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水群 《教师》2023,(29):63-65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的能力。文章从区域认知和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基于区域认知的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原则出发,对巧设问题链、创设生活化情境、打造多元化教学体验、结合区域特色、突出个性化评价五个基于区域认知的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策略展开研究论述,旨在以体验式教学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地理是初中阶段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初中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题研究小组通过研制区域认知能力的课堂观察量表,结合具体研究课例,对校区域地理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诊断;并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角度,对课堂中教师的培养作用和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区域认知素养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学生对人地关系系统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以及预测的方式和能力。因此,初中地理课堂活动中,应当重视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创新课堂教学理念,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实现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结合初中地理教学提出几点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4.
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以知识认知为主,区域认知占据了地理课堂的半壁江山,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势在必行。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并不难,科学使用地图是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指导学生左图右书、动手绘图、图文转换、逻辑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习惯、深化认知、体会规律、获取信息,让学生在识图、读图、填图、画图的过程中,辨析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实现"图"与"文"的结合,有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任轶民 《甘肃教育》2022,(16):108-111
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们了解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掌握许多有用的本领。九年义务教育中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可以开阔学生思维,构建科学的学习体系。因此,区域认知能力成为初中学生地理学习中的主要能力之一,是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以“中国的地域差异”为例,从课堂教学方面谈初中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74):129-130
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域认知是指人对地域系统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区域认知的方法,学会以区域的视角,掌握认知现象的能力。地理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区域性是该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之一。对高中学生进行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能够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价值,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本文阐述了高中地理学科中区域人的基本含义与区域认知的意义,并分析了地理学科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改中,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都得到了一线教师的重视。在初中地理学科中,区域认知是教学培养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深度学习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初中地理中应用有助于区域认知的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的学科素养成长。本文从深度学习、区域认知、二者之前可行关系入手分析,探讨深度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反思初中地理教师应作出的努力,为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初中生区域认知培养现状、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现状和相关理论,聚焦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构建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地理区域认知培养体系,完成最终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龙志昆 《地理教育》2022,(z1):30-32
一、背景分析 2018年3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出台,标志着地理核心素养正式进入高中地理的日常教学当中.目前初中阶段的地理新课程标准还没有正式出台,如何在初中阶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关心的问题.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核心,因此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初中阶段地理核心素养培...  相似文献   

10.
电子地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工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的意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视角,明确了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电子地图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优势,提出运用电子地图创设地理情境、引导合作探究、开展制图实践活动等路径培养提升高中生比较分析区域要素、概括描述区域特征、认知评价区域发展的能力和素养,并以“地质灾害”为例进行案例实践,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开展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开展在学生的成长发育中一直占据着一个极为重要的主体地位,地理课程是初中学生了解外部环境的关键渠道,通过地理课程,学生可以发现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占地面积、气候特征以及地形排布。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构建教学框架,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促使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2.
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重视问题式教学”,在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视角出发,对问题式教学对区域认知素养养成的促进、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促进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培养中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实践,在培养初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  相似文献   

14.
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法。区域认知是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是高中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文章基于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运用参与式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分析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类型,探究参与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方面的作用,并以地震为例,分析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当中,其前提和基本要求就是要让学生拥有区域认知能力。对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进行提高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还能够从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本文章围绕对知识进行迁移以及提高学生地理水平两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并在这个基础上,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区域认知能力即对地理区域的一种认识、问题的分析和解释能力,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和提升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启发。本文从判定位置,建构认知结构;描述特征,抓住主要因素;多元比较,认识相互联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通过有意向的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地理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较大的比重,主要包括世界区域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的教学。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和深入地对地理学科进行认知,在汲取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主要详细阐述区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所占 比重及其重要性所在,以及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关区域地理的高效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高中阶段明确把区域认知列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区域认知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就需要在初中阶段不断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区域认知知识,传授给学生区域认知方法。在初中阶段就让初中生逐渐把握区域认知方法在地理学科中的逻辑线索,明晰区域认知方法的应用技巧和显著价值,为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以初中人教版地理教材为分析对象,详细论述初中生区域认知方法的地理学科逻辑,以及如何巧用教材引导学生掌握、应用区域认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区域认知能力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具体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