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经原始》是方玉润晚年的著作,作为诗学研究的大家,他的《诗经原始》在诗学研究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不仅继承了从明代以来的对《诗经》作文学研究的思维,并在朱熹、姚际恒等前贤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不囿于《诗序》、《集传》以及《通论》取得的已有研究成果,而是更加注重从诗篇自身的诗文出发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回归原典,探讨诗的本义,还原诗作的原始情境,为《诗经》研究的革新做出了贡献,在两千多年的《诗经》研究史上特立独行,令人耳目一新,在清代《诗经》研究上取得了最高成就。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上看,对于方玉润本人及其代表作《诗经原始》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性研究成果,更没有相关著作出版。  相似文献   

2.
《诗经原始》是方玉润晚年的著作,作为诗学研究的大家,他的《诗经原始》在诗学研究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不仅继承了从明代以来的对《诗经》作文学研究的思维,并在朱熹、姚际恒等前贤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不囿于《诗序》、《集传》以及《通论》取得的已有研究成果,而是更加注重从诗篇自身的诗文出发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回归原典,探讨诗的本义,还原诗作的原始情境,为《诗经》研究的革新做出了贡献,在两千多年的《诗经》研究史上特立独行,令人耳目一新,在清代《诗经》研究上取得了最高成就。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上看,对于方玉润本人及其代表作《诗经原始》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性研究成果,更没有相关著作出版。  相似文献   

3.
关于《鹊巢》诗义,古哲今贤的解释大体有五种,即:《毛序》的“赞颂德化说”,姚际恒《诗经通论》的“女居男室说”,方玉润《诗经原始》的“婚礼告庙说”,程俊英《诗经注析》的“赞美新娘说”,郭晋稀先生《诗经蠡测》的“强盗抢婚说”。这五种说法在解释此诗前两句“鹊巢鸠占”寓言的比喻意义和后两句描写婚礼热闹场面的关系连接上,还都各有其不能自圆贯通的地方,因而是值得讨论商榷的。同时又从解决此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连接关系入手,采取以《诗》证《诗》的方法,论述《鹊巢》是一首深切沉痛的弃妇诗。弃妇的丈夫遗弃前妻,并以百辆盛车的热闹场面迎娶新妇,造成新妇占居了旧妇位,恰如“鹊巢鸠占”。弃妇心生嫉恨,因作此诗。  相似文献   

4.
《芣苢》在《诗经》中,因其独特的朴素美和韵律美而受到研究者的好评。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  相似文献   

5.
方玉润是云南省晚清时期著名的著述家。他著述宏富,欲著书三十六种,统名为《鸿蒙室丛书》。(详目见《方玉润著述考》)其中《诗经原始》流传海内,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成为《诗经》研究的重要参考书。方玉润善诗,他的《鸿蒙室诗抄》二十卷,一千八百一十八首。同朝人赞云:“文词靡不寄托遥深,真美人香草之遗也。”(《星烈日记汇要》·韵语·七三。以下简称《韵语》)方玉润于诗歌理论很有识见,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6,(3):111-113
程俊英、蒋见元先生的《诗经注析》对于方玉润《诗经原始》中《甘棠》一文的训诂及逻辑问题进行了反驳,针对"伐"、"败"、"拜"三个字的解释,产生了异议,并断定方玉润"盲从宋儒之说"。然而《诗经注析》中对于此诗逻辑的解释也很难称得上准确,因此需要通过对诗经不同译注版本的对比,通过对《诗经》风格的整体把握,进行一次新的探讨。在探讨之中,应当找到形成这两种错误的根源所在,和错误本身所体现的思维惯性,从而纠正对《诗经》的某种误读。  相似文献   

7.
《芣苢莒》在《诗经》中,因其独特的朴素美和韵律美而受到研究者的好评。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段鉴赏十分准确的道出了《芣苢》的意境美,深得此诗个中三味。  相似文献   

8.
《诗经原始》是方玉润众多著作中影响较大的一部。在这部著作中蕴含着方玉润的诗歌鉴赏思想,即文学作品要用文学的眼光来鉴赏,总览全篇和反复涵泳是诗歌鉴赏的基本法则,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是诗歌鉴赏的理想境界。其诗歌鉴赏具有辨析诗之本意、分析篇章结构、解析诗中情感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方玉润的《诗经原始》以“原诗人始意”为根本宗旨,以“总览”为基本原则,以“绎情”为研诗通例;从多种角度阐发《诗经》的抒情风格、语言风格、情景表现、虚实法门等艺术特征,突破了自汉以来以政教功利主义研究《诗经》的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是我国灿烂辉煌的诗歌之流的源头,前几期我们介绍过一首《鹿鸣》,这次我们再介绍一首儿子悼念父母的诗《蓼莪》。这首诗歌共有六章,我们这里节选的是第五章的一部分。清代研究《诗经》的专家方玉润对这首诗评价极高: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