8日报道:中国互联网协会新近发布的《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研究报告》说,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其中我国有1600万。这标志着博客开启了互联网个人化时代的帷幕。  相似文献   

19.
罗攀 《网络传播》2006,(6):57-57
当前的中国,最流行的网络概念不是BBS、QQ,也不是MSN,而是“Blog”(博客)。回眸2005年的博客世界可谓异彩纷呈:专业博客网站如“博客网”的并购及融资;各大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搜狐网等纷纷举行的各种博客大赛;以及学术理论界在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上专门开设研究专题对博客进行研讨等等。这些都表明:“博客”,这种以网络日志和超文本链接作为基本构成要素的个人网页,正在成为一种以燎原之势发展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0.
雷璐荣 《新闻界》2006,(6):104-105
一、回顾“:量”的发展状况(一)“网络日志创作者”Blogger的大量涌现。这里的“博客”不仅是新媒体时代信息发布和传播的开拓者,更代表着一种思想文化和民主意识的先进指向。《2005年中国博客市场研究报告》中表明,2003年我国博客人数为20万,2004年达到100万,2005年更是实现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