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幕辞     
方铭 《职大学报》2010,(1):43-43
1998年,中国屈原学会第七届年会曾由深圳大学承办,在深圳隆重召开。今天,又回到深圳大学,隆重举办2009年中国深圳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这次会议,还有不少新朋友莅临,意味着屈原及楚辞学不朽的魅力,也喻示着楚辞研究、以及中国屈原学会明天会更灿烂。  相似文献   

2.
游国恩是中国楚辞学由古代向现代转型时的关键性人物。他奠定了现代楚辞学的基础,成为我国现代楚辞学的集大成者。屈原作品篇数、次序自汉代以后就无定论。《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游国恩对屈赋作品篇数的认定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早期认为屈原作品总共十二篇,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后最终确定屈原作品二十四篇。游国恩根据史实和作品文本详细考证了屈原作品的先后次序,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屈原作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学者长廊     
《职大学报》2014,(5):F0003-F0003
著名楚辞学专家潘啸龙先生 潘啸龙教授,1945年生, 上海龙华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96-1999年任安徽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兼新闻系主任。2013年任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有《屈原与楚辞研究》等多部学术著作出版。  相似文献   

4.
女性研究者以自我的独特感悟和深刻体认,与男性研究者一道推动着屈原与楚辞研究向前发展。在屈原与楚辞研究中,女性研究者作为一个刚刚崛起的研究群体,在研究的独立性、自觉性、创新性、专注性方面虽然有自身的不足和缺憾,但确是屈原与楚辞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从屈原到宋玉的四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是战国晚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历来与屈原并尊为"中国文学之祖".但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而宋玉则是楚赋的代表作家;屈原所创作的楚辞重抒情,而宋玉所创作的楚赋重体物;屈原喜犯颜直谏,宋玉好微辞讽谏;屈原崇高伟大,宋玉自然亲切.从屈原到宋玉,实现了由楚辞向楚赋的转移、由缘情向体物的嬗变、由直谏向曲谏的发展、由崇高向世俗的回落.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文学的重大转型,对后代作家及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楚辞中所表现的屈原的反中庸思想,与儒家的中庸思想背道而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决不仅仅是儒家的思想文化,其中也还有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方各民族的思想文化,包括他的反中庸思想。如果儒家的中庸思想可以视为主张灵活性的话,那么,以屈原为代表的反中庸思想就是要坚持原则性。灵活性与原则性、刚与柔,相反相承,完美结合,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健美的一面。中国屈原学会的同仁,应该大力宣传、普及楚辞作品,大力提倡屈原反中庸的精神,为使我中华民族精神更加健美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职大学报》2008,(1):35-37
一、中国屈原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致开幕辞   尊敬的浙江省委常委、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同志、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我受大会的委托,代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主办者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楚辞学研究中心及中国屈原学会宣布:大会开幕!……  相似文献   

8.
《楚辞》是由楚国艺术家如屈原发展起来的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与《诗经》发挥了关键作用。《楚辞》是通过《文选》、《楚辭集注》、《古文眞寶》和其他文献传入朝鲜半岛,同时被朝鲜诗歌文学采用,贯穿从三国时代到朝鲜王朝的整个时期。朝鲜诗词艺术家和学者运用《楚辞》创造出了各种朝鲜诗歌去表达变化多样的艺术观点。本文通过文学比较,研究了《楚辞》中的汉文学对朝鲜的汉文学影响力。第一方面,本文研究了《楚辞》在韩国传统文学中的运用并给出了实例验证。通过研究文献,作者认为朝鲜学者运用楚辞的情境动机是楚国学者与朝鲜学者境遇的相似性。朝鲜和楚国都是不安定的,艺术家也有类似的经历。除了这个情境动机,主观动机是朝鲜学者运用《楚辞》的更重要的原因。朝鲜学者和楚国学者的思想在不安定的腐败的社会环境下,他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超脱于社会。这些相似的情境和主观动机催化朝鲜学者采用《楚辞》尤其是屈原的诗歌去表达美丽的悲情。  相似文献   

9.
20年前,当时健在的楚辞学大师、学界泰斗、原杭州大学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姜亮夫先生,支持我刊创设"楚辞研究"专栏,在病榻子上亲笔题辞:"研究屈原作品弘扬民族精神",并口述贺辞。20年来,我刊遵循姜亮夫先生的教导,"楚辞研究"专栏一直未有中断,为中国楚辞学贡献了绵薄之力。"饮水不忘掘井人",今天,我们焉能忘记姜老当年的鼎力支持和谆谆教诲?因此,重印姜老的题辞及祝辞,以示对先生的敬意和谢意!  相似文献   

10.
“楚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之一,内蕴丰厚,质实思精.这个源头不是混沌一体的,而是有模式可循的.种种模式成出于屈原之辞,如飞鸟模式、香草美人模式、车子先导模式、对话模式等.这些模式经过屈原的细心加工和热情歌唱,成为其后历代文人创作的经典效仿对象.“楚辞”并不是死板僵化的模式,而是有着恒久研究价值的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方铭 《职大学报》2011,(3):33-34
在漳州市、东山县和漳州师范学院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东山县委宣传部及汤漳平教授的辛勤筹备,由中国屈原学会、漳州师范学院、东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两岸关系理论漳州研究基地协办的“2011年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14届年会”今天在美丽的东山岛隆重举行,我受会议主办方的委托,在此宣布“2011年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14届年会”开幕!  相似文献   

12.
传世《离骚》和《涉江》竹简写本的出土,为考证楚辞的时代、《离骚》的作者等问题都提供了最为可靠的新依据,有关《楚辞》的出土文献也证明《楚辞》和音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不仅使屈原作品中的意象、文化背景有了充分体现,更有利于为屈原作品的真实性、生辰问题及年代问题的研究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3.
中原文化多姿多彩,并非只指儒家或<诗经>.屈原的政治观点属于中原文化;屈原诗歌中的神话包含在中原文化之内;楚辞的体裁在中原文化中也已存在.总之,屈原诗歌没有超出中原文化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方铭 《职大学报》2013,(6):110-111
尊敬的南阳市及西峡县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我受大会的委托,代表2013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主办者中国屈原学会、中共西峡县委、西峡县人民政府,宣布大会开幕。南阳是楚国古都城丹阳所在地。在南阳境内,有重要的楚文化遗存,同时,也发现了大量的楚王室墓葬群,并出土了内容丰富的与楚国历史相关的地下文物,这充分说明楚文化在南阳的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也说明南阳在楚国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14届年会,在漳州师院和各级党政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在与会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即将圆满落幕。这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历史将证明,这是一次在中国屈原学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  相似文献   

16.
黄凤显 《职大学报》2013,(6):112-1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2013年西峡屈原与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经过5天紧张而有序的学术讨论和学术考察,在各位同道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现在就要闭幕了。衷心感谢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中共西峡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这次大会的高度重视与鼎力支持,使本次会议得以在屈子故地举行,让与会学者身临其境,探寻胜迹,缅怀诗哲,发思古之幽情,感千年之沧桑;  相似文献   

17.
昆仑是屈原楚辞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体现为神人相连接的"天柱"和群帝所从上下的所在.在屈原<离骚>中两次提到昆仑之行,一是在遭到打击以后,登上昆仑之巅,欲向诸神倾诉.在这点上,具有与"重华陈辞"一样的悲剧意义;二是表达顾恋家国、不忍离去之意.屈原的昆仑之游同时也是其灵魂之旅.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屈原学会和《职大学报》联合主办、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屈原作品篇第研讨会"7月15日至16日在包头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西大学、湖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通大学和香港珠海大学等高校的近20位楚辞专家参加会议。其中,国家级  相似文献   

19.
屈原精神的要点,就是关心民瘼,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积极进取;无私无畏,勇敢坚定。所谓“和谐”,决非仅仅“温柔敦厚”,而是应该将刚、柔二者“调和”起来,方可“谐顺”。今天响应党中央号召,建设和谐社会,不能只宣传孔子,只宣传儒学,而还要宣传屈原、宣传楚辞。屈原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十分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哀郢》"陵阳"一词的解释历来存在分歧。"陵阳"虽在汉代才置县,但在商代就是重地,春秋时即为吴越名邑,战国属楚也是东楚名邑,出土材料可以证明这一点;在今天的青阳县即原汉陵阳还有许多的姓熊屈景昭的人,可以推知当时这里是熊屈景昭姓的聚居地;再联系屈原流放图,是可以从郢都连接到陵阳的;而且还有《远游》中"南巢"可以作为旁证。"陵阳"一词的解释,王逸《楚辞章句》有误,洪兴祖《楚辞补注》认为"陵阳"为原"丹扬郡"下的"陵阳"的看法是对的,屈原流放时到过陵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