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汉语时间副词中有一个小类主要表示“时阎闻隔短”,可称之为“短时类副词”。以往的研究对这一小类副词的描写非常简单,对其性质和范围的探讨尚存争议。文章运用句法学、语义学相关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区分了“时点短时义”和“时段短时义”,对短时类副词的性质与范围提出了己见,并试图解决相关争议。  相似文献   

2.
时间副词中有一个表示“时间间隔短”的副词小类,可称之为“短时类副词”。本文从类的描写、个案研究、历时考察三个方面对近一个世纪以来短时类副词的研究概况进行梳理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研究短时类副词需要重点关注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赶快"与"赶忙"都是表短时义的时间副词,都可在句中作状语,但二者在具体语境中对时态、句式、人称等的选择上却有很大差异。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把二者放到现代汉语时间系统和不同语义功能的句子中,考察它们在语义、句法和语用上的差异。这对汉语时间副词的研究和正确使用短时副词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时间副词中,有一个主要表示“时间间隔短”的小类,如“刚刚、才、马上、立刻、立即、赶紧”等,可称之为“短时类副词”。本文从语义特征、时体特征、主观性等三个方面对短时类副词进行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眨眼"是表短时义的时间副词,具有短时义、虚拟夸张义、出乎意料义等语义特征.在时体特征上,"一眨眼"既可以用于现在完成体,也可用于将来完成体;只能跟"了"共现,不能跟"着""过"共现;主要跟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共现."一眨眼"在民国时期词汇化为副词,句法环境的改变、认知隐喻以及语义融合是其词汇化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6.
界变义时间副词关涉到情状在时间轴上的质变,具有动态性、异质性特征。界变义时间副词对情状具有时间定位功能,我们可以根据界变义时间副词语义时间定位模式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首先从体的角度可将其分为"先事、后事、当事、当事—后事"四类,然后从时的角度可再对这四类界变义时间副词进行进一步的小类划分,从而构建起界变义时间副词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7.
文章考察了短时副词在事件句和非事件句,陈述句(肯定、否定)和非陈述句中的分布规律和语法功能,文章提出:短时副词几乎可以用于各种疑问句、祈使句、标题句和从属句中,不能用于惯常句中。由于受到否定句类的句法语义要求和否定词否定“辖域”的制约,短时副词并不能自由地用于否定词是“不”“没(有)”的否定句中,多数情况下短时副词是出现在否定词后面的。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副词"总归"源于古代汉语动词性的状中式偏正短语,由最初表示"全部归结于"演变为表"最终义"的时间副词,其后进一步发展出表"对已知事实价值和特点的主观评价"的语气副词的用法。关于副词"总归"的演化过程及其功能演变,目前我们还未见具体的论述。本文拟从历时的角度厘清副词"总归"的形成过程,探讨其演变的动因、机制与特点。  相似文献   

9.
前人对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划定的范围和划分的类别差异极大。本文从体功能出发,把时间副词分为过程义时间副词、界变义时间副词和量化义时间副词三大类。在时间副词范围的划定上,本文从典型性原则出发,指出了典型功能真正体现为体功能的时间副词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立时"与"立刻"是现代汉语中表"短时义"的时间副词。二者内部结构形式相同,意义相近,其形成并非经由短语词汇化的过程,而是由单音时间副词"立"分别与时间标志成分"时"、"刻"即时结合成词。本文将从历时层面考察这一语言现象并探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程度副词“极度、极端”在句法功能上具有唯状性,主要修饰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以及部分短语;“极度/极端X”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且“极度、极端”与中心词X之间可插入状语标记“地(的)”。程度副词“极度、极端”都是从名词虚化而来,虚化的动因在于“超越一般”的语义基础和充当状语的句法位置两个方面。二者虚化为程度副词时间很晚,是在民国时期,其语法化程度也还不够彻底,使用频率也不及“极其”和“极为”这两个典型的极性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2.
时间副词和否定副词“不”的相对位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认为时间副词一般位于否定副词“不”之前,通过考察各类时间副词和否定副词“不”之间的相对位序的语料基础上发现时间副词并不总是位于否定副词“不”之前,归纳出和否定副词“不”有三种位置关系的时间副词的类。  相似文献   

13.
在穷尽性地收集相关语料的基础上对汉语方言让步条件标记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考察。这些标记总数将近30个,从语义上看可分为六类,主要由强调副词、放任义动词、假设连词、递增义副词演变而来。此外,大多数标记从古汉语继承而来,这些标记的语义来源也反映出跨语言的一些共性倾向。  相似文献   

14.
《吕氏春秋》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共有程度副词12个:“极”、“最”、“至”、“太”、“大”、“甚”、“殊”、“弥”、“益”、“愈”、“逾”、“滋”。其内部发展不甚平衡,表达程度高和表达程度变化的程度副词均已成体系,却未见真正表达程度轻微的程度副词。在句法功能方面,《吕氏春秋》程度副词与其它先秦程度副词没有很大差异,但也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もぅ”和“まだ”是一组与“体”相关的副词,一般教材都是在日语学习的入门阶段导入这组副词的。这组副词虽然看似简单,但却由于很多教材对其解释得不够充分、准确,而成了日语学习初级阶段的难点之一。通过分析由谷学谦和李永夏编写的《新编初级日语》(吉林教育出版社)对“もぅ”和“まだ”解释说明的正误,诠释了“もぅ”和“まだ”的用法,并指出了教材编者应如何正确导入这组副词。  相似文献   

16.
北京话徒劳类语气副词主要包括"空"类和"白"类副词两大类。"空"类副词主要包括"空"、"空自"、"平空"、"凭空"、"凭空里"等副词;"白"类副词主要包括"白"、"白白"、"平白"等副词。两类副词无论在内部成员的组成还是各自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上,都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文论通过对其个体的考察,揭示徒劳类语气副词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日语中的“ついに”、“とうとう”、“やつと”、“ようやく”这四个副词有很多相似的用法,一般的日语学习者也不易区分.这四个词和汉语的“终于”的含义十分类似,都可以用来表示某件事情经过一段时间或经过努力后得到某种结果.但是也有不少情况是不能和“终于”画等号的.因此有必要研究能否译为“终于”的情况.通过词典例句和翻译作品的句子来分析,最后得出“ついに”和“とうとう”基本上都能够译为“终于”,“やつと”和“ようやく”以过去时“シタ”的形式出现时可以译为“终于”,其他时或体的形态则不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对名词的空间义与其他意义类型进行区分的立足点出发,分析了现代汉语名词对属性义的表达,讨论了名词在定语位置、谓语位置、“‘很’类副词+N”格式时,所分别陈述或指称属性意义时的各自形式与语义上的特点。认为现代汉名词对属性义的表达,存在一个从定语位置到谓语位置、然后再到“‘很’类副词+N”格式、状语位置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与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9.
在广泛考察各个时期语料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副词“不免”、“难免”、“未免”的语法化历程及语义特征发现:副词“不免”、“未免”的语法化是通过对“NP+不/未+(免+VP/AP)”的重新分析完成的,但二者进行重新分析的语义基础不同;副词“难免”的语法化则是动词“难免”通过语法隐喻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