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选取了央视新闻频道《走基层·劳动者》和《劳动者之歌》各50篇新闻报道,对比二者在人物报道方式上的不同。通过分析得出在“走转改”活动下的劳动者新闻较以往的报道有很大的改进,主要表现为“三个贴近”:更贴近群众——广深化的人物选取:更贴近实际——平视化的报道角度;更贴近生活——立体化的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2.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党中央对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作为地方党报的科技报道就更不例外了。而且,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分量越来越重。因此,媒体在科技新闻的报道上更要力求实现“三贴近”。  相似文献   

3.
典型事例最具有说服力,也最鲜活,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宣传典型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典型事例最能反映特定环境中特定事物的本质,最能体现报道的主题思想。我们要站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高度贴近农民,贴近农业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观察、寻找、发掘、报道农民关注的事情,注重抓取带有方向性、引导性的问题,反映具有强烈时代色彩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4.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北新闻网“我为群众办实事·民声直通车”新闻专栏发挥网络问政优势,推进主题报道走深走实;新闻报道贴近百姓,增强主题报道的感染力;构建多元传播场景,让主题报道入脑更入心。  相似文献   

5.
在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让党报在保持权威性的同时又尽量贴近读者?增强经济报道的服务性,以大众化的姿态去寻求更广泛的受众,无疑是经济报道创新的一种好方法。经济报道,受众面越来越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新闻在传媒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受众面也越来越广。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受众对媒体经济报道的认知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局部的报道视角,而是更希望了解某一经济信息与大趋势之间的关系。如加入世贸组织后,一些相关企业和经营者就会迫切希望知道给他…  相似文献   

6.
是不是“冷”了下来?同前些年农业报道的热乎劲相比,近年来的农业报道似乎沉闷了下来。有部分记者悄悄地转移了报道目标,广大农村读者的目光开始露出疑惑。1992年,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千万不可忽视农业》,指出一些地方出现的不正常的苗头。如果以新闻报道题材的角度来看待,似乎新闻媒介也该提醒一下了:让我们把农业报道进一步搞上去!以致,有同志呼吁:《要警惕新闻宣传中的“农转非”现象》。但也有同志认为,近年来农业报道的领域更广阔了,内容更丰富了,比如像全国地市报好新闻的《县委书记与5个苹果》、获中国新闻奖的《荣城…  相似文献   

7.
向鑫 《新闻前哨》2005,(6):39-3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单位提出的要求。“三贴近”归根结底是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是贴近群众的实际,贴近生活是贴近群众的生活。广大农村聚集着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可以说广大农村是新闻工作者实践“三贴近”的最好试验田, 最好检验场所。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实施竞争战略的制胜法宝之一。县市报搞深度报道在人才、知识、经验等方面不如上级大报,深度报道的题材也受地区局限,这是个劣势,但县市报对地方的政策、情况熟悉,信息获取快,相比而言,更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个优势。但客观情况是,一些县市报自身的深度报道往往较为薄弱,县市报记者习惯于采写一般的动态新闻和经验性新闻,不善于抓住深度报道的题材,新闻报道常常有“遗珠之憾”。  相似文献   

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紧密结合宣传思想工作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切实把握的重大理论原则问题,是改进新闻工作、提高报道质量的指导方针。作为综合性报纸的晚报,经济报道是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晚报的经济报道更有贴近性,提高经济报道档次,是提高晚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1、贴近实际,突出经济报道的重要性 这里所说的“实际”,其实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经济新闻的报道面应大大拓宽。经济新闻不再是经济工作新闻,更不是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0.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三贴近"是党中央对新闻工作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作为应时而生的党报时评专版,作为新闻事业重要的一部分,理应努力体现"三贴近",落实"三贴近"。作为承载言论的一个重要空间,时评版比通常言论栏目信息更多、容纳更广、与读者贴近性更强。在时评版上体现和落实"三贴近",操作性强,认可度高,会收到  相似文献   

11.
选准、重投这“一石”陆先荣各新闻媒体为了更紧地贴近实际、生活和群众,纷纷推出《热点访谈》《热点追踪》《热点扫描》《热点分析》……有的报道热,受众反应也热,获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有的报道热,受众反应不怎么热,甚至冷淡,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是“热点”报道...  相似文献   

12.
王丽 《新闻前哨》2003,(7):19-20
一、“三贴近”与危机报道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群众关心的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我们的媒体既不能缺席,也不能滞后。有一段时间,媒体相当忽略人际传播的能量,特别是现在可以借助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新媒体进行人际传播,其传播极快且广,如果没有一个正常的渠道发布确定的新闻,以正视听,负面的、不正确的消息就会迅速传播,受损害的是国家利益和媒体形象。  相似文献   

13.
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报宣传的重点,作为地市级党报就要在“三贴近”中深化“三农”报道。近年来,地处甘肃庆阳老区的《陇东报》在新闻宣传上以“三贴近”为着力点,全力深化“三农”报道,以新的办报理念、新的新闻视角、新的报道方式改进“三农”报道,摆脱了以往在“三农”报道中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的报道面狭窄、  相似文献   

14.
毛扬周 《新闻窗》2008,(3):62-63
新闻角度是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它包括选题角度、采访角度、取材角度、表现角度等。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往往取决于新闻角度的选择,而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必须是深入采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只有在新、深、实上下功夫,才能抓到“活鱼”,也才能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新闻角度是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它包括选题角度、采访角度、取材角度、表现角度等。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往往取决于新闻角度的选择,而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必须是深入采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只有在新、深、实上下功夫,才能抓到“活鱼”,也才能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龚莉  柏睿 《新闻前哨》2005,(2):62-62
近年来,作为主流媒体的各级党报,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将视角更多地投向普通群众的民生报道。众多的民生报道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为党报增色不少。襄樊日报也作出了大胆尝试,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胡志民 《当代传播》2006,(3):104-106
今年初,深圳特区报总编辑王田良提出:“把深圳特区报办成全国最好看的党报”,并根据中央关于宣传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结合党委机关报的任务、特性和自己的办报经验,要求:1、把政务报道做大、做强、做实;2、使非政务报道可亲、可近、可读。  相似文献   

18.
关于难点、热点、疑点的报道,往往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点。它贴近生活,贴近改革、建设实际,贴近人们的思想;它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情绪,影响着成千上万  相似文献   

19.
实践“贴近实际”,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它的基本内涵。一方面,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  相似文献   

20.
今年年初以来,浙江日报关于效益农业的报道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上至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下至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都对报道表示了很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这组报道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干我们这些编采人员抓住了上下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准了贴近群众的典型,在报道方式上融指导性、可读性、服务性于一体。困惑——上下关注的热门话题,却没有一个好的典型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实现了历史险的飞跃,农产品已告别短缺,进入了一个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新阶段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市场4de度的不断提高和买方市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