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20年来,随着肌肉针刺活检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运动生理和运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骨骼肌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在肌纤维分类、不同类型肌纤维的特点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有些已用于运动员的选材和指导运动训练。骨骼肌纤维的分类长期以来,由于不同学者从事研究的领域及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对骨骼肌纤维的分类因而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1.解剖学分类早在1874年,Ranver根据哺乳类动物骨骼肌的不同颜色将其分为白肌和红肌,后来又发现有些肌肉的颜色介于红白之间,称为浅红肌。目前已知,这种颜色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年来,西方一些国家(如瑞典、丹麦、美、日等国)的生理生化学工作者较广泛深入地研究了人体骨骼中白肌(快肌)与红肌(慢肌)的组织形态,生理生化学的代谢特点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引起有关人士广泛的重视。我国一些运动生理及体育工作者也很关心这方面的研究与进展。现仅就所参阅的部分资料以及微薄见解综述一二、介绍于后,俾供参考。一骨骼肌纤维研究史简介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动力因素。因此,不论从组织学、生理生化学及对运动调节等方面来看,都是很重要的。早在1678年Lorenzini首先发现兔子的骨骼肌中有不同的颜色,有些较红,有些相对  相似文献   

3.
训练能否使两类骨骼肌纤维产生互变之我见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高慧莲目前,在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术研究中,对人体骨骼肌的两类肌纤维-红肌(慢肌)、白肌(快肌)与运动训练的关系及相互转化问题的研究,尚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还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人体两类骨骼...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骨骼肌纤维类型是体育科学研究中一项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国外学者大量的研究材料表明,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与专项运动能力有明显的依存关系。在某些运动项目中,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特点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一个先决条件。所以,测定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在运动选材和运动训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提高运动竞技水平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然而,肌纤维类型的测定却未能广泛地应用到体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骨骼肌纤维类型是体育科学研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国外学者大量的研究材料表明,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与专项运动能力有明显的依存关系。在一些运动项目中,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特点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一个先决条件。所以,测定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在运动选材和运动训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提高运动竞技水平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然而,肌纤维类型的测定却未能广泛地应用到体育运动实践中去。这是因为当前采用的测定方法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急性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不同肌纤维内Ca^2 转运功能变化,测定了股四头肌红肌和白肌线粒体钙含量和肌浆网Ca^2 -ATP酶活性,结果红肌和白肌线粒体^2 含量增加,肌浆网Ca^2 -ATP酶活性降低,说明急性力竭运动后肌细胞内Ca^2 转动功能发生了改变,影响了肌肉收缩特性,从而导致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瑞典和美国等一些国家的运动生理生化工作者广泛深入地研究了人类骨骼肌纤维中快肌与(忄万)肌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我国许多体育科学工作者与教练员都非常关注这方面的动态与进展。现根据我们掌握的文献综述报道如下。历史与现状 Lorenzini(1678)首次报道了兔骨骼肌有不同的色泽,有些较红,有些相对  相似文献   

8.
<正> 力量、速度、耐久力是田径运动员重要的身体素质,发展这些素质则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它们的生理学基础,有助于提高教学、训练工作中的自觉性。力量表示肌肉紧张用以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其表现形式又可分为最大力量,爆发力量和力量耐力。肌肉力量的大小受到下述一些因素的制约,而运动训练又或多或少地能给这些因素以积极的影响。 1、肌肉纤维的类型和它们在肌肉中的比例。研究发现,骨骼肌由机能不同的两种类型的肌纤维组成,即白肌纤维和红肌纤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不同低氧暴露与运动模型,观察大鼠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变化,为低氧训练提供更科学的训练依据.方法:9周龄大鼠模拟6周不同海拔高度(0m、2200m、2200m~3500m、3500m)低氧暴露与运动两种模型,共8组(n=80).实验期间,低氧暴露组连续6周单纯低氧刺激,低氧运动组每日按(20~22)m/min的速度跑台运动90min,每周5次;实验结束后用ATP酶染色法测Ⅰ、Ⅱ型肌纤维类型,显微镜采集图像后分析软件计算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SO、FOG、FG肌纤维百分率.结果:(1)比目鱼肌中FOG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6%、在海拔2200m~35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9%(p<0.05),SO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35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0.8%;(2)趾长伸肌中,4个海拔高度FOG肌纤维百分率运动组均高于暴露组,分别高0.4%、3%、7%、6.7%,SO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0m时运动组较安静组增加4.5%;FG肌纤维百分率在4个海拔高度下变化不明显.结论:(1)6周不同海拔低氧暴露与运动双重刺激后,大鼠骨骼肌组织产生适应性变化,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FOG肌纤维百分率增加,有利于提高大鼠运动能力;(2)大鼠比目鱼肌SO、FOG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3500m运动后高于暴露组,提示在2200m~3500m低氧复合运动模式下运动,有助于提高大鼠肌肉有氧代谢能力;(3)6周不同海拔高度单纯低氧暴露及中强度低氧运动不会引起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的骨骼肌该如何适应运 动的反复刺激,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肌肉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具体地说,组成肌肉的肌纤维类型对于运动员更好地适应训练计划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运动员比其他运动员在短跑中能跑得更快、肌肉更容易得到强化,而在长距离比赛中更容易坚持下来而无疲劳感的原因之一吧。为了给每名运动员设计出最佳的训练方案,作为教练员,了解运动员骨骼肌的复杂性是十分重要的。 一、肌纤维类型 (一)白肌纤维 人体有三种不同的肌纤维类型。收缩时间缓慢并具有强抗疲劳性的肌纤维称为白肌纤维(又称慢  相似文献   

11.
骨骼肌运动适应性变化的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动训练能促使骨骼肌形态、结构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如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肌纤维类型转化等。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与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肌纤维类型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机制为研究骨骼肌运动适应性变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有些人很容易发胖,而另一些人却毫不费力地保持苗条身材。据研究,原因可能是这两种人的肌纤维有所不同。骨骼肌中不同类型的肌纤维的相对比例可能是造成过度肥胖的因素之一。 骨骼肌由多种肌纤维组成,是人体的最大组织。其中慢肌纤维(或称红肌纤维)的主要能源,来自脂肪酸,即脂肪成分。由于肌纤维中贮有脂肪,所以慢肌纤维比较能抗疲劳。快肌纤维(或称白肌纤维)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国和西欧的一些运动生理生化学者广泛深入地研究了人类骨骼肌纤维中快肌与慢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并取得了不少进展。 专项运动员的骨骼肌纤维组成的特征到底是由于运动训练的结果,还是天赋的才能呢?也就是说,骨骼肌纤维的百分组成能够改变吗?为了弄清这一问题,P·D·戈尔尼克(1973年)让6名男子参加了为期5个月的骑自行车的有氧训练。在训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行之有效地进行游泳训练,使游泳成绩大幅度地提高,除了进行科学的训练等诸多因素外,有必要了解人体的肌肉的组成情况。一、三种肌纤维众所周知,在人体中,每一块肌肉里都掺杂着三种不同的肌纤维。我们把这三种肌纤维分别命名为:FG(白肌纤维);SO(红肌纤...  相似文献   

15.
以大鼠力竭性运动为模型,观察了牛磺酸和/或递增负荷训练对大鼠力竭运动后即刻红、白肌线粒体Ca^2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安静时白肌纤维线粒体Ca^2 -ATP酶活性较红肌的高;2)力竭运动使白肌纤维线粒体Ca^2 -ATP酶活性降低,红肌的则升高;3)5周递增负荷训练对白肌纤维线粒体Ca^2 -ATP酶活性影响较大,而对红肌的几乎没有什么影响;4)牛磺酸能使力竭运动后白肌和红肌张维线粒体Ca^2 -ATP酶活性升高,结合训练其作用更明显。结果提示:递增负荷训练中慢运动单位可能较少参与运动,所以该方法可能只对白肌起到积极的锻炼作用,牛磺酸和/或训练有保护白肌和红肌线粒体的功能和防止红肌线粒体功能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不同强度有氧耐力训练后的骨骼肌PPARаa/δ表达、相关酶活性、肌纤维类型和运动能力的变化,探究PPARа/δ在提高C57BL/6小鼠骨骼肌有氧耐力中的作用以及训练强度的影响.选用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45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分别为76%VO<,2>maX 60 min训练组(LS)、86%VO<,2>max 60 min训练组(HS)和安静对照组(RC).各运动组进行跑台训练,采用RT-PCR、Western blot、MATPase 染色检测骨骼肌中PPARа/δ、CPT-1、BoAcDH和GPDH的表达及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结果发现:运动各组骨骼肌PPARа/δ转录和翻译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而HS组均显著高于LS组;各运动组CPT-1、BoAt-DH的蛋白表达和运动能力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但运动组间没有显著差异,GPDH的表达没有显著改变;运动各组耐力能力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强,但运动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各组之间的骨骼肌I、Ⅱ型肌纤维组成百分比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PPARа/δ可能作为靶点在骨骼肌对耐力训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强度训练对于这种适应过程的影响较大;运动并没有导致骨骼肌纤维类型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
苏丽  姜宁  张玥  牛燕媚  苑红  席翼  傅力 《体育科学》2008,28(4):43-47
研究目的:研究有氧耐力运动对骨骼肌PGC-1α表达及由此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旨在探讨骨骼肌对耐力训练产生适应性反应的生物学机制,从而为有氧耐力运动增强骨骼肌细胞氧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用雄性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为3周(TC)、6周(SC)、9周(NC)、对照组和3周(TE)、6周(SE) 和9周(NE)运动组,建立无负重游泳训练模型,采用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mATPase 染色分析各组骨骼肌PGC-1α表达及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结果:有氧运动各组骨骼肌 PGC-1α转录和翻译水平与各自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mATPase染色结果表明,各运动组运动后腓肠肌纤维类型百分比没有显著改变.结论:有氧耐力运动可诱导骨骼肌PGC-1α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但并没有导致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显著变化.提示PGC-1α可能在骨骼肌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单纯运动并不能诱导肌纤维类型转变的发生,其可能是细胞内代谢和外界干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肌肉和脂肪是人体的两个重要基本成份。然而,特别是讨论训练问题的时候,则又是两个最难通晓的成份。身体包含有三种类型的肌肉,一种是随意肌或称骨骼肌,一种是不随意肌如消化道肌肉,一种是心肌。在运动中,我们主要关心骨骼肌的收缩,因为当骨骼肌收缩时,身体才能运动。人体的各种动作是通过高达434块肌肉的收缩实现的。这些肌肉由2亿5千万个小单位——肌纤维所组成。典型的美国男人,肌肉占体重的40%。  相似文献   

19.
肌肉活检技术的广泛使用和肌肉分析种种新方法的采用,使人们对肌细胞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好的了解,从而能够在肌肉分子、超微结构及生化水平上对训练所引起的种种适应性反应进行研究。人体骨骼肌由各种不同的运动单位所组成。姿位肌(如比目鱼肌)拥有更多的慢收缩、抗疲劳的Ⅰ型纤维,而时相肌(如肱三头肌)则拥有更多的快收缩但易疲劳的Ⅱ型  相似文献   

20.
人类和动物骨骼肌的特性在科学论文和一般文章中颇受重视。文章记述了不同类型肌肉纤维的收缩和代谢特征,肌纤维是怎样排列进入运动单位的,运动单位是怎样参与不同的运动练习的,运动员和非运动员肌肉中肌纤维的组成和酶活性方面有什么区别以及不同训练方式对肌纤维的影响。用针刺法从人的肌肉中取样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并不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