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莫言的《檀香刑》风格瑰异,语言恣睢,文中艺术般的酷刑描写更是文学评论的焦点。文章从酷刑的细节描写为切入点,通过文学伦理学的视角,结合主要人物形象对作品进行伦理价值透视,着重从审丑美学中的荒诞伦理,异化悖谬的虚无伦理和"反英雄"的悲剧伦理三个方面来探讨莫言在艺术世界中所做的伦理价值判断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是一部艺术特色非常独特的小说。本文从作品的结构模式、叙事方式、表现手法、刑场描写、语言特色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檀香刑》的艺术独特性。论文指出《檀香刑》在艺术手法上表现出的自由、多样、洒脱、拔俗的特色就像一朵盛开在山野乡间的野玫瑰,既热烈奔放又野性十足。  相似文献   

3.
《檀香刑》是一部以刑罚为名的新历史主义小说,一部借刑场为舞台、以施刑为高潮的现代寓言体戏剧,其中充斥了大量的暴力元素,但经莫言高超的文字演绎,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暴力元素的感官冲击,同时赋予了行刑过程艺术之美。暴力元素的美学转化是《檀香刑》的显著特征,因而,对其暴力转化技巧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人性问题历来是文学作品所关心和讨论的重要内容。莫言的《檀香刑》正是对特殊历史环境中的人性作了十分有思考价值的审视和书写,对善恶人性及其裂变都有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与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关怀。本文希望通过对《檀香刑》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对莫言作品的人性书写作浮光掠影的考察。  相似文献   

5.
陈然 《文教资料》2006,(28):34-35
通过《红高粱》与《檀香刑》这两部经典作品的比较,从爱情主题、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归纳莫言爱情故事创作风格的嬗变。  相似文献   

6.
《檀香刑》是新时期文学发展历程中暴力书写的代表作品之一,文本通过对酷刑的描写以及对酷刑实施过程中人物本性的揭露,描绘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暴力世界。莫言以作家的"大悲悯"来雕塑这些酷刑,使作品饱含了某种深层次的审美意味。文章试从暴力美学视角出发揭示作品中暗含的暴力美学因素。  相似文献   

7.
郭靖 《广东教育》2003,(9):55-56
“电影《花样年华》导演王家卫看中了莫言的新小说《檀香刑》,有意将其拍成电影。他说小说写得很好,就是花100万也要买下来。”我是因为看了这条消息,才去读《檀香刑》的。到目前为止,王家卫电影里还没有大陆作家的作品,那么在他眼中,这会是怎么样的一部“写得很好的小说”呢。当我看完了《檀香刑》之后,我还是大吃一惊,我的直接的阅读感觉,  相似文献   

8.
莫言用民间审美与审丑的尺度构筑了《檀香刑》的精神家园高密东北乡。他以宏阔的眼光,以对民间本土文化的谙熟特质,寻求着历史、寻求着人性的全部美与丑;他以一种与精英意识和主流话语迥异的价值取向,打破美与丑的界限,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民间审美与审丑的二元悖论命题。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中,暴力描写受到许多作家的青睐,他们借暴力来表达深层的意义,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对暴力叙事也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从《红高粱家族》到《酒国》再到《檀香刑》等作品都有暴力元素的呈现,文章主要立足于《红高粱家族》这部长篇小说,通过对暴力描写的分析,探究其背后丰富而深刻的意义和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近作《檀香刑》被认为是体现其努力转向民间立场的一次重大尝试,但是其民间立场因为带有鲜明的个性而引起了关于小说中历史、刑罚和爱欲的争论。本文认为《檀香刑》实际上体现的是莫言带有强烈知识分子批判眼光的民间立场,是莫言一贯的民族悲剧、民族根性和民族生命力主题的重申,是一种莫言式的民间立场。  相似文献   

11.
莫言的作品《檀香刑》里的“声音”独具特色,摹声词是小说的“声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摹声绘音,修辞效果十分明显。不同语言间的摹声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葛浩文在对《檀香刑》进行译介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力求从拟声的角度去再现原文的风采,达到理想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莫言一直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每部作品都透着与众不同的魅力,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使他引人注目,他的作品也一直在读者的关注之中。2000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檀香刑》。在这部小说中,莫言坚持了他一以贯之的民间叙述立场,同时也让人想起《红高粱》等一系列作品。  相似文献   

13.
从一鸣惊人的《红高梁》到争议不断的《丰乳肥臀》,再到饱受非议的《檀香刑》,莫言小说一直是为文学研究界所关注。在《檀香刑》中最饱受争议的部分来自作者对于“暴力行为”的从“自然主义”到“狂欢化”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苏朋 《中国研究生》2012,(10):10-17
读莫言乡土小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着一份感情,尤其是读《透明的红萝卜》以及之后陆续创作的《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等经典作品。当你纵观这些乡土作品,就会清晰地发现有一条贯穿莫言文学创作的人文情愫的发展脉络,沿着这条脉络,莫言构筑的人文主义理想王国就会渐次明晰地矗立在你的面前。  相似文献   

15.
莫言一直致力于文体的探索和内容的革新,《檀香刑》即是这种探索的结晶。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它都表现出颠覆传统审美原则和艺术标准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分析《檀香刑》,会发现它充满了狂欢化色彩。狂欢化的叙事结构、狂欢节式的场景、狂欢化的人物形象以及狂欢化的语言在小说中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6.
《檀香刑》是莫言艺术创作的一次"有意识地大踏步撤退",是其"作为老百姓写作"的有力尝试。莫言即是站在民间文化的立场上,用老百姓的语言(民间的说唱艺术---猫腔)、视角和思维方式来叙述一段民间文化的不屈抗争史。作品在民间文化与庙堂文化的矛盾斗争中,展现了民间文化的巨大的原始生命力,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小说叙事方式的角度对莫言的《檀香刑》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进行了比较。《檀香刑》的叙事者由"少"到"多",叙事结构由"线"到"块",叙事风格由"西"到"中",实现了对《喧哗与骚动》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檀香刑》是一首残酷又悲壮的生命之歌,莫言将一种奔放率性的强大的生命力量于其中。作品从语言、人物形象、艺术结构、民俗展示等多方面对传统小说进行了颠覆,在展现民间文化藏污纳垢这一面的同时,又不拘泥于对人性恶的展示,反而洋溢着无所不在的狂欢化的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19.
自我的缺失     
在众多汉语写作者当中,莫言有自己的“个性”的声音。如小说《红高粱》是一部“个人化”的战争史;备受争议的《丰乳肥臀》是作家自己非常推崇的作品,莫言说:“你可以不看我的其他作品,但你一定要看我的《丰乳肥臀》”。小说对历史进行了解构和重建;《檀香刑》可以称为“通俗小说”,其叙事方式、情节设  相似文献   

20.
自19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被看做中国先锋文学最前沿的作家。而《檀香刑》的出现被作者认为是对其早期作品风格的反动,是有意追求自我超越并呈现出民族化的追求。本文通过从主题、叙事结构和技巧等方面对《檀香刑》分析,指出其所谓的撤退只是他自己的一种言说,不过是对小说所作的一种策略上的包装而已,在民族化题材掩盖下仍然是褪不去的先锋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