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个孩子看到树木秃了,便对妈妈说:“树叶回家睡觉了.“妈妈却说:“不对,树叶是落在了地上.“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学生用“想“字造句,一个学生说:“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多美的句子!可是老师却给了一个大红叉--花开怎么会有声音?一位教低年级的教师让学生用“难过“一词造句,学生说“我心里很难过“、“我身上很难过“、“我日子很难过“等等,教师听了都很满意.……  相似文献   

2.
案例一:一位老师要他的学生用“想”造个句子,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想听花开的声音。”老师听了很是生气:“乱弹琴!花开的声音怎么可以听?错了,重说!”  相似文献   

3.
<正>新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世纪。要想培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是当代教学最前沿也是最根本的研究领域。对小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下面我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一、更新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曾经听说教低年级的老师让学生用"难过"一词造句。有的学生说"我心里很难过""、我身上很难过""、我的日子很难过"等等,老师听了颇为满意。但是当一学生说":我家旁边小河很难  相似文献   

4.
我们先做一个造句练习,用"聆听"造一个句子,于是,我们笔下会诞生出"聆听"到的各种声音.最富有诗意的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写的:"我静静地趴在花园里聆听花开的声音."那孩子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定然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灵.他是多么热爱大自然,热爱花草树木乃至一切生命啊,他"静静地趴在花园里",许久许久,整个身心都融了进去,自己俨然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甚至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花瓣.他用心灵跟花儿对话、交流,他用心灵倾听所有花儿绽放的声音,他听到了,终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那是生命孕育和成长的私语,那是生命美丽与成熟的宣告!  相似文献   

5.
看到荷花池内含苞待放的荷花,我跟同伴说:"很想看到它们盛开的样子."一位路过的老者说:"那你要学会等待……"是啊,没有等待,怎能看到美丽的花开?教育教学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6.
花开的声音     
<正>小女孩问:"花开会有声音吗?"老人说:"有声音的,花开的声音很好听。"小女孩问:"那什么人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呢?"老人说:"幸福的人。"——节选自刘国芳微型小说《花开的声音》我忘了是哪次上作文课,老师让我们感受幸福。我怔了怔,便是长久的沉寂,我听见邻桌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可是,那些幸福发生得轰轰烈烈,让我觉得太不真实。此时,老师又发话了,他说让我们用白描、细描的方法,从质朴的  相似文献   

7.
水很活泼     
陈村 《教师博览》2007,(8):15-15
一天晚上,我陪天天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天天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我说:"对。再造一句。"天天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我说:"对。等等,不对!"  相似文献   

8.
"花为什么会开?"一个学生说:"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阳。"另一个学生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个学生说:"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最漂亮!"第四个学生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第五个学生说:"她也长着耳朵,她想听听小朋友们唱歌。"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了句:"老师,您说呢?"我想了想说:"花特别懂  相似文献   

9.
数学趣题     
数学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也变得多姿多彩.笔者从生活中绚丽的百花园里采摘几朵鲜艳的数学小花,供同学们欣赏.一、教师速算教师对甲、乙两位同学说:"你们各在纸上写一个多位的整数,用来做被乘数."甲、乙两人说:"我们已经写好了."教师说:"你们再说出一个数来,用它做乘数."甲说:"我预备用9713做乘数."乙说:"我也用这个数做乘数."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看了一节小学语文录像课,教师让学生用“味道”造句,学生说:“可乐的味道非常好!?“妈妈今天烧的菜味道不错。”……教师听了非常满意。但当有学生说:“躺在妈妈刚晒的被子上,我闻到了太阳的味道。”教师却觉得不符合事实,一口否定。后来学生用“难过”造句,一个学生说:“奶奶去世了,我很难过。”教师很满意,表扬了这个学生讲的是生活事实,流露出真情实感。这一表扬,激发了其他学生的表现欲,有个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家门前有条小河很难过。”教师听后满脸不悦,同样一口否定。  相似文献   

11.
小小的幸福     
我认识小小已经很长时间了.究竟有多长?小小道:"比一根面条还长."我没有说话,暗想:小小的时间像面条一样软.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走进小小住的白房子里.小小躺在床上,我走到床边.小小突然问:"外面的芍药开了多少朵?"我说:"47朵."小小喃喃自语:"比昨天多了6朵.难怪早上的空气这么甜,就像一条蜜的小河在流啊流的."我问:"有声音吗?"小小偏头想了想,然后降低了声调,说:"没有."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日子,在学校举行的"新教师亮相课"活动中,我听了三年级一位由美术改教数学的教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一课.听后,我感受颇深:要想备好数学课,读懂教材中的细节很重要. 课一开始,该教师就出示了一些事先剪好的图形(半棵松树、半只蝴蝶、半座凉亭等),让学生猜这些分别是什么图形,学生很容易就猜出来了.教师随着学生的猜测逐个打开图形,并故作惊讶地问道:"你们怎么猜得这么准呢?"学生侃侃而谈,有的说:"因为两边都是一样的."有的说:"因为它们都是对称的."这时,老师就小结道:"像这样两边一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13.
看孩子们为小乌龟出的主意 ,我感觉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文字 ,那是一颗颗真实鲜活的灵魂。他们以丰富的想像 ,更以稚嫩的生命体验打动我的心。眼前这些充满个性的“主意” ,使我首先想到了生活中许多孩子的作文 :空洞的 ,说教的 ,僵化的……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种悲哀。那么这种悲哀该怪谁 ?答案并不难寻。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童话故事 :小白兔特别爱动脑筋 ,造句本上的句子一个比一个漂亮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悄悄———我真想到小河里去听听小鱼们说的悄悄话。可猴老师却在这些句子后面清一色地打了…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班会上,我对学生说:"过几天,我班要开一次家长会,而且要开好,开出成效."话音刚落,张明同学倏地站起来说:"我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身体又不好,怎么来开家长会啊?" "我的父母也不在家,家长会怎么开呀?"同学们议论纷纷. "同学们,家长会越是难开,我们越要想办法开好."我说,"我的想法是家长会就定在下周四下午3点准时召开,要求所有家长不得缺席." 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困惑的眼睛.  相似文献   

15.
一位中学教师在上语文课时,让一名学生用“寂静”一词造句。这名学生一时想不好句子环境,犹豫着不敢站起来。同桌以为他没听见,小声提醒说:“老师让你用‘寂静’造句。”这句话可真提醒了那名被提问的同学,于是他脱口造出: 老师让我用“寂静”造句。 老师一愣,命令说:“这样不行,重造一个。”谁料那位学生突然灵气大发,一连  相似文献   

16.
一次参加观摩活动,我看到孩子们在进行了有趣的游戏后,兴奋不已,总也平静不下来,尽管老师提醒了多次,但仍没有多大作用.这时,老师提高了嗓音严肃地说:"我已经说过多次了,你们还是不听,我很生气."刚说完她马上用手掩了一下嘴说:"对不起--我很难过."  相似文献   

17.
欣赏与赞美     
邓一新 《教育艺术》2007,(12):39-39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遇见一位老者,问道:"这里如何?"老者反问:"你的家乡如何?"青年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者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接着,又来了一个青年问了相同的问题,老者一样反问,青年应道:"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者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惊诧,问老者为什么前后说法相异.老者答日:"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人说:做不了伟大的事,就用伟大的爱做平凡的事。古往今来,有太多关于学生的比喻。在我眼里,学生都是待放的花朵。而我们有幸能伴花成长,倾听最美的花开的声音,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啊。在一次培训中,有幸听到一位教师的报告:"学会赏识,爱满天下。"报告上他一边讲,一边展示有关图片。当大屏幕上出现那片迷人的荷花池时,大家不禁发出了啧啧的赞叹。那个画面中最显眼的是一朵盛开的红荷花,旁边还有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苞。教师说:"人们  相似文献   

19.
听说,有位小学教师为了让学生顺利应考,竟“创造”了一种“万能造句法”,譬如,要做“用规定的词语造句”这类题,这位老师便教给学生一个“窍门”——一个填词造句的“万能”格式。这个格式是:老师让我用××造句。如题目要求用“愉快”一词造句,他就造成“老师让我用愉快造句。”这一现象在某些中学也有。有位初中教师教给学生的造句“格式”是:××是个×词。如要求用“爱护”一词造句,学生就造成:  相似文献   

20.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我常反思,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喜欢网络游戏,沉迷网络游戏,甚至大人们也喜欢,也沉迷网络游戏.我想,很简单,就是因为它很有趣.初中物理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我想从几个方面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