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泛指:师陀小说的写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引人瞩目的乡土小说作有,师陀的作品为求超越特定的铎旬而提升为民族生存处境的概括和整体更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泛指化倾向。与一般乡土小说地域描写的具体性、清晰性不同,师陀有意淡化地方色彩,使作品的地域描写指出更广阔的空间,成为乡土中国的一个缩影。他常常稀释现实生活原生态,忽略时代和社会的背景,反复讲述人生的各种悲剧性故事,突出生活中不变的阴暗与丑陋,引导读者去参悟宇宙和人生的奥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中,师陀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乡土小说大都取材于中原故乡的农村或小城镇,他在这些作品里,凭"一颗自觉的心灵"和"不愿与人为伍的独特艺术性格",描绘了别具特色的中原乡土世界,表达着自己对于故乡和乡土中国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本文从作家与乡村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通过文本去体察作者在作品里所表现出的对乡村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言说特色,从而了解师陀面向乡土世界时所呈现的独特姿态。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中,师陀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乡土小说大都取材于中原故乡的农村或小城镇,他在这些作品里,凭“一颗自觉的心灵”和“不愿与人为伍的独特艺术性格”描绘了别具特色的中原乡土世界,表达着自己对于故乡和乡土中国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师陀的小说集《果园城记》,认为它奠定了师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者利用回忆来介入现实,通过《果园城记》描写了果园城人的生活现状,果园城人是有期待的,但果园城的滞重与衰败让人感到迷惘和守候的彷徨。  相似文献   

5.
文学史的叙述方式通常按照流派来纳入到文学史的整体叙述和阐释框架中,师陀的文学史定位一直引发研究者的争议和关注,左翼评论家与京派评论家都拒绝将其纳为本流派作家。通过对师陀在文学创作中的主题、风格、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师陀的作品具有主动疏离文坛文学流派地倾向,并细读师陀乡土小说主题等相似的文学作品,发现师陀的文学作品具有与他人完全不一样地艺术特色和内在意蕴,具有“奇特的风格”,从而呈现其文学史定位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试论师陀"果园城"中的跋涉者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陀的“果园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又一座著名的小城。在这座小城中走出了许多跋涉者,师陀通过叙述与描写他们离乡-回乡-再次离乡的漂泊经历,表现了这些跋涉者对记忆中“果园城”的眷恋与对现实中“果园城”最终的弃绝,流露出包括师陀在内的跋涉者对乡土中国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7.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创作风格和追求的作家,乡土小说是其创作重镇。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品格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百顺街”、“果园城”及“无望村”等艺术世界,从而确立了在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在作品中,他将“游子还乡”这一古老母题注入了现代精神,塑造了一系列游子的形象。本文将对师陀笔下“游子还乡”母题的时间模式和空间模式分别进行剖析,并探究其乡土小说中游子们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国前的师陀研究以感悟式批评为主,刘西渭、杨刚等人的评论托显出师陀在文坛上的独特身姿.新中国建国后到新世纪以前的师陀研究主要体现在文学史的叙述和学术论文的写作之中:在文学史的叙述中,师陀研究逐渐呈现出去蔽化的倾向,师陀作品的学术地位日益凸显;学术论文的写作于1980年代开始,到1990年代形成了点面结合的立体格局.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师陀研究在学术论文的持续丰富中进入了繁荣期.  相似文献   

9.
田园牧歌式的乡土小说作为最具表现性的中国早期生态文学,其自然观既蕴涵传统伦理价值取向,又兼具后现代重建自由精神乌托邦的努力。凝结着现代乡愁色彩的伦理追求立足于人,朝向大地,寻找的是精神家园与现实人生的契合。废名、沈从文、艾芜、师陀、孙犁等人创造了独异的乡土小说世界,其伦理价值不仅在于呈现乡土生存维度,更重要的是在“原乡神话”背后,隐含着作家重建自然人性及伦理信念的执著。  相似文献   

10.
文坛上,福克纳一向是以乡土作家著称于世的,他的作品“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小说”,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横跨美国南方二百多年的历史,是美国南方社会,尤其是南方人精神面貌极为神似地写照,其强烈的地域感,历史感,乡土社会感是美国小说史上前所未有的。” 然而,细分析福克纳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福氏的小说乡土感只是其外表,而其内在深刻的含义却是对人生存境遇的思考。他作品中的人,人的境遇都是极为凄惨的,浓郁的悲剧气氛显现于他作品的字里行间,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福克纳又是一个专写人生苦难、写人生痛苦的小说家。 加缪对福克纳作品中的悲剧情调是早有认识的,他说:“福克纳是我们这个时代唯一的悲剧作家,他提供给我们一个古老而新鲜的主题:盲人在他的命运与责任之间跌跌撞撞朝前走,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唯一的悲剧主题。”外国文学评论界对福克纳也产生了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他是一位“描写失败,背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时期锡伯族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赵春生对锡伯族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他在发扬和继承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同时,大胆借鉴现代主义创作艺术手法,淡化作品情节,人物形象亦幻亦真,使得作品具有抽象化,象征化等特征.尽管这些手法运用的还不是很纯熟,却形象表现出时代的变革给锡伯族人民带来的影响,揭示了新时期锡伯族人民生存的心理事实.  相似文献   

12.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文学手法以及文学观念在作品中都有突出表现,并且他是最早认识到现代派需要有中国特色的一个作家。其短篇小说《夜叉》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许多西方现代派的思想,然而作者并不照搬这些经验,而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得《夜叉》成为他创作理论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不希求了解……"--师陀(芦焚)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被多数人遗忘的师陀(芦焚)的研究现况,人格秉性,作品的风格内容等的简括引领,是期盼更多的人注目师陀.师陀虽难以归入任何思潮流派,却堪称三四十年代文坛-奇峰.  相似文献   

14.
哈代小说中的人名富含文学寓意,哈代借助文学人物的特殊命名,或直接通过人名的字面意义、或引经据典、或利用谐音双关来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思想、揭示人物背景或预示人物命运,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个性更加鲜明,形象更加逼真,从而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和地方乡土魅力.  相似文献   

15.
林斤澜是少数的可以成功横跨十七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老作家,愈到晚年,林斤澜的创作愈是老到。正是由于温州地域文化和方言的进入,令林斤澜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小说创作得以别开生面,《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是林斤澜最具地域特色的作品。正如汪曾祺所概括的那样:和许多人一样,林斤澜在新时期前的文学写作,像是说着别人的话,用别人也用的方法写作。从《矮凳桥风情》开始,他才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叙述方式,于是也有了真正的林斤澜小说。  相似文献   

16.
崽崽以海口做为他小说人物活动的空间,以土生土长的海口人做为主要人物形象,展示了海口地域文化特点。文章在对崽崽的作品研读的基础上,从人物、情节、环境方面分析了崽崽小说中的地域文化特征,从而探析了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心仪的榜样,相隔百年的爱伦·坡的创作,为年轻的施蛰存树立了艺术追求的标尺,也给他提供了可供效仿并着意酿造的幽深意境和怪诞的风格。文章试图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具体从时空的设置、女性形象的构造和死亡的书写这三个方面展现、剖析两位作家小说的“恐惧”和“恐怖”的不同主题。从而可以认识到施蛰存比爱伦·坡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史铁生擅长用精妙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构筑精神圣坛,以病残之躯体验生活百味、感悟人生真谛、穷究生命的意义.在精神朝圣之旅中,史铁生把生命寓于"零度的写作",并试图以精神的超越体现生命的价值,因而他的早期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令读者产生回肠荡气的共鸣.然而一次次超越的过程伴随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的痛苦,史铁生在苦思中追索化解痛苦的良方和生命意义的建立,过多的追问和哲理思索似乎显示了他写作的新困境.  相似文献   

19.
阎连科的"耙耧系列"小说中对生死、荒诞、自由的全方位书写,明显地体现了西方存在主义的一些特征,但是作为一个一直生长在中国故土上并始终把农民的生存状态作为其终极关怀的阎连科,把东方人所具有的生死观念、泛神论思想及儒家智慧纳入其小说创作中,使得他的小说在具有着两方存在主义因子的同时又打上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烙印,形成了阎连科式的存在主义或曰中国式和东方式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