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生读后,教师问:你们觉得这首诗好不好?然后再问作者:你觉得自己写得好吗?哪一句是你最得意的?老师也写了一首和你同题的诗,你敢和我比一比吗?(老师写的诗较平淡)  相似文献   

2.
黄海 《今日教育》2013,(9):40-40
我说教师我常常会想,我应该如何成长,才能顺利地有意义地走完一生,当我离开这个世界时,才不会后悔,没有遗憾。让蒲秋红讲她上过的印象最深的一堂课,她说是严春友的《敬畏自然》,讲到"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时,蒲秋红对学生们说":把你们捡回来的小东西贴近耳朵,你们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吗?"孩子们面对捡回来的树叶和羽毛,有的微笑着,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想问您两个问题:在《诗经·小雅》中有六首诗,光有题却无文,叫它们笙诗。请问,什么样的诗叫笙诗,它们为什么没有词句呢? 另我有个同学叫赵腾骉,可是我查了很多字典,都没有“骉”这个字,问他,他说这个字念“biao”。请问,有这个字吗,它是什么意思? 祝身体健康! 王翠玲  相似文献   

4.
以生命为本     
<正>"我寻找/我曾熟悉的/一棵棵树/因为,他们/与我一样/拥有生命/他们曾是我/在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朋友"。当我写下这首小诗的时候,我是真诚的。别人或许会惊讶,这几句打回车键就能产生的"诗",能成为诗吗?是的,无论如何排列,无论放在哪里,这几句话,对我自己来说,都是诗。我对于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十年前,我从公务员的岗位毅然转到教师岗位的时候,在那个转折点上,我  相似文献   

5.
正杜老师:我们使用人教版教材,在学习第26课《开国大典》时,学生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第13自然段中有一句话:"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个句子里,前面写了"差不多",后面又说"都",这是病句吗?学生真是太仔细了!我也觉得句子有问题,  相似文献   

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巴迪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一首诗作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父亲对他的诗不满意,皱着眉头评价:"这个糟糕透了!"可母亲却骄傲地说:"这个精彩极了!"为什么同一首诗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呢?我疑惑不解。经过一番认真阅读,细心体会,我终于解开了谜团:母亲觉得巴迪还小,能写出这样一首诗,已经很不错了,需要鼓励,所以母亲对他大加赞赏。而父亲  相似文献   

7.
麦克今天,一个中国叔叔向我Dad介绍他的儿子时说:"这是犬子。"我当时就觉得很纳闷,"犬"不是狗吗?怎么说自己的孩子是狗孩子呢?西西哈哈哈,这你就不懂了吧!那个叔叔在你爸爸跟前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并不是不喜  相似文献   

8.
袁诹 《高中生》2011,(28):17
有一句诗让我难忘,其实它只是一个比喻——"生命的天平"。这个比喻出自韩瀚的《重量》: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这首诗是献给张志新烈士的。我难忘第一次读到它时心灵的震撼。"生命的天平"从此成了我心目中的"天平"。  相似文献   

9.
正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听到一个笑话,觉得很好笑,但是下次自己跟别人讲的时候,往往效果不咋地。这是怎么回事呢?答案是:这个笑话它还不是你的。第一,最近我看到涂子沛老师文章里有一段话说得好:要想让一个笑话变成自己的,要分三步走。你得记下来。第二,你得能复习,要能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听到的时候那种感受。第三,你还得把它讲给别人听,感受听的人不同的反应,然后再优化它。这三步都做完了,才能说这个笑话是你的了。  相似文献   

10.
什么乌不擅长飞?什么乌饭量最大?什么鸟常年都挂着红气球?这些问题你都能猜到吗?等等,世界上怎么会有带红气球的鸟呢?这不是,今天这位特别的乌嘉宾就来到编辑部了,还说了自己的许多秘密……只有鸟爸爸才带红气球大家好,我要解释一下,这个"红气球"是我们的喉囊,相当于一个"食物袋",用来暂时贮存所捕食的鱼类,只有公乌才有这种本领哟。雌鸟胸前长着柔软的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快乐就是幸福;有人认为富有就是幸福;有人觉得健康就是幸福;也有人觉得活着就是幸福……曾记得有人问我,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吗?你觉得幸福吗?当时我沉默了。说实在的,这样的问题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去答。因为我根本没感觉到当老师的幸福,所以也就无所谓喜欢不喜欢了。我选择当老师,是因为父母曾经说"当老师很好"——这也算是父母包办,唯命是从吧。起初的工作中,凭着年轻人的一腔热血,我每每都会认真地对待自己工作中的每件事和每个人,包括每个学生,总觉得这是我的职业,我应该兢兢业业。只是觉得不要做得太不像话,并没有想什么幸福不幸福。  相似文献   

12.
正在班级管理中,师爱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我觉得:如果说教育是一首诗,那么师爱就是这首诗中最美丽的诗句;如果说教育是一支歌,那么师爱就是这首歌里最动听的旋律。在工作中,我信奉"师爱",并且在努力地尝试,默默地付出着。只有这样,才能用师爱情深架起通往学生心扉的桥梁。一、用"微笑"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微笑是阳光,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一首诗的好坏,先要看那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作者的"感动"决定着一首诗有没有"感发"力,使阅读诗歌的人受到心灵的震撼。《毛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就是说内心之中首先有一种感发,情动于中,然后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是诗歌孕育的开始。既然要"情动于中",然后"形于言",这"情动于中"是诗歌孕育出来的一个重要质素。李商隐的《锦瑟》历来被人们称道,这首诗是诗人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对人生所做的一次追忆。诗写得惆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房屋是人的衣裳,这只是从御寒保暖的意义上讲的。实际上,房屋还是盛满情感的容器,是心灵的寓居地。房屋只有灌注情感和人气才能获得生命。当你读完《屋舍是怎么"活"起来的》这篇美文,你就会悟出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这段时间的新书巡签活动里,我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难忘的事情,同时也有值得深思的事情。在西南石油大学的分享会上,一个女生问了我一个非常犀利的问题,她问我,你分享你此刻的经历,不会觉得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吗?女生说,我们每个人回头去看10年前的自己,都会觉得自己傻笨蠢,幼稚得不行,那么等到你30岁时回头看,会不会觉得20多岁的你和我们分享的这些东西,其实存在很多问题。那么你现在的分享不就是误导听众吗?当女孩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陷入了沉思。或者说,是反省。  相似文献   

16.
[案例]章家豪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我觉得小鸟很笨!”……课结束后,我找了他,和他做了一次对话。“你现在还是觉得小鸟很笨吗?”“是啊,它是很笨的!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我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你有好朋友吗?”“有啊!”“哦!当你的好朋友也为你千辛万苦的时候,你会觉得他很笨吗?”孩子抬头看看我,“不会!”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上四年级的妹妹突然跑过来,兴高采烈地对我说:"姐姐,姐姐,我终于把作文写好了,还用了好多好词好句呢!你要不要欣赏一段儿?""好吧,反正我也闲得无聊。"我一口就答应了她。"……我要努力学习,为实现祖国现代化雄伟目标做奉献……""停,这句话怎么这么别扭,有‘雄伟目标’这种说法吗?我觉得应该是‘宏伟’啊!"妹妹想了一会儿,说:"‘宏伟’和‘雄  相似文献   

18.
正爱在细小之处。看到一句话:什么是爱?就是八个字,叫"很有时间,不怕麻烦"。我拍案叫绝。爱这个东西因为是主观的心理状态,很难衡量。但是用"时间"和"怕不怕麻烦"这两个维度,就能把它客观化。时间这个东西的弹性非常大,我们经常在嘴上说"没时间",但扪心自问,真的没有吗?对爱的人也没有吗?还有麻烦这个东西,也有无穷的伸缩性。  相似文献   

19.
你为什么要参加教育科研?面对这一提问,可能有人会立刻嬉笑着说:“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呗!这还用问?还用摆出那么郑重其事的样子?”我说:“这样回答,当然不错,人们都这样讲,讲了多少年。作为领导,从中央到地方到学校的各级领导,他们把兴校兴教作为教育科研的宏伟目标,把教育科研作为达到兴校兴教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那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具体到我们普通教师,这样回答,是否有点儿大而空了呢?  相似文献   

20.
赖煜 《学前教育》2020,(2):20-21
雯雯4岁半了,她特别爱画画、做手工。每次区角游戏时都会抢着去美工区,但她的作品一般是重复老师教过的内容,很少创新;每当老师教一个新技能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时,雯雯总是说“老师,我不会。”有时甚至直接跑到老师身边,拉着老师的手说:“老师我不会,你来帮帮我好吗?”当老师耐心地教她时,雯雯不停地问:“这样可以吗?”“下一步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