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正确数出平移格数"这个环节时,教师总是直接告知学生"要数出平移的距离,只要看其中的一个点平移了几格就行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平移和旋转”。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能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现象。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巧妙地数出平移的格数。  相似文献   

3.
弄清平移的实质、平移的方向是解决向量平移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点的平移.利用数形结合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推导出平移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本质.再把它拓展到函数平移问题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4~26页。教学目标: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了解平移、旋转的特征,并能正确区分物体的运动方式。2.了解平移的本质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初步学会画平移后的图形。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5.
"平移与旋转"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内容。不少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其一,学生认为平移只能是上下和左右的运动。其二,学生在数方格时,往往多数或少数一格,也就是说学生容易把物体之间的距离当成了物体平移的格数。又基于对四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内容的考虑,我们在打磨这节课时,聚焦了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对旋转的认知是否仅要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的认  相似文献   

6.
教学时间:2012年3月22日教学场合:第八届教育家论坛(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教学对象:常州市实验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了解平移、旋转的特征,并能正确区分物体的运动方式。2.了解平移的本质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初步学会画平移后的图形。  相似文献   

7.
在选好设计图案的基本图形(可以是规则图形也可以是不规则图形)之后,根据所选的基本图形的特点,确定平移的格数和方向或旋转的度数与方向,运用平移或旋转就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了。  相似文献   

8.
[病例1]填空:点A的位置用数对(3,6)表示,向右平移2格后,位置用数对表示为()。[病症]填空:点A的位置用数对(3,6)表示,向右平移2格后,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8)。[诊断]通常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把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正确数出平移格数"这个环节时,教师总是直接告知学生"要数出平移的距离,只要看其中的一个点平移了几格就行了".  相似文献   

10.
平移与旋转对于图形运动非常普遍,也是中考的热点.现以2006年中考题为例,分类浅析如下.1考查概念及特征例1在5×5方格纸中,将图1甲中的图形N平移后的位置如图1乙所示.图1那么,N平移中正确的是().(A)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1格(B)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2格(C)先向下移动2格  相似文献   

11.
设半群A是有限个幺半群{Ae}的强半格,所有幺元e的集合为I(A).为I(A)定义一种序关系,使I(A)成为带偏序关系的半群.利用这个偏序半群构造出一个新的半群B,然后证明B和A的平移壳同构,从而揭示了A的平移壳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教学背景】“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空间和图形”部分,这是一个新增加的内容。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形式。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对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的过程的感悟。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有切实的感觉,比如在游乐场中玩各种游乐项目,坐升降电梯等,只是并不明了这两个专门术语。但在教学时,学生对于平移、旋转、摆动等现象却经常混淆不清,对于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后的格子数,学生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几格理解成两个物体中间的间隔。在教学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方法一三角函数的图象平移法(一)直接平移:三角函数图象平移是《三角函数》一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光顾的风景点之一.掌握这部分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弄清它的数  相似文献   

14.
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平移结合的综合题,将函数曲线与平移相融合,所构问题具有“数”与“形”的双重特性.探究突破要结合平移规律和特性,从点的坐标入手来逐步分析.本文结合实例探究三类反比例函数平移问题,与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15.
吉众 《中学理科》2007,(12):25-26
我们知道:图形平移是将图形上所有点按照同一方向,移动同样长度,得到新图形的过程.图形平移可以看作图形上任一点按向量平移,由这些点平移后的对应点所组成的新图形.关于向量平移问题较多,逐一分类记忆,负担较重.还容易弄混,实属无奈之举,不宜提倡;本文提供解决向量平移问题的四个思路,旨在减轻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一、关注特征点把握不变量特殊化解决问题由图形平移的概念知图形中特殊点的平移方向就是图形的平移方向.据此解有关平移问题,能大大简化推理过程,加快解题速度,提高准确度.【例1】函数y=x2 4x 8的图象按向量a=(h,k)平移后得…  相似文献   

16.
研究Sierpinski地毯平移交集的计盒维数,发现它与平移长度有关,利用移位t的四进展开式,给出一递归集,得到Sierpinski地毯平移交集的分形结构,并建立这些交集计盒维数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7.
我们已经学过了图形的平移.平移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平移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手段.我们已接触过平而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用坐标表示平移,从数的角度刻画了平移的内容,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平移变换,一方面是要研究由于图形的平移引起的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另一方面考查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所引起的图形的平移,这样就将平移变换从数和形两方面统一起来,加强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平移和旋转”。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能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现象。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巧妙地数出平移的格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1.谈话导入,找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你们的父母工作忙吗?有时间陪你们玩吗?  相似文献   

19.
<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二次函数图象进行平移,求平移以后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或者已知平移之后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平移之前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也是一个充满乐趣,值得探究的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包括上下平移和左右平移.图象的上下平移符合学生直觉,而图象的左右平移恰巧是反直觉的,图象上下平移和左右平移之间的不一致,往往是造成学生理解平移的困难.研究表明,学生理解二次  相似文献   

20.
过去我们学习过图象平移,其实质就是变换图象上点的坐标,原则是只改变X、Y本身,变换法则遵循“抵消原则”,即若沿X轴方向平移则变X,沿Y轴方向平移则变Y,也就是同学们所记的“左加右减,上加下减”。那么,对于向量平移又是怎样呢?就“按向量平移”与“沿坐标轴方向平移”问题进行对比,我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