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安徽省蒙城县广播电视局在宣传工作中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方式,不断推出新的报道栏目,不断提高新的报道水平,“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 一、精心办好一批名牌节目和名牌栏目 精心办好一批名牌节目和名牌栏目是繁荣、发展广播电视宣传的关键环节,一个广播电视台靠的是它的名牌栏目和名牌节目支撑起来的(只要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并有一定收视群的栏目或节目都应该算是名牌栏目或节目)。多年来,蒙城广播电视台即注重个体节目质量的提高,又着眼于整体节目结构的优化,对重点节目、栏目,在人员、设备、资金…  相似文献   

2.
翁小芹 《青年记者》2007,(12):108-109
电视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理论宣传的重任。电视理论节目能否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电视理论节目能否受观众欢迎,能否长久办下去的因素之一。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从栏目定位、节目题材内容、节目形式、节目语言等方面入手,分析电视理论节目如何遵循“三贴近”原则,优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云 《声屏世界》2005,(4):48-48
作为县级广播电台要采制精品节目、打造品牌栏目.就要注重本地的乡土特色。丰县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走进乡村》,由于很好地贴近了农村实际,较充分地发挥了服务“三农”的作用,深得农民群众的喜爱,在20010年获徐州市首届广播电视“十大名牌栏目”奖.2004年又获徐州市首届广播电视“十大品牌栏目”奖.并推荐参评省十大品牌栏目。作为节目的编创人员.我们有这样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业务平台如今,法制宣传已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但是要真正搞好法制宣传还必须从观念重视的层面,深入到战略、技巧、方法的具体层面。一、对象定位:广播与窄播对象定位是所有宣传均需解决的根本问题。定位不当,势必要影响宣传效果。在节目的定位中,第一要义是明确节目的对象。法制节目宣传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这是毋庸置疑的。媒体把法制节目的主体定位于青少年,是不是与普法教育“广”“、普”的要求相背离呢?表面上看法制节目选择一个“窄”的对象,其实是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这个结论基于三点:一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法制的国…  相似文献   

5.
张甜 《视听纵横》2008,(6):111-112
财经新闻正在成为各个媒体加大投入以期吸引受众关注的重要领域。那么,如何定位财经新闻或者财经报道?如何使得较为专业的财经新闻通俗易懂又有用?“记录、解析和致用”,正是笔者从事财经节目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6.
在电视传媒的诸多栏目中,法治专题节目有着比之其他栏目不同的特殊性,因为此栏目的宗旨是宣传和普及法的,而法的看点是有其制作特性的。栏目定位是节目的灵魂准确的定位是栏目的灵魂所在,从节目的选题、结构、拍摄乃至包装,都要以栏目的定位为出发点。相反,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宣传要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我们竞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广播电视宣传的基本准则。如何围绕“三贴近”不断进行广播电视宣传创新,是值得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深入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紧紧围绕老百姓的需要,沿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路子不断进行新闻宣传的改革创新,做到了节目栏目化,栏目群众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8.
“白板栏目”是一个比较敏感而又令人疑惑的话题。什么是“白板栏目”?(或白板节目),说得透彻点,就是无任何经济效益的栏目。有的人认为,在广播走向产业化的今天,“白板栏目”不能面对市场,已办的应该撤掉,没有办的决不能上。也有的人认为,不能唯经济效益论,栏目无特约、无挂牌、无广告,并不意味着节目质量的低下,要根据栏目的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还有的人认为,节目质量和创收是有机联系的,质量好的栏目自然引得来广告主。  相似文献   

9.
“节目定位”在广播窄播化,频道专业化、栏目听众细分化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节目定位准确,跟听众结缘,听众就喜欢听,节目有号召力。反之,结果只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杨力 《新闻前哨》2001,(9):21-22
自从中央电视台推出法制栏目《今日说法》以后,国内各级电视媒体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法制栏目,有些电视台甚至开办了专业的法制频道。这些法制栏目和法制频道,都以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开展舆论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为主要宗旨,为国家法制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电视法制节目的这种“繁荣”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是栏目定位及形式表现出趋同性,有特色的栏目太少。法制栏目“克隆”现象严重,地方台和中央台之间、省级电视台之间、市级台和省级台之间都呈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外景拍摄报道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有线电视事业的日益发展,可供观众选择的频道也越来越多,而文化趋向及价值趋向的多元性,使观众的“胃口”越发挑剔,因而众家电视台想方设法在自办节目上下功夫,以争夺观众。作为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财力、物力、节目创作的区域资源不能与中央及省级电视台相比,因此在创办栏目和栏目运行过程中就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品牌栏目”。这样才能在广大观众中占一席之地。这里仅就临沂有线电视台一年来自办栏目的实践加以分析。 定位准 定位准是一个台自办栏目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临沂有线台目…  相似文献   

12.
南海 《新闻前哨》2001,(3):38-39
视听天地 外宣节目,顾名思义,就是以对外宣传为主要宗旨的节目。电视外宣节目,则是通过电视这一媒体,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因而,从传播方式讲,电视外宣节目主要是指那些直接在海外电视台播出或由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的节目,而就节目本身讲,外宣节目既具有一般对内节目的共性,又具有“适合对外宣传”这一特性,而更加注重纪实性,则是电视外宣节目的重要特性之一。 所谓“纪实性”,就是要求我们彻底克服传统模式中那种画面与解说“两张皮”的弊端,更真实、更具体、更客观、更自然地反映生活、反映社会,尽量淡化…  相似文献   

13.
农村栏目的主要观众是农民,农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主要生活在农村,相对于城里人而言一般比较“土”,办农村电视节目是不是也越“土”越好呢?作为德州电视台农业栏目《金色乡村》的制片人,依据多年办农村节目的实践,在这里谈一谈农业节目的包装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苏庆谊 《今传媒》2011,19(3):82-84
《百科探秘》是一档独特的科普型电视谈话栏目,开播至今刚好五年,面临新的央视科教频道改版,由于栏目的同质化而被停播改版。那么作为科普型电视谈话节目,它与普通的电视谈话节目在定位和形态上既有类同,又有不同,几乎五年的节目实践中,它很难按照现有的谈话节目类型去概括和描述。而最终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混合形态。虽然这档栏目在收视和影响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央视唯收视的导向下,栏目也存在选题趋同化、范围狭隘化的问题,妨碍了栏目更好地向公众传达科普和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电视宣传,尤其是作为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的宣传,肩负着为农村群众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那么,县级电视台究竟制作怎样的对农业节目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6.
节目主持人自然指的是掌握或处理广播电视节目的人,有人说:“节目(栏目)办好了是主持人的成绩,办砸了是你无能。”这种把节目的成败完全归咎于个人的说法,实属偏颇,有失公允。因而,有的主持人感叹:“这碗饭不好吃。” 我认为要解决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关键问题,应该从以下这三方面入手。 A要有不断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主持人节目(栏目)实际上是由一个群体组成的,节目主持人只是其中的一员,只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一座人物化的“桥梁”。这“桥梁”由许多人共同参与架设,每位主持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智囊团为其…  相似文献   

17.
吕鹏 《声屏世界》2004,(11):20-21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制胜法宝。中国广播电视经济节目的诞生和成长也是完全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哺育与指引。步入新世纪.面对新挑战。我国广播电视的经济宣传.特别是电视经济节目究竟应该如何办好,这是值得每个广电人深思的问题。吕鹏在本文中提出了在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一个精髓”“两个原则”“三个办法”办好中国电视经济节目的设想。电视台从事经济宣传的同志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不妨大胆一试。  相似文献   

18.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琳 《声屏世界》2004,(5):11-13
在电视深度报道的节目形态中,调查性报道可以说是倍受电视新闻工作者推崇的一种节目形态。作为中国电视业龙头老大的中央电视台在陆续推出力作《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又在1996年的5月17日推出了一档以“调查”命名的重头栏目,也是中国目前新闻专题性节目中时段最长的栏目——《新闻调查》,这个栏目越来越“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那么什么是调查性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报道内容及形式究竟有何独特之处?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和业界都对此存在着争论。  相似文献   

19.
“相约星期六“停播,《今晚我们相识》停播,《今夜情缘》也已“不再播了”。一度潮水般汹涌而来的电视婚恋速配节目,在不算长的时间里,又潮水般地纷纷改弦易辙。这种结果耐人寻味,也是节目创办者始料未及的。这些电视速配节目缘何短命?既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因素;既有节目内容的贫乏,也有观众收视心理的变化;既是竞争的必然,也是节目选择多元化的结果。下面仅就这一问题作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开播之后,推出了一档具有深刻文化内涵与艺术鉴赏价值的栏目——《魅力12》。该栏目的定位与节目形态具有独到之处,展示了电视在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与普及上的生命力。 西部频道是作为一个整体包装推出的.其核心目标是“宣传西部、推广西部”,节目以新闻资讯为主,专题、文艺栏目如《天地人》、《魅力12》、《西部论坛》、《天天快乐》等,则是对频道的丰富和有益补充。创办《魅力12》的目的,是通过挖掘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社会背景来反映我们的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