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围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盛行的娱乐活动之一。由于众多帝王将相、高人雅士的推动,品评围棋活动迅速发展,如围棋州邑的设立,大量围棋专著的出现,十九道棋盘的问世等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围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它直接影响和推动了围棋活动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补白三则     
东晋南朝的“棋品” 东晋南朝是围棋极为盛行的时期。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出现了衡量棋手水平的等级标准—棋品。 棋品最早出现于东晋时期,东晋人范汪曾撰有《棋九品序录》一书,就是记录当时棋手品级的著作。棋品,类似今天的围棋段位,亦划分为九,但次序相反,以第一品为上。东晋南朝时期,具备一定水平的棋手都有品级。像南朝刘宋羊玄保,“善弈棋,棋品第三”;南朝宋、齐之间,琅琊人王抗棋术最精,为当时第一品,吴郡人褚思庄“思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疫病肆虐,士人饱受折磨。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及南朝梁刘孝标的注解中,记载了不少名士与疾病的内容,诸如名士所患身体疾病的情况、名士的“省疾”活动、名士称疾与政治的险恶等等。《世说新语》及刘注中论及的疾病,与时代审美风尚、朝廷政治活动密切关联,既展现了魏晋名士简脱放诞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人情诈伪之下士人远离政治话语中心的价值选择,是我们解读中古文学与疾病关系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此时名士归隐现象普遍盛行,这种现象一直贯穿此时期.  相似文献   

5.
声律是中国古代对诗或骈文在音韵、声调、格律方面的要求,从而提高诗文表达效果。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诗歌在艺术形式与技巧方面有重要进展,齐梁年间的永明体强调诗歌声律,自觉追求声律。南朝永明声律之说传到北朝,北朝诗歌声律有了一定的变化,直至北齐北周完全接受了永明声律说。本文主要从北朝诗歌声律的发展过程入手,探讨北朝诗歌声律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6.
《小品方》是我国医学史上一部重要著作.《小品方》语言体现出浓郁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特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无疑。从该书的语言面貌分析,结合概数词"计"、动量词"度"、"顿"以及时段标志词"久"的用法来看,《小品方》成书年代应当在东晋之后,在南朝宋齐之间。  相似文献   

7.
时尚是社会的产物。时尚的形成与流行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时尚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现象。魏晋南北朝时代,男子"傅粉施朱"、"褒衣博带"成为名士们的时尚,通过对魏晋南北朝社会名士的妆容、服饰时尚现象的展现,从生产方式、人的觉醒、玄学兴起和人物品评等方面对魏晋南北朝社会男子妆饰时尚的形成、流行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礼仪特别发达的时期.南朝作为当时中华文化的主要保留地,继承了大量的礼文化,与此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重建了传统礼仪制度.藉田礼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礼仪,本文试图通过深入分析,弄清楚南朝藉田礼制的建设情况,明晰其历史地位与影响,进而对于文化建设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时代.伴随着文的自觉,魏晋南朝时期出现了对文学语言形式美的探讨的相关著述.人们的文学语言观由于受到先秦思想、人的觉醒、玄学清谈等多方面的影响,虽未能提升到语言本体论的层面,但对以后文学语言观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世说新语》精彩文段的赏析中,可以形象具体地领略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们的行为与风格,即鲁迅先生所说的"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11.
从魏晋“仙窟”模式小说的特点展开分析,详细阐述了该小说模式的四个主要来源,即“神仙”思想影响下的神山仙窟传说、有一定现实依据的大山、洞窟的记载与传说、老庄思想以及前人的文学创作。在探清源头的基础上,又大致介绍了魏晋后“仙窟”模式小说的发展,从而对魏晋“仙窟”模式小说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2.
魏晋至唐五代时期的标点符号主要见于两方面的材料:一是敦煌出土文献,二是中原传统典籍的刻印本和民间各种手写本。总括这两大类材料中所见的标点符号,大概有如下十多种:篇章号、层次号、句读号、书名号、人名号、间隔号、勘验号、空缺号、校对号、重文号、代字号、分隔号、终止号、勾销号、敬空号、标题号、图解号等。  相似文献   

13.
中唐自居易所首倡的“中隐”说除了隐于闲官一义之外,实际上还更指一种于物无著、闲适旷达的文化心态,它在文人词的兴起过程中曾发挥过巨大的影响。而至宋代,士人的“中隐”文化心态则又直接影响到了词中闲适、旷达之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六朝文化是以六朝京都建康为中心而形成的地域文化,它与六朝所处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六朝是政治动荡时代,门阀政治由形成、鼎盛而走向衰落,阶级关系呈现出多层次多结构的特点,世家大族仍占据显著地位.经济上则是广大南方得到开发和发展,北方大批人口的南迁和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时南北政权既有对峙,又有交流.这一切造成了这一时代思想活跃、文化多元、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的特点.六朝文化的形成,既基于时代的因素,又具有地域、人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是吴语的成熟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用吴语创作的白话小说、戏曲、民歌以及研究吴语的专著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明清吴语的宝贵资料。苏州话和上海话是吴语的代表方言,考察这两种方言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明清吴语的研究概貌。涉及明清苏沪方言的成果比较丰硕,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共时平面和历史演变研究都有所涉猎。不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方言材料使用过狭,方言文字较少有人涉及等。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为了达到传播基督福音之目的,翻译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科学书籍,希望中国人能由科学真理走向启示真理。他们所传入的科学,对当时的部分中国士大夫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传入了一些新科学或学科,还在于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理念带到了中国。中国的学术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强调的是人的道德层面,重身心,轻实用,并认为修身之类才是“实学”;而把具体的科技斥之为“器末”,则不“入流”。这是中国为什么有科技成就而没有系统的科学的原因。相比较而言,西方哲学从亚里士多德时代起在重视人的道德层面的同时,一开始就强调对事物对自然的究诘;这与西方科学明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这样,西方所强调的“实学”更是一种能带来物质明的“实学”。跟西方的“实学”相比,中国古代所强调的“实学”,倒更像是空疏之学。所以,本通过对双方“实学”的比较研究,试图从这个角度看中西化在这个方面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这两种化。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为了巩固在西北的统治和开拓新疆,明洪武初期和清乾隆中期自东南迁入西北的汉族移民达400万人左右。主源于西北炎黄的汉族从西北出发,以华北为中心舞台完成了民族形成的过程后.从秦汉开始不断迁入西北,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都出现过高潮,并在与西北不同时期的少数民族族群的互动认同融合中,吸收了部分西北少数民族,从而形成了今天西北汉族的分布格局和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18.
“石”,中国古代度量衡单位之一。在秦汉时期,作为重量单位,一石为百二十斤;应用于量制,石相当于斛,即十斗为石;应用于官秩,若干石从标识俸额多少的度量衡单位发展成为划分官制级别的秩级单位。将“石”作为一个概念,分别从度量衡和官制层面进行分析和论述,着重探讨秦汉时期“石”的特定内涵及其在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六朝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尚"形似"现象。张协开启了这一与"神似"相对应的描写倾向,至刘宋元嘉而成风气。这一诗风的出现与赋的影响有关,更与阴阳五行学之"天人感应"、玄学之"言意之辨"理论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石",中国古代度量衡单位之一.在秦汉时期,作为重量单位,一石为百二十斤;应用于量制,石相当于斛,即十斗为石;应用于官秩,若干石从标识俸额多少的度量衡单位发展成为划分官制级别的秩级单位.将"石"作为一个概念,分别从度量衡和官制层面进行分析和论述,着重探讨秦汉时期"石"的特定内涵及其在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