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湘南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元素在现代别墅装潢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南古民居是明清时期湘南地区相对繁荣时期多种文化孕育的产物,是中国古民居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湘南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它的建筑样式及装饰手法蕴涵着深厚的传统人文精神,体现着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只有既能体现湘南传统居住文化的神韵,又具备时代感的设计,才能真正把湘南传统建筑装饰的长处与现代室内设计有机地融合,才能创造出具有浓郁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融古今为一体,以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的现代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2.
湘南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一次农村武装起义,在党史和军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对湘南起义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开展与其他起义的比较研究,认为:湘南起义的地位应在广州起义之上.  相似文献   

3.
湘南起义伟大功绩已经载入史册。提起湘南起义.人们自然想到的是朱德、陈毅领导的红军和湘南特委。然而,人们往往忽略毛泽东与湘南起义的关系。毛泽东自始至终都为湘南起义做出着贡献,他对湘南起义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进湘南大开发是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十分重大。从湘南角度来看,湘南大开发是湘南三市本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全省角度来看,湘南大开发是湖南参与泛珠三角合作、加速融入粤港澳、实现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从全国角度来看,湘南大开发是湖南打造中国重要的城市群和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湘南是个多方言地区,对湘南方言分布及成因进行静态分析,湘南绝大部分地方呈现出多方言共存一地、西南官话与湘南土话成为该地区鲜明语言特色的特点;对湘南方言接触进行动态分析,区分了作为强势方言的西南官话及作为弱势方言的湘南土话,揭示人们使用多方言的心理层面、语言工具性质、强(弱)势方言反映出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等。湘南多方言分布及接触对湘南地区社会文化生活及推普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历史时期的湘南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时期的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湘南道县寿雁镇玉蟾岩文化层中发现了一万四千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谷种子。玉蟾岩遗址入选全国一九九五年度十大考古发现和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玉蟾岩遗址文化层的存在是以湘南优越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丘陵河谷平原宽广、土壤深厚肥沃、水源条件好等生态环境为背景。尽管古代的湘南乃蛮荒之地,但农业开发的历史相对较早,在全国的农业地位重要。随着湘南人口的增加,农业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自明清以来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尤其是建国以来的无节制开发,乃至水旱灾害愈益严重而频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以史为鉴,湘南21世纪的农业结构调整应特别重视生态建设问题。为此,必须振兴林业,大力发展牧业和渔业,下大力气调整和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湘南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是湘南学院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较强的院系之一,起始于1958年成立的郴州师专物理科,历经郴州师专理化系、郴州师专物理系、湘南学院物理系、湘南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2014年更为现名。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拥有一支水平高、素质  相似文献   

8.
湘南地区语言资源十分丰富,湘南土话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湘南土话参与的语言活动主要有单方言、双方言和多方言等不同情况.从湘南土话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其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可视为具有濒危性质的方言.具体地说,湘南土话的濒危程度可分为三个等级:严重危险,受到侵蚀、受到侵蚀但相对安全.影响湘南土话濒危程度的因素主要有行政变更、地理环境和语言环境等.  相似文献   

9.
湘南经济圈是湖南区域经济的重要部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对推动湘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湘南毗邻广东、广西,邻近香港、澳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是发展湘南旅游产业的首选战略。本文从分析湘南地区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中的区位特点、市场取向、产业地位、战略目标入手,对湘南旅游产业发展作出了战略定位,提出了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的视角,对湘南起义中的"统一战线"这一重大历史问题、实践问题、理论问题展开剖析与诠释,不仅可以揭示湘南起义成功背后的关键因素,而且对传承湘南起义统战基因、弘扬湘南红色统战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湘南木雕历史悠久,作为湘南民俗文化的主要载体,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祝福,蕴含着无比丰富多彩的吉祥观。木雕艺人采用象征、谐音、寓意、比拟等手法,直接或含蓄地表达了人们趋利避害、祈求吉祥,追求荣华富贵的吉祥意念。  相似文献   

12.
湘南双方言区人对外交际多用西南官话,对内则使用土话,双方言对该片区人学习普通话有影响。通过对这种语音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合实例,找出规范字音、学习语调的技巧,从而达到探求湘南(郴州)双方言区的普通话朗读教学规律,进行针对性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湘南江永、道县一带土话和广西龙胜伶话、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话关于"床"的特殊读音进行了简要的考释,意在对湘南土话的历史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唐宋时期,有部分僧、道宗教移民迁来湖湘之地,这部分宗教移民以僧人为主,南方之闽浙和北方之陕晋,都是主要迁出地,而湖南之衡山与潭州诸山是主要迁入地。在迁移时间上主要集中于唐中后期与北宋时期,迁徙原因主要与佛道之学传授有关。他们的到来对湖南宗教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木材的选用和木雕工艺的运用对湘南古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木材的选用上,湘南地区的人们注重方便、经济和审美,主要选取当地产量大、本身材质好、符合百姓审美习惯的樟木、杉木和松木等树种。以当地的木材为材料,湘南地区发展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居木雕装饰,在制作工艺、雕刻形式、艺术特色方面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装饰内涵。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湘南地区培育新型农民,必须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探索切合湘南地区实际的新型农民培育途径,并建立健全培育新型农民长效机制,发挥新型农民主体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7.
湘南民间石雕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形成环境.因其艺术特色鲜明,且数量多,分布广,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湘南民间石雕所处的地理、人文环境和艺术手法、内容入手,通过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的研究,探析湘南民间石雕的艺术特征、内涵,揭示其文化价值,对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传承,弘扬地方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湘南木石雕是中国雕刻艺术中的奇葩,被雕刻家们尊为“具有世界地域文化面貌的木石雕精华”.其形成 与影响,既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渊源,更有着湘南独特的地理区位抉择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